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好看的劇未必是《慶餘年》,但劇外“戲份”最多的,非其莫屬。
權利方繼12月9日向公安報案之後,12月20發現《慶餘年》第一季全集洩露並傳播,於是再次向公安機關報案。中國版權協會版權版權監測中心負責表示,《慶餘年》侵權連結已近4萬條,這與片方、發行方、平臺方把控不嚴有關。同時表示,影視劇作越熱,越易被盜版,與平臺收費無必然關聯。
耗資巨大、傾注著投資方與權利方收穫回報的熱片《慶餘年》“第一季”,成為盜版傳播者在這個年末的“狂歡季”,這個狗血劇情本身就是一部“大戲”。此前媒體迎合網友“樸素”的訴求,指責合法的播出平臺以加價付費觀看的模式是“割韭菜”,批其“吃相難看”。這個有失偏頗的“風向”,無疑為最後全集洩露、侵權連結近4萬的瘋狂,添了一把“旺火”。
好劇難得,播出平臺的適當加價,是市場行為。法無禁止,兩廂情願,本無實質性的利益侵害。雖然加價的幅度可以商榷,甚至可以設置一定的限度,但不能將報復性的盜版傳播侵權現象,歸咎於權利方的“自作自受”,否則對市場行為的“抑”,就淪為對侵權行為的“揚”。換句話説就是默許“薅羊毛”,抑制“割韭菜”。如此,國內盜版傳播侵權現象就會像越發不可收拾。
在瘋狂的盜版、病毒式的傳播面前,我們可以看出被侵權的一方是非常無助的。版權監測中心説,這起案件跟片方、發行方、平臺方把控不嚴有關,這話肯定沒錯,但盜者有術,而讓盜者無道,則是法規設置的保護範疇。這個道,是盜版之後的播出之道,包括“管道”,也包括“通道”。因此這起案件最關鍵的,還是跟監管技術的乏力有關,跟違法成本太低有關。
技術是硬傷。騰訊方面12月上旬就報案了。如果技術足夠給力,就會查到源頭,就不會10天過後再報案、最後還是發生了全集洩露的問題。這表明,盜版侵權的巨大暴利面前,盜者的技術“動能”非常強大。而處在“防守”的一方,“一物降一物”的動力不足,因而防控與監管的技術遠遠被盜者所超越。這是各方都感到無能為力的客觀原因所在。
法規是陳傷。《慶餘年》侵權連結將近4萬條,並不是片子本身到了非看不可的地步,而是違法成本實在太低。按照現行的法規設置,在舉證明確的情況下,版權方能夠得到的賠償金額最高是50萬。更何況現行的技術很難查得到洩露的源頭。即便查到,這區區50萬元,跟可能損失的上億元相比又算什麼?
《慶餘年》被瘋狂侵權近4萬條連結,這種瘋狂是狂歡。人們以狂歡的盜版傳播“歡慶”這個熱片稀缺的“餘年”,是對《慶餘年》權利方的瘋狂報復,也是對侵權法律設置的狂歡戲謔。我們可以指責民眾的版權意識差,譴責盜版者利益面前的不擇手段和極其醜惡,但同時更應該質疑法規設置對於版權保護的力度。《慶餘年》不是受害的第一個,如果不加大違法成本,它一定不是最後一個。
來源:中國網 | 撰稿:劉雪松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劉雪松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