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崇左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1457名學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開立Ⅱ、Ⅲ類電子賬戶”一事,在輿論的壓力下,終於有了結果。中國農業銀行廣西分行近日通報:經調查後確認,此事件係該行轄屬崇左江州支行營業室違規操作所致,向學校師生誠懇認錯、鄭重道歉。
按照《中國農業銀行員工違規行為處理辦法》,銀行對涉及管理、經營、操作層面的13名責任人進行了免職、記過等追責。這事是否意味著已經了結了?甚至可以對銀行官方的“有告必究”進行表揚呢?這恐怕不能就此收尾。
我不禁要問,如果這些被莫名其妙開賬戶的學生沒有發現問題,不向有關方面舉報(反映),那麼銀行會自己發現、主動處理嗎?這千余個學生賬戶又將會發生什麼事呢?
拉客這事,在銀行並不是放不到臺面上的。客戶數是一家銀行規模(形象)的標誌體系要素之一。因此,各路銀行都千方百計拉客。甚至把員工的拉客數與薪酬掛鉤,並作為員工業績,甚至作為領導政績考核指標。這本身沒有錯,問題在於,如何調動員工拉客的積極性?
作為銀行主事人,應當預判到在激勵員工拉客過程中,存著發生不正之風的風險隱患。然而,現實中有些銀行領導,對員工在拉客中的種種“打擦邊球”行為,甚至侵犯客戶利益的拉客行為,是睜只眼閉只眼,採取“民不告官不究”態度。
那麼,“廣西崇左1457名學生遭銀行多開賬戶”的涉事銀行,是否這個態度?值得懷疑。
“沒有法律責任嗎”“厲害,有事道個歉就行了”“這樣的事情多了去了!銀行業該徹查一遍!多的是用學生資訊開戶的!都是銀行為了業績!”這是網友在此事調查通報的新聞報道後面的跟帖留言。網民的質疑,值得重視。
類似的事情,並不是不可以防範的,它也不是銀行內部隱蔽性很強的違規行為。但是銀行為什麼沒有能夠事前避免,或者事發及時內部制止,而非得進入“民不告官不究”的怪圈?
銀行是服務性很強的行業,理應建立有效的風險防範機制和自我糾錯機制,但這些機制往往被一些銀行停留在紙上。只是到了有舉報、有反映了,才想起拿出文件來對照處理。這種“民不告官不究”裝糊塗做派,就是一種對公民、對社會極不負責任的態度。
其實,“民不告官不究”並不只是在銀行服務管理工作中獨有。我就曾經遇到過自己的手機在不知情中,被某通信公司增加了一個套餐項目。我是在連續被扣了3個月費用後才發現,向該公司反映後,對方告知是拉客人員“誤操作”所致。
像這樣的“民不告官不究”,不但讓人非常反感,而且也給當事服務單位造成了負面形象,實屬得不償失。
廣西崇左這起事件,教訓是深刻的。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説,最需要吸引教訓的恐怕不是銀行的“基層”。
來源:澎湃新聞 | 撰稿:評論員 方圓 | 責編:李斌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澎湃新聞 | 撰稿:評論員 方圓 | 責編:李斌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