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潮評社 > 最新評論 新聞詳情
潮評社 | 把“人臉識別第一案”辦出“數字經濟第一城”的水準
中國網 · 劉雪松 | 發佈時間2019-11-04 15:20:47    

   因為不願進行人臉識別註冊而無法入園、也無法辦理園區年卡退卡退費手續,浙江理工大學特聘副教授郭兵以消費者身份,將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告上法院。11月4日,新華社報道時表述——該案也成為國內消費者起訴商家的“人臉識別第一案”。

timg.jpg

 
  杭州是人臉識別運用最早、也是最為普及的城市,創下過很多第一。全球第一個刷臉支付工具誕生在杭州,支付寶刷臉支付已經進入“蜻蜓2代”,杭州也是全國範圍內刷臉支付用戶最多的城市;杭州第一個推出公安機關數十個項目的刷臉辦證服務,人臉識別成為全省“最多跑一次改革”有力的技術支撐;杭州第一個推出刷臉看病,減少了病患繁雜的就醫流程……從這個特殊意義的環境來説,“人臉識別第一案”出在杭州,恰恰是杭州在這項新科技面前相對“成熟”的標誌,而不是對這項技術的懷疑與諷刺。
 
  沒有對比,沒有傷害。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由指紋識別升級為人臉識別,核心的問題不在商業用途,而是年卡系統在商業用途中的唯一性和排他性,有不可商量的強制性。此案既涉及是否過度收集個人敏感資訊、個人資訊安全,也涉及消費者權益。這是與人臉識別在社會管理一些相對特殊領域中的必要性、與商業用途中的自願性,完全背離的。杭州的消費者在這項新科技的運用中最能作出對比,也對法律賦予的權利邊界最敏感。也因此,法院怎麼判,全國很關注。某種意義上,“人臉識別第一案”,為全國很多城市正在無序競爭、野蠻生長中的人臉識別運用,提供的將是具有法制意義的範本。
 
  人臉識別,魚龍混雜。涉及高度敏感、資訊安全的人臉識別,這幾年法治的門檻沒有好好把過關。不久前嘉興幾名小學生用列印的照片,在豐巢快遞櫃輕鬆取到快件,引發全國關注。此前杭州有小區物業“自主開發”刷臉錄入系統,很多業主對物業要求不僅上傳照片,還要輸入姓名、核對身份證號、手機號等核心資訊深表疑惑,也對物業能否保護好這麼多業主的數據表示擔憂。
 
  越是新科技,越需高門檻。這個門檻,是科技的,也是法治的。未來已來,法治不能缺席。刷臉時代的到來,伴隨著技術競爭的節奏、市場無序的“搶灘”,法治必須跟進。因此人臉識別第一案,作為一場法治課,遲早總會來。與其造成重大損失與混亂再來面對,不如讓該來的來得更早一些。
 
  杭州出現“人臉識別第一案”,是與杭州在這一輪科技探索創新運用中所創下的諸多第一,是不矛盾的。杭州無論是消費者還是政府部門,無論是普通市民還是職能機關,對於新科技,向來持開放包容的態度。正是因為杭州擁抱數字經濟,才有了敢為人先的移動支付第一城的公認度,才有了城市大腦的無縫植入與對接,才有了科技與市場的良性迴圈,才有底氣確立“中國數字經濟第一城”的發展目標。但是杭州同樣需要做數字科技時代有序、安全、法治的“第一城”。既擁抱,又審慎;既快速,又有序;既創新,又規範。如此才能為全國樹立數字經濟時代的標桿,為政府服務群眾、企業規範發展、百姓安全便捷,提供數字化的樣本。
 
  人臉識別,法治責任與社會責任一個不能少。數據掌握在誰的手上、人臉識別的許可權如何設置、運用場景如何界定,如何處理好商業利益與消費者權利的關係、自願與必須的關係,等等,既涉及技術的門檻,也涉及安全的門檻。而門檻的把關者,既是機構、企業的運用方,也是法治的執行者。前者是社會責任的擔當,後者是法治責任的保障。杭州通過辦好“人臉識別第一案”,可以進一步梳理兩者之間的關係,把“第一案”,辦出數字經濟“第一城”的發展水準和法治水準。

來源:中國網    | 撰稿:劉雪松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劉雪松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