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復課了,確切地説,是“線下復課”。2月份以來,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在釘釘上堅持正常教學,我們建了160個課程群和20個公開課群,同時線上人數最高達4000人。全體師生投身這場實驗,預習我們的數字化未來。
EMBA招生面試,以前缺勤率不低,報考者大多是企業家,大家都很忙,會有各種突發情況。疫情所迫,這次我們把面試改為線上,出人意料,幾乎無人缺勤。
上周我們在釘釘上做EMBA畢業論文預答辯,每場一兩百人線上旁聽。往常,同學們從全國各地趕來,排隊、插隨身碟、答辯,講完就走,來回折騰旅途勞累,還浪費一兩天時間。疫情期間沒法隨便走動,逼出了線上答辯,所有人都省下了大量時間成本、交通成本和溝通成本。
並非線上授課可以取代線下教育,但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新冠肺炎疫情正在革新中國企業組織的管理思維和運轉方式,就像2003年的“非典”深刻改變了國人的消費習慣。
1999年我本科畢業,有人策劃了一個著名的實驗:“72小時網路生存測試”。72小時內,只有一台電腦、一根網線,足不出戶能活嗎?12名網友參與實驗,結論是“不能”。
那時候BAT剛剛創辦,網際網路行業充斥著泡沫,主流媒體認為網購是噱頭,既沒必要也無可能。要改變廣大消費者“親眼所見、觸手可及”的購物習慣,談何容易?
但到了200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打穿了拐點,消費者習慣發生大規模演變。線下商業停擺,淘寶應運而生,交易轉到了線上,消費者自發養成網購習慣。第一批“網購族”形成並壯大,而後誕生支付寶,電商生態不斷完善。
人總是被迫作出改變和創新。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又來了,企業無法正常經營,學校無法正常上課,政府無法正常運轉,各行各業不約而同轉到線上。釘釘高效完成用戶教育,引導各類組織養成“線上”新習慣。釘釘出人意料地登頂APP下載榜,這是網際網路下半場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新習慣一旦養成,基本不可逆轉。比如開會,開會人要到場,這個觀念根深蒂固,電話、電腦早已有之,但多少年來依舊如此。疫情期間,各行各業被迫把會場轉移到線上,人們很快發現,開會未必要碰頭,線上就能把事情談妥辦好,高效、經濟、綠色。釘釘線上會議的單日發起量已經突破2000萬場,單日參會人次突破1億,新的開會、溝通習慣已經在大眾中養成。
2月初,匯豐商學院做過一次企業復工調研,調研對象以廣東製造業企業為主。當時剛過完年,疫情嚴重,經濟停滯,整個經濟社會面臨重啟。調研發現:2C的企業,數字化程度普遍較高,在各大流量平臺積極爭奪用戶;2B的企業,數字化程度大多偏低,管理方式跟十年前基本沒變化。
但疫情過後,線上辦公軟體已經在這些企業中實現了全覆蓋,哪怕是最守舊的企業,也已經加入數字化辦公的行列,它們未必用得深,但重要的是邁開了第一步。10年後回看中國的數字化進程,我們會發現:2020年是個決定性的年份。
有人抱怨説:中國有全球最多的高速公路收費站。這句話的另一面是:中國有全球里程最長的高速公路。有了發達的高速路網,我們才有全球最快的快遞,這就是基礎設施的價值。有些公路如果只算財務賬是虧錢的,它們屬於公益項目,不能只算錢。
現在“新基建”成了熱點,5G、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資訊基建”屬於熱點中的熱點。經驗告訴我們,基礎設施建設要有前瞻性。2000年北京四環修通,當時預估未來20年夠用,但實際上沒頂過10年。
這一次,政府大力發展新基建,方向正確,利國利民,對中國未來20年的發展意義重大。新基建投資巨大,特別是5G,幾萬億、十幾萬億的量級,僅靠企業無法承擔,政府牽頭是必要的。在中國,一旦政府下定了決心,執行力和推動力非常強大。
匯豐商學院非常重視IT建設,每年投入幾百萬,別的暫且不論,僅是我具體管理的MBA和EMBA項目,就都分別建有APP。自己從0到1開發APP並非最優方案,過程中必然存在重復建設。相比于自己開發,通用平臺型産品更成熟穩定,成本肯定低很多。
但沒有自有的數字化平臺不行,一些資訊存在機密性,有保密要求。金融等特殊行業數據要求更嚴格,這個問題更突出,跟我持同樣痛點的IT負責人想必不在少數,這裡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機會。釘釘推出了“專屬釘釘”,提出設計、安全、存儲和APP的專屬化,與中國一汽、廣東農信、廣州立白等企業達成了合作。
釘釘是“端”的新基建,它提出“萬企萬面”的理念,連名分都可以不要,廣州立白的專屬釘釘叫“嘟嘟”。以客戶為中心,不刷存在感,這在“面子”上很吃得開。如果看“裏子”,企業IT建設變得像搭樂高那樣簡單,可以大幅節約重復建設成本,提高建設水準。未來絕大多數企業組織將依託新基建實現數字化,開車上高速就行了,沒必要自己重新修條路,這是大趨勢。
決策者的年齡是影響企業數字化的重要因素。我是70後,觸網比較深是機緣巧合,因為工作需要。放眼中國企業界,決策者大多是60後70後“前浪”,對數字化的認知整體上還比較欠缺。等80後90後成為決策者了,不需要過多教育,他們會毫無障礙地緊緊擁抱數字化,因為他們是數字世界的原住民。
我觀察匯豐商學院的學員,發現青年企業家群體的素質越來越高,二三十歲創業成功、回爐深造的大有人在。年輕企業家對企業數字化認識普遍深刻,也很舍得投入,他們將成為中國新基建的消費主力。(作者: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副院長、EMBA主任歐陽良宜)
來源:中國網 | 撰稿:歐陽良宜 | 責編:李斌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歐陽良宜 | 責編:李斌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