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潮評社 新聞詳情
潮評社 | 余杭化危為機,誰在販賣焦慮?
中國網 · 劉雪松 | 發佈時間2020-08-22 17:55:09    

  2017年底至2018年初,求賢若渴的杭州市余杭區在全國“搶人大戰”中先人一步,分兩批面向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招聘100名碩博研究生,為余杭區黨政機關儲備人才,此舉引發全國關注,一時成為佳話。

  然而時隔2年,這本頗有先見之明的“人才經”,被網上個別“有心人”故意念歪了。8月20日,微網志用戶“灣區大佬”以《杭州事業單位招聘情況公示》為題,將余杭區2年前面向清華北大招聘黨政機關儲備人才的錄用公示資訊圖片,移花接木植入貼文,刻意營造政府機關所有事業編制招聘均為清北碩博的假像,對我國人才培養使用機制提出質疑,散佈後疫情時代就業形勢的各種焦慮。

  有人有意帶風向,有人就接著跟風。某教育類微信公眾號以《一定要努力讀書上清北,將來才有機會考余杭的街道辦事處》為題,以今年高考余杭本土學校“清北”錄取數,對比余杭8個街道辦事處分別錄用的清北碩博畢業生數字,可以説將焦慮販賣出了“新高度”。

  改革高地,梧桐高築。余杭作為全國數字經濟的前沿高地,黨政機關如何匹配高地的服務水準,人才最是關鍵。余杭2年前以改革的銳氣、前瞻的勇氣、實力的底氣,向中國最頂尖的高校碩博畢業生伸出誠邀之手,社會為之驚嘆,也受到了人才的熱情響應,當時清華一年碩士畢業生也就2700人左右,而余杭第一批41個崗位中,兩校報名人數就達366人,其中博士畢業生70人。如今余杭區不僅面向清華北大招賢納士,每年也面向國內外其他高校招聘優秀人才。像今年5月份,就面向全國“雙一流”高校和世界百強名校的高層次緊缺專業人才,共推出13類緊缺專業的60個崗位,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幹部隊伍結構。

  余杭是片熱土,良禽擇木而棲。即便未來,回頭來看,余杭這波操作也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神操作”。今天這些紛至遝來、百里挑一的人才,在各自的崗位上深耕厚植,有的已經進入街道基層進行實操鍛鍊,他們為余杭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活力,也為余杭黨政機關積蓄了充沛的後備力量。無論是人才個人前景、還是余杭發展未來,這樣的狀態都是非常難得的,也是創造社會價值的寶貴財富。

  那些移花接木的網文,顯然並不是對余杭人才招聘背景的一概無知,而是有意為之。形式上是“質疑”,實質上潛藏著各自的用心,是有意帶節奏,煽動社會情緒。

  從價值觀上看,那些暗諷清北碩博生引進之後在街道辦事處工作是大材小用、糟蹋人才的觀點,本身就是一種誤導。

  一方面,眾所週知,如今的余杭,其街道辦事處層面需要協調、服務的事項並不輕鬆,動輒便是與阿里巴巴、之江實驗室這樣的頂級企業,抑或是數字經濟巨無霸、獨角獸對接工作。屬地黨政部門倘若沒有匹配的人才去服務,要麼坐失良機,要麼服務缺位。要補上這塊“短板”,要扛起這份責任,必須有前瞻,必須有擔當。

  另一方面,黨政機關後備人才到街道層面的基層深入鍛鍊,也是培養人、鍛鍊人、考核人的重要途徑和手段。並不是説重點高校招來的人才,個個都得身居高位、安排要職,才顯得尊重人才。如果以人才進街道辦事處工作和鍛鍊為恥、為貶值,以此否定現有用人用才機制的不當,則無疑是對人才價值與人才成長規律的極度無知,而非一知半解的誤讀。

  再者,那種以為清北人才的引進耽誤了本地人才前程的誤導,是極為短視的,也是有著“近親繁殖”的狹隘訴求的。

  萬類霜天競自由。2年前余杭面向清北碩士博士生招聘時,相關部門不僅向外地的清北生伸出了橄欖枝,也將余杭籍清北本科生請到專場,邀為“座上賓”,既體現了對余杭本地人才的高度重視,也呈現了余杭黨委、政府渴望本地人才建設家鄉的親情與呵護。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余杭,必須想方設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立足余杭、杭州、浙江,面向全國、全球,余杭的人才觀,是對標一流的世界視野,這片改革的熱土、創新的沃土,目標期許是走在前列、走向世界,所以需要源源不斷的人才充實這片充滿未來感的城市與鄉村。築巢引鳳,為這些願意獻身余杭建設、參與余杭發展的人才,設置與高地相匹配的收入,同樣也是人才長遠戰略的重要舉措,體現的是善待人才、善用人才的人才格局。這是那些有意誤導的短視者、煽動情緒而希望近親繁殖者,所難以理解、也不願意理解的。但是相信面向未來的余杭百姓,能夠理解,並且能夠在面對面的接觸中切身體會到這樣安排的用心。

  疫情時代,余杭化危為機,成為了兩戰都要贏的先鋒,後疫情時代,余杭更是需要化焦慮為乘勢而上的力量,堅定信心、堅韌逆行。

  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余杭要創造更美好的未來,需要眾志成城、掃清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障礙,在這些有意誤導、散佈焦慮的風言風語中保持好自己的節奏,呈現堅定的信心和力量,邁出堅定的步伐,以幹部的實績和群眾的肯定,讓這些無謂的爭議不攻自破。

來源:中國網    | 撰稿:劉雪松    | 責編:李斌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劉雪松    | 責編:李斌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