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潮評社 > 最新評論 新聞詳情
潮評社 | 疫後經濟,更顯企業擔當
中國網 · 劉雪松 | 發佈時間2020-05-07 16:28:34    

   疫情襲來,全球經濟雪上加霜。曾經讓人感覺有點矯情的“活下去”,成為全球企業面對的現實。車企更不例外。

timg (2).jpg

  眼下最熱的詞是“化危為機”。最大的社會責任是不裁員、不減薪、不延期支付員工的薪酬,以示企業在人類和全球經濟共同面臨的遭遇當中擔當社會責任。但是被動倉促的臨危,很難化為機會。“活下去”很難的企業,再有社會責任的擔當之意,也難有擔當之力。這時候解剖吉利汽車的樣本,顯得很有意義,也很有意思。
  吉利是個“特例”。2018年起,汽車行業呈現出全球萎靡的態勢,但吉利走出了逆勢上揚的“逆行”姿勢。至2019年底,全球大型車企裁員近10萬人,今年前4個月歐美車企損失超7000億,一大波跨國汽車巨頭正奔走在繼續裁員求“活下來”的“末路”上。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汽車市場銷量同比下滑42.4%。
  但吉利走出了一條“V”形反彈之路。吉利汽車今年1至4月已完成141萬輛年度銷量目標的22%,其中4月份銷量環比增長44%,同比增長2%。而在此期間,眾多全球知名車企被曝福利縮水、裁員、減薪、延期支付員工工資等難以“存活”的急劇衰退現象。
  無論經濟好壞、市場旺衰,企業開源節流、降本增效,也是常態。但危機就是危機,此中之機,必定是為有準備的企業所準備的。兩個細節,可以證明。疫情期間,別的車企考慮如何減薪、裁員的時候,吉利正在加緊員工培訓。吉利每年都有人才激勵和效能提升機制, 20%的人是最優秀的,獎勵制度也向他們傾斜,最後10%是要集中培訓,然後再根據雙向選擇原則返崗的。
  疫情期間,別的車企考慮怎麼復工復産,吉利疫情暴發初期就斥資數億啟動具有病毒防範功能的“全方位健康車”研發。吉利的工程師們不到20天時間、通宵達旦研發並量産了首個車規級CN95高效複合空調濾芯,迄今已為給全國32個省314個市的28萬用戶免費更換,相當於為吉利汽車戴上了N95口罩。目前吉利研發的“抗菌方向盤”率先搭載在剛剛上市不久的新車ICON上,相當於給汽車配備了“免洗手消毒液”。
  兩個細節,危情之中,立判高下。所謂化危為機,就是當別的企業尋思著怎麼“活下去”的時候,吉利在此之前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活得更好”。這條道,就是創新之道,是居安思危的發展之道。活得更好,方能擔當更多。因此社會責任擔當,理論上是一種境界,但本質上是一種格局。居安思危的格局,創新挑戰的格局,與員工、與社會、與世界融為一體的“命運共同體”格局。有這樣的大格局,才有應對困境的大擔當。換作企業,就是擔當的能力和實力。
  4月初,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安聰慧表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目前吉利對全年的目標仍充滿信心。在疫情期間,吉利也做到了不裁員、不減薪、不延期支付員工的薪酬,通過內部組織變革,提升員工效能,並用全新項目的佈局來合理地使用員工。”
22.jpg
  安聰慧這番話,用吉利內部的術語就是以“組織變革”為核心的企業“高績效管理”。但此中最大的亮點不是高挑戰、高績效、高回報的分配模式,而是“命運共同體”的深入踐行與落地。員工績效與組織績效休戚相關,與企業業績榮辱與共,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工作效能、創新效果、工作激情。吉利企業文化的核心動力在此,吉利30年從無到有、從浙江到全國、從國內到全球、從地面到太空、從傳統型汽車公司到現代科技企業,其迅速崛起於世界製造業舞台中央的成功,也在於此。
  吉利在2016年就提出了“奮鬥者文化”。這場疫情,吉利能夠化危為機,與奮鬥者文化的營造、構建、發力,密切相關。無奮鬥,便無吉利,便沒有吉利“命運共同體”的團結應戰力量。疫情中,吉利吹響“高績效攻堅戰”的集結號,就是以奮鬥者為本的文化價值為導向,通過高挑戰、高績效、高回報的機制驅動員工努力工作,不斷創造價值。
  安聰慧説,吉利每個員工都是寶貴的財富。換句話説,員工活得有多精彩,企業活得才有多精彩。命運與共,休戚相關。從這個意義來説,企業能夠擔當社會責任,是參透了“命運共同體”的真諦。

來源:中國網    | 撰稿:劉雪松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劉雪松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