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潮評社 > 最新評論 新聞詳情
潮評社 | 學校難為“無肉之炊”,不能削學生的“足”適規則的“履”
中國網 · 劉雪松 | 發佈時間2019-12-06 13:28:15    

   錢江晚報報道,杭州蕭山一所公辦小學的學生家長在網上發帖吐槽,最近由於物價上漲,孩子學校的學生餐費不夠,“牛奶停了,葷菜也減了”。

1575604355422_5de9d083159bb83f72fdd61f.png

 
  無獨有偶。溫州網報道,溫州龍灣區一所小學的家長,也在網上曬出了孩子們的午餐。一勺青菜、一包袋裝的“梅菜筍絲”、兩根細細的肉串“還是合成肉”。家長怨道:“這樣的午餐讓家長們看著心裏在滴血啊!”
 
  與溫州這所學校面對吐槽提出“校榮我榮,校恥我恥”、班主任要求家長在朋友圈刪帖所不同的是,杭州這所學校並沒有回避伙食標準降低的客觀事實。老師在家委會群回應,學生每天的餐標是8.5元,包括米油水電等支出,實際分攤到菜錢只有6元。校方解釋,受“客觀因素”影響,學校對部分肉類的供應量減少也是不得已。加上預算不充分,發現月底支出超額,最近停了牛奶供應,但會提醒學生,若飯菜不夠,可以另加。
 
  肉類為主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巧婦”也有難為之處。但再難,也不能為難了處在身體發育過程中的孩子。這是擺在中小學、幼兒園面前的一道現實題,誰都不能回避繞道走,不能把共同面臨的為難,當成難言而“隱”。學校也不要難為“無肉之炊”而“隱忍”,否則既不利於解決問題,反而引發家長的誤會誤解。
 
  媒體調查顯示,餐費緊張,目前成為學校食堂的普遍現象。“不管是8.5元、9元,還是15元的午餐餐標,現在每天都得精打細算著來”。
 
  精打細算,天經地義,也是責任所賦。但是當精打細算也算不過來的時候,應該啟動相對靈活的餐標浮動機制,保證學生的午餐供應“價”漲“標”不減,不讓學生發育的身體受物價的拖累與拖欠。這也是家長的普遍願望。調查同時顯示,高達94%的家長認為孩子吃的營養最重要,“在菜價提升的情況下,能夠接受學校適當提高午餐費”。
 
  然而真正的難言之隱在於餐費的“規則”限制。杭州多所公辦小學表示,學校的菜價通常是每個學期確定一次,由膳管會、家委會及校級班子討論決定之後,學校中途不能隨意變動。學校的規則是,可以“多退”,不可“少補”,不允許中途向家長收費。
 
  嚴格監管,不折不扣,是對學生和家長負責的制度規則。這項設置本身沒錯。但監管的規則,初衷是監督餐費不折不扣地吃到學生的嘴裏,確保學生的生長髮育標準不降低,而不是以不變應萬變,將餐費的價格鎖定之後神聖不可浮動。否則這種監管就是僵化的,是無視市場價格千變萬化的,是讓學生生長髮育的規律與市場價格的規律在“硬撞”“硬拗”。
 
  規則是死的,市場是活的。學生的午餐,與市場價格密切關聯,與身體的發育攸關。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在監管緊盯的同時,與學校一起設置“隨行就市”的定餐法則和監管規則,逢低可減、逢高可增。不要只管監管的乾淨,不管市場的沉浮。否則最終,是以孩子成長的“足”,適制度規則的“履”,既違反規律,也得不償失。
 
  

來源:中國網    | 撰稿:劉雪松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劉雪松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