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人鄧惠燕、溫州人周月敏從大年三十開始採購醫護物資,一週時間內,遍訪莫斯科大小藥店,買到了244箱、將近2噸的醫護物資,首批于1月29日隨旅遊團隊運達杭州蕭山機場。阿里巴巴設立10億元基金為武漢醫護人員採購醫療物資,浙江嘉興上線了全國應急口罩“心臟倉”;火神山醫院的“白居易”(板房)材料部分也屬於“浙江定制”,還有浙江企業為武漢即將建成的兩座醫院提供了千余張辦公椅及數十套沙發等……這些片段折射出浙江各界在疫情面前團結一致、共克時艱的決心,它們猶如一股股清泉浸潤我們的心靈,也讓我們再次強烈地感受到不等不靠、艱苦奮鬥的浙江精神。
![11.jpg](http://zjnews.china.com.cn/d/file/cncao/dk/2020-02-11/0dac5ceef3af4668901143ec2c17be30.jpg)
浙江,這是片偉大的土地。她的偉大既在於秀麗的江山、豐饒的物産,也在於源遠流長的歷史、璀璨奪目的文化,更在於勤勞能幹的人民、萬眾一心的精神。這種精神是不等不靠、艱苦奮鬥的。這種精神是星火相承、源源不斷的。
回首過去,“膽大包天”的溫州商人發現出行沒法坐飛機,於是向民航部門申請開通了長沙至溫州的全國第一條私營包機航線,更在新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義烏小商人搖著撥浪鼓、吆喝著“雞毛換糖”,他們的經營範圍從紅糖、雞毛到小日用百貨,有著明確的“用戶需求”,並且形成了“出六居(進)四”讓利於人、“開四門”廣交朋友的行業文化……
歷史不會忘記,這些人的血脈中都鐫刻著同一種精神氣質。這是不等不靠、艱苦奮鬥的浙江精神,指引著浙江兒女奮勇向前。
我們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沿著記憶編織而成的網路,回望來時路,我們清晰地看到了改革開放以來浙江30多年的發展脈絡:蜿蜒前行、向上向善。經歷了三十多年長途跋涉的浙江從沒有像今天這樣,意氣風發地在全世界面前展現自己的發展速度和力量。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浙江能變成今天的樣子?因為千百萬浙江兒女憑著不等不靠的氣魄、艱苦奮鬥的性情,始終堅定地走在奔向希望的大路上。正因為如此,敢闖敢試、創業創新的浙江傳奇,如同一朵瑰寶,綻放在百花爭艷的時代大花園中,吸引了國內外無數人驚嘆的目光。
寧波人鄧惠燕、溫州人周月敏等人是我們千千萬萬浙江兒女的優秀代表,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了不等不靠、艱苦奮鬥的浙江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楷模。今天,站在全國上下齊戰“疫”的時間節點上,我們更加需要弘揚不等不靠、艱苦奮鬥的浙江精神,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共克時艱,應援他人,源源不斷地書寫浙江傳奇,不辜負歷史和人民對我們的期許。
來源:中國網 | 撰稿:劉成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劉成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