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蔓延全球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成為一種前所未有的契機,讓中國人再次意識到,長久以來從家庭到宴會普遍採用的合餐制,存在細菌交叉傳播、影響身體健康的風險。
於是,神州上下全國各地興起了推廣使用公筷公勺、進行餐桌革命的思潮與行動。對此,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員夏學民表示完全理解與原則性贊同。然而,各地以精神文明高度推廣公筷公勺的具體做法,出現了值得注意的問題。
有人堅決主張分餐制,徹底取消合餐制。這種極端做法既沒有必要,也不現實。中國烹飪協會認為:“合餐制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合和文化、團圓理念,合餐中的相互敬菜是尊重是禮儀、是敬老愛幼的表達,是與中國人用筷子吃飯密不可分的文化傳統和生活習慣,不能全盤否定。”簡單地説,中國人總要圍坐于圓桌,共用一桌美食,共用家庭般的情誼。如果像西方典型的分餐制一人一份飯菜,各吃各的那就會失去中國人的基調,斷送中國傳統餐飲文化。所以就一般情況而言,夏學民不主張用分餐制徹底取代合餐制。
相反,夏學民認為,公筷公勺與合餐制並不矛盾。在保障合餐制前提下,大力推廣公筷公勺,既能延續中國優秀傳統餐飲文化,又能避免細菌交叉傳播、保障人人健康。
從技術層面分析,實施公筷公勺制度大致可分為兩種操作辦法。一種辦法是給上桌的每一道菜品都配置一個筷子或勺子,就像大家熟悉的公共湯勺,不與個人的碗筷發生接觸。另一種辦法是為每人配置兩雙筷子一把勺子,其中筷子分為一雙私筷一雙公筷,從顏色和形狀上加以明確區分,避免搞混、誤操作。
應該説,兩種操作方法各有利弊。方法一搞得滿桌每個菜品上都是筷子,容易在各個盤子上打滑,跌落桌面,就餐者操作較麻煩。方法二可有效解決方法一的弊端,總體不給餐桌增加負擔,但要確保私筷公筷嚴格隔離,不發生接觸、不混用。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員夏學民主張,集體工作餐採用西式分餐制,一人一盤,各吃各的。家庭聚會、親友聚會宜採用中國傳統合餐制,每人配備一雙私筷、一雙公筷、一把勺子和一個食具架。該食具架應起到嚴格隔離公私筷的作用。
另外,夏學民提醒,人們就餐時儘量避免高聲喧嘩、口若懸河、口水亂噴。同時,要進一步加大就餐人員之間的間距,間距以一臂之長為宜,切實避免擠在一起就餐。
夏學民認為,餐桌革命不僅僅關乎人類進食與健康,由於“飯局”的社會性與文化傳統、民族地域習俗和行業規則密切相關,所以餐桌革命將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或改變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
來源:中國網 | 撰稿:夏學民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夏學民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