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段基礎教育,動一發而牽全身。教育部三大重磅文件一齣,頓時激起千層浪。尤其取消初中學業水準考試大綱,等於應試教育的一次“釜底抽薪”,學校和家長反映都很大。不知道下一步怎麼教、怎麼學,似乎失去了方向感。實際上三文件綜合起來看,是教育改革的高開高走,方向感更明確了。
按課程大綱來,不按考試大綱來。用教育部的話説是,學什麼考什麼,而不是考什麼學什麼。這一招,切中了應試教育的最大痛點。考試大綱砍掉之後,嚴格按照義務教育課程的標準來,學生可以大量減少僵硬的死記硬背,可以從漫無邊際的題海中解脫出來,從而起到有效的減負作用。
另一方面,由於備考的範圍相應擴大,探究性、開放性、綜合性、實驗性教育的比重相應增加,中考命題將更加自由靈活。這時候考試作為指揮棒和調節棒,更多指向的是學生的核心素養、實操能力,使得教與學,不再完全靠題海戰術獲取高分,不完全是為了分數而考試。因此減負的同時,也可避免基礎教育“高分低能”化。這是教育改革邁出的很大一步,也是向素質教育邁出的重要一步。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改革是唯一的出路。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中國教育探索了很多年,依然是阻力重重,前路漫漫。但不破不立。有開放性、探索性,教育才能有“人性”。只有不斷拓展學生自主發揮的空間,考試才能擺脫應試的僵局,才能讓考試的高分與高能相匹配。
然而萬事開頭難,各方焦慮依然在。這是對改革試水的觀望,也是對教育改革決心的試探。既然有規則,就要有監督。既然已經“釜底抽薪”,就要尋求更加完善。尤其還須在高考命題這根指揮棒上,讓義務段基礎教育能夠看到明確的指向和寬廣的出路。
來源:中國網 | 撰稿:劉雪松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劉雪松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