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潮評社 > 最新評論 新聞詳情
潮評社 | 小學生晚9點可拒做作業 有多少家長敢“確認”
中國網 · 劉雪松 | 發佈時間2019-10-30 12:47:13    

   10月29日,一篇名為“南京家長已瘋”的網文被刷屏的同時,“浙江擬規定小學生晚9點後不做作業”的消息在網上傳得更“瘋”。人民日報官微以網路調查的形式徵集網友意見:28日,《浙江省中小學生減負工作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公佈了33條減負方案,其中規定小學生晚9點、初中生晚10點後,可經家長確認,拒絕完成剩餘作業。你怎麼看?

timg.jpg

  有多少焦慮,就有多少反響。相關數據顯示,人民日報單條微網志從29日發佈,隔夜閱讀量高達1.4億,超15萬轉發,跟貼逾萬。獲讚最多的一條跟帖是:“那就慢慢寫,拖拖拉拉然後到9點都不用寫作業了?”
 
  中小學生減負“浙江版”,徵求意見中的33條方案,唯獨這一條被“單拎”出來展開大討論,顯然觸及到了學生學業負擔的最大痛點。南京正在推進的減負政策效果被吐槽,也是表達了學生和家長的群體性焦慮:一刀切的減負,會否讓孩子成為“活潑靈動、熱愛生活、輕鬆愉快、心智健康的學渣”?
 
  其實是多慮了。南京家長並沒有像網文所説的那樣,“在快樂與痛苦的交織中,終於瘋了”。全中國的家長也都沒瘋。反倒是教育主管部門,在層層加碼的減負要求下,表現出舉步維艱的抓狂——減負減負,沒點實質性舉措不行。但實質性邁半步,也會招致非議。減負“浙江版”徵求意見方案,眼下面臨的尷尬就是如此。
 
  好在徵求意見,則可暢所欲言。從網路情緒看,網友並不反對減負,但對操作性普遍存疑。“浙江版”中的小學生晚9點、初中生晚10點以後可以拒做作業,從時間設定來説,很人性化。但前提是,“經家長確認”,這就頗有些“後果自負”的意味了。也將家長與老師,置於“對立面”,減負成了家長“一廂情願”和“單項選擇”。
 
  眾所週知,學習有差異,作業有快慢。從勵志的角度來看,越是落後的、磨蹭的,越要迎頭趕上。這一點,老師和家長,處在同一個認知的“戰壕”裏。這無論從育人、還是從考分的現實來看,都是可以理解的。然而這條新方案,意味著由家長簽字,選擇在孩子是否跟得上學業進程的“頭等大事”面前,是放棄,還是繼續加碼。因此這樣的“人性化”,本身欠缺人性訴求,顯得更為殘酷。
 
  應試教育的滾滾洪流中,誰都不會輕言放棄。“經家長確認”的減負版本設置,其實本質上,並沒有降低“應試”的分數標準,沒有觸碰基礎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根基,因此本質上,依然是“淘汰制”,是由家長和學生在“後果自負”的原則下,先行選擇自我放棄與自我淘汰。這種減負,不是減了家長和學生的負擔,而是減去了學校和老師在教書育人中的責任擔子,增加了家長的犯難。
 
  國內外教育實踐證明,離開素質教育的大門敞開和路徑設置,單純的教學減負是很難完成的。浙江版“減負方案”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因此在減負工作的重點舉措中,包括了規範學校教育教學、規範考試評價、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規範中小學校招生等所有方案。但囿于整個國內的教育框架,這些“重點舉措”,綜合細看,重點不重,亮點不亮,可謂乏善可陳。
 
  不能怪浙江,全國都一樣。這表明,教育改革,首先要改的是教育成長的“跑道”設置,要讓家長和學生在現時很難改變的應試教育的主道之外,看到教育設置帶給孩子更多的“可能性”,看到更多扇窗戶、更廣闊天空。否則教育減負,就會永遠在作業數量、時間定量等框框中,像走進死衚同一樣不停地走死迴圈的路子。這也是家長面對各項形而上的減負方案,百般不得適應的原因所在。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教育最突出的問題是中小學生太苦太累,辦學中的一些做法太短視太功利,更嚴重的是大家都知道這種狀況是不對的,但又在沿著這條路走,越陷越深,越深越陷”。這番話,一語中的。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需要破解的是應試的焦慮、成長的焦慮、擇校的焦慮。這是學生和家長最不滿意的痛點。這些痛點消除了,焦慮自然消除,人民自然滿意。因此減負不是學生作業多少的簡單加減法,也不是家長晚9點、晚10點之後簽字認可的拒絕,而是開拓教育成長路徑,破解教育資源均衡難題,讓學生在高考獨木橋、名校一條路的單線成長路徑中解放出來,能夠在教育路徑的設置中,找到更多的成長出路。
 

來源:中國網    | 撰稿:劉雪松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劉雪松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