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潮評社 > 最新評論 新聞詳情
潮評社 | 馮教授的“半斤以上酒量”為何引發風波
中國網 · 劉雪松 | 發佈時間2019-12-24 08:51:54    

   網上是非多。浙大教授馮鋼,就再次遇上了。

8be7-ikyziqx7524919.jpg

 
  12月21日,微網志實名認證“社會學家、浙江大學教授”的@馮鋼-六合之外,因為一段講述的“故事”而引發爭議。微網志稱:曾經有一個考生直至今日我還唸唸不忘,他是保送到浙大讀碩。所有筆試面試都過了,我也以為沒問題了。但他報的是我為導師,而我師門的規矩是男人半斤50度以上的酒量,他那天是拼著命喝了,我弟子把他抬回賓館……但最後學校審核他還是沒過,最終去了南大……我一直覺得我有愧於他,但我相信,這樣的男人絕對是中華民族稀缺之人才,他不管幹什麼,那股拼死喝酒的意向,就墊定了他一生的驕傲!
 
  看得出,馮教授是在講述自己的內心話。有些惜才愛才,有點俠義之氣,也有點惋惜、反思、和懺悔。一般人衝眼讀來,並沒有多大問題。
 
  但網路是個多元的複雜地帶,放大了看,字字句句都能“推敲”出不同的“解讀”。早在2013年10月,馮鋼曾因當時講的一段“故事”已經有過一次引火燒身。當時的微網志稱,在面試免試推薦研究生時,“居然5女1男,性別比例失調,結果前3名還都是女的”。馮鋼當時“為那些有心走學術之路的考生擔心”的理由是:“根據以往經驗,女生讀研後繼續走科研道路的十不足一,讀研期間也少有專心學問的,大多混個文憑準備就業。”不料此言一齣,馮鋼成為批評者口中“學術界歧視女性”的代表性言論。
 
  這次馮鋼微網志再惹風波,被批評者在“歧視女性”的基礎上加了一碼“酒桌文化”。儘管如同當時解釋自己“從不歧視女生”,是“真希望女生們爭氣一點,來改變這個現實”一樣,這次面對批評與指責,馮鋼也連忙解釋“喝酒是慶賀,不是什麼招生標準,半斤也不是我定的,男生自己説的‘規矩’(導師能定這玩意兒?),我們從來不勸酒,那天是他自己要喝,大家以為他已經被錄取了才給他慶賀……”。但一言既出,馮教授在網上以一當萬,已經難以招架。激烈討論中,以至於馮教授有些難持斯文,也有粗口爆出。
 
  網友的批評,是權利,也是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無可厚非,也值得提倡。但馮鋼作為高校教授,公共平臺上呈現自己看到的實情,表達一個教育工作者實際的觀察與感受,本身也是權利,也應得到尊重。這是基本的平等底線。因此媒體傳播時,同樣應該客觀冷靜,防止上綱上線,給人扣上高帽子。
 
  馮鋼兩次引發網路風波,很明顯可以看出,網友並不在意馮教授的所述是否事實,而是僅用觀點正確的概念去定義。這種“套高帽子”的做法,顯然不是在討論社會問題、教育問題,也無法解決教授呈現的事實中的問題,而是一言不合,把人定義成“問題教授”。這與人們想要高校教師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初衷是相背離的。
 
  教書育人,崗位特殊,謹言慎行,理所應該。馮教授通過兩次風波,確有值得個人總結之處。
 
  但一些網友和媒體,這次揪住了馮教授所説的“師門規矩”,想像出男生“半斤50度酒量”是一種“門檻”設置,於是想像出酒中的權力與文化,想像出強者與弱勢。這種善於聯想的思維方式,用在質疑者、批評者的眼光中,其實跟魯迅當年批判的一見到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立刻想到全裸體,沒多大區別。實際上網友是想當然了,馮教授回應中説“導師也能定這玩藝兒”,一般人掰著腳趾頭也知道這是一種誇張手法,是很多性情中人的一種表達方式。這個“意”一旦“會”錯,後面的討論和爭論就失去了基點,很多高大上的“帽子”就屬於強加於人的硬“套”。
 
  對馮教授的表述,網友其實並非一邊倒地反對與批評。很多網友認同馮教授表述的客觀事實,也認同其透露出來的真性情。人們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和期待會更高一些,不願意接受教授口中的“糙話”與“糙理”。而有一部分人,則是不願意接受需要客觀對面的事實。前一種,是對教授框定了一個角色定位——斯文的,修養更高的。而後一種則是反對講真話,不願直面事實。前一種喜憂參半,在有期待,有監督。憂在容易讓教育工作者失去真性情,也容易讓培養出來的學生千篇一律而顯得蒼白。後一種,則是讓人連一線教學工作觀察到的真話都不敢講。這就很糟糕了。

來源:中國網    | 撰稿:劉雪松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劉雪松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