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晚間,*ST濟堂發佈公告提示,公司可能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風險提示。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截至10月26日,今年以來A股市場已有26家上市公司退市,其中17家強制退市(包括2家重大違法強制退市、7家面值退市、6家財務退市、2家其他類型退市),8家重組退市(包含4家吸收合併),1家主動退市。
從具體退市途徑來看,與去年相比,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和吸收合併退市公司數量增加,多元化退出渠道更加暢通。
市場人士認為,未來監管對財務造假等重大違法違規公司下重拳,退市力度增強,嚴格退市監管將成為常態化。亦有專家提出,北京證券交易所對退市公司的兩種安排,未來成熟後滬深交易所或可借鑒。
重大違法強制退市
和吸收合併退市數量增多
數據顯示,2020年共有31家公司通過各種渠道退出,創出歷史新高。其中,16家為強制退市,包括6家財務指標退市,9家面值退市,1家規範類退市;15家為重組退市,包括7家重組上市,7家出清式資産置換,1家吸收合併。
今年以來,退市公司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指標和吸收合併退市的數量增多,兩類退市公司分別為2家和4家,而去年全年沒有公司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指標,僅1家公司為吸收合併退市。
具體來看,在年內17家強制退市的公司中,康得退和斯太退為重大違法強制退市。而除了上述的*ST濟堂,近日,*ST金剛也同樣因為財務造假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根據證監會查明的涉嫌違法事實,公司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2月31日追溯調整後的凈資産可能為負,可能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即該2家公司可能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
“今年以來,退市公司數量明顯增多,尤其是對財務造假公司和嚴重違法違規公司,退市力度顯著增強,這也是凈化資本市場生態、提升市場信心的重要手段。”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吸收合併退市公司數量上升,反映的是在退市途徑上的多元化選擇。
“嚴格退市監管將成為一種常態,尤其在實施註冊制的板塊,科創板、創業板以及未來的北交所將更為顯著。”華泰聯合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張雷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去年年底發佈的退市新規,已經非常明確地規定了多維度的退市指標,包括市值、財務審計、流動性等。
北交所對退市公司安排
值得借鑒
即將開市的北京證券交易所(下稱“北交所”)亦構建了多元豐富的退市指標組合,且對退市公司具有特殊安排。
北交所表示,對於退市公司,符合全國股轉系統基礎層掛牌條件或創新層條件的,鼓勵進入相應層級掛牌交易,繼續發展;存在重大違法等情形,不符合掛牌條件的,轉入退市公司板塊,體現了對退市風險“分類紓解、充分緩釋”的創新探索。
“北交所退市制度方面的特色,可能很大程度上與其所擁有的多層級市場結構有關。”植信投資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張秉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北交所退市的公司,如果是重大違法違規退市,適合直接退出,但如果是合法經營卻連續多年出現虧損的上市公司,到創新層或基礎層後繼續低頻交易更加合適。
“一些公司主業受到市場環境變化影響,可能出現重大經營困難。而這樣的企業開展業務重組,未來仍有可能實現增長。”張秉文進一步表示,北交所對退市公司的安排,未來成熟後也可以適用於其他交易所。
張雷認為,北交所掛牌公司規模相對較小,行業抗風險能力較弱,更容易觸發交易類或財務類退市指標。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撰稿:吳曉璐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撰稿:吳曉璐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