人口流向背後主要反映的是地區經濟活躍度的差異。
今天,一篇《浙江省外流入人口的“畫像”是怎樣的?》的統計分析文章為此揭開謎底。
01
根據國家統計局近期公佈的《中國統計年鑒2021》,以及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可以看出全國人口流動的“線路圖”:最能吸引外省人的省份分別是廣東、浙江、上海、江蘇、北京、福建、山東、天津、新疆、河北。其中廣東、浙江、上海、江蘇的外省人都超過了1000萬,廣東接近3000萬。
總的趨勢是:人口持續向沿江、沿海地區和內地城區集聚,長三角、珠三角、成渝等主要城市群人口增長迅速,集聚度快速提升。
從數據可以看到,除了直轄市之外,浙江的外省人“濃度”還超過了廣東:2020年浙江常住人口中外省人有1618萬,佔總常住人口25%,超過廣東的23.5%。
初步分析,這是因為浙江各地區發展相對均衡,每個地區都有特色産業來吸附人口。廣東也只有珠三角地區産業發達、人口吸引力強,粵東西北欠發達,很多人跑到珠三角就業、創業。
11月22日浙江省統計局發佈的文章也印證了這一分析。這篇《統計公報説:浙江外來人口現狀及特徵》的文章,為我們揭示了浙江在吸引人口、很明顯的“虹吸現象”——
2020年,省外流入人口1618.6萬人,佔浙江全部常住人口的25.1%,浙江省每4個常住人口中就有1人來自省外。與2010年相比,流入人口增加436.2萬人。
02
那麼,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的“畫像”到底是一個什麼樣子?
分年齡看,省外流入人口仍以勞動年齡人口為主:2020年,在1618.6萬人省外流入人口中,16-59歲的人口為1411.3萬人,佔總量的87.2%,老年人口僅佔2.6%。
大量年輕人口流入有效緩解了浙江常住人口老齡化速度。這也驗證了人口遷移理論中,遷移流動人口以年輕人為主的年齡選擇性特點。
分性別看,省外流入人口中男性佔多數,16-44歲年齡段性別比有上升趨勢,45歲後性別比明顯下降:2020年,省外流入人口中,男性人口為947.0萬人,佔58.5%,女性人口為671.6萬人,佔41.5%,性別比為141.0。
16-44歲性別比超過140,大大高於2010年同年齡段性別比。45歲後人群性別比下降明顯,説明浙江活躍的經濟在造就大量就業機會的同時,也提供了良好的公共服務,省外人口由個體流入逐步轉變為以舉家流入,常住浙江。
再看學歷情況:與2010年相比,省外流入人口受教育程度逐步提高,尤其是大學專科及以上高學歷人口從2010年的45.3萬人增加到2020年的146.8萬人,比重從3.9%上升到9.2%。
本來的人口大市吸引力依舊:統計顯示,省外流入人口數量最多的四個城市分別為杭州、寧波、溫州和金華,共集聚超過2/3的省外流入人口。其中,杭州和寧波均吸納300萬人以上省外人口。
03
浙江以民營經濟發達著稱,民營經濟正是拉動就業的顯著力量,外來人口的大量涌入,正是這一事實的反襯。這些外來人口,為浙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僅從數量上看,浙江“十年”一大臺階的跨越趨勢也值得自豪:1990年浙江省外流入人口7.8萬,2000年368.9萬,2010年達到1182.4萬,2020年達到1618.65萬人。若論1.25億人口的流入地,浙江也僅次於廣東,居全國第二。
浙江省外流入人口的兩大特徵也值得其他省、市、自治區羨慕:一個是16-59歲人口占近9成,一個是男性人口占近6成。以中青壯年男性為主的省外人口流入,使得浙江省人口年齡分佈“橄欖形”特徵進一步強化。
就像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們為南粵大地改革開放的先行省份廣東取得的經濟奇跡奔相走告鼓與呼一樣,在懸居江南、身處著名經濟帶長江三角洲的浙江省,現在也是“亮麗”全國: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理風貌,也有高山峻嶺間“敢為天下先”的不屈風骨;不僅僅有一個個從漢唐元明清走過來的古色村莊,更有文明流韻的一脈相承;不僅僅有文化先哲們的詩書琴畫,更有幾千年河姆渡的風雲、良渚文化留下的完整城池。
而與經濟發展配套的其他因素,也開始轉換成更彰顯於世的現實吸引力:美麗的自然風光,務實貼心的政府服務,良好的營商環境,佈局相對均衡的産業,網際網路數字化經濟帶來的就業機會,對於創業者無微不至的扶持,步入良性迴圈的經濟鏈條……
凡此種種,都成為浙江人口流入“虹吸現象”的一個個因素。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反映出浙江的經濟社會的吸引力與包容性,也成就了浙江社會的持續向好發展和生生不息的吸引能力。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