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新經濟 新聞詳情
節後A股市場迎來開門紅 “銀十”行情怎麼把握?
杭州日報 · 林司楠 | 發佈時間2021-10-09 10:28:01    

   多只漲超6% “老白馬”集體回歸

  國慶長假後的首個交易日,A股“開門紅”行情如約而至。

  受到前一日港股大漲的提振,昨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高開,中國平安、上海機場、恒瑞醫藥、五糧液等久違的基金抱團“老白馬”集體回歸,帶動指數強勢上行。

  9月一路維持高光表現的電力、煤炭股則大幅殺跌,玩起了“蹺蹺板效應”。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昨日“開門紅”行情的成色。截至收盤,滬指上漲0.67%,盤中一度突破3600點整數關口,深證成指上漲0.73%,創業板指則小幅下跌0.04%,兩市成交額重回萬億上方。

  久違的“老白馬”回來了

  中國平安、上海機場、恒瑞醫藥、五糧液、牧原股份、長春高新……這一串不少基民和價值投資者曾如數家珍的名字,昨天集體躥上A股漲幅榜前列。看到這一幕,相信不少人熱淚盈眶。

  今年以來,由於市場風格和估值等因素,前兩年在A股市場大紅大紫的基金抱團“老白馬”並不受投資者待見。以金融保險領域的中國平安為例,這家A股上市公司中為數不多的知名大藍籌,股價自去年11月底的93.22元/股一路下挫到今年9月22日最低的47.3元/股,慘遭“腰斬”走勢,動態市盈率不到8倍。相對低廉的估值獲得了機構資金的關注,國慶節前,華爾街知名金融機構摩根大通增持中國平安約6290.2萬股,每股作價54.6074港元,總耗資約為34.35億港元。而在國慶假期的最後一天,中國平安H股大漲7%,這被看成是中國平安A股企穩補漲的“前奏”。截至昨日收盤,平安A股大漲7.73%,總市值達到9224億元。

  和中國平安一樣出現大漲的基金抱團“老白馬”,還包括有“機場茅”稱號的上海機場。這一曾經被“公募基金一哥”張坤重倉持有的白馬股,也一度遭受股價“腰斬”的走勢。10月首個交易日,“機場茅”強勢歸來,股價大漲6.21%。

  事實上,得益於今年國慶長假旅遊消費的恢復,機場航運以及酒店旅遊板塊在昨日都取得了不錯的表現。三大航空公司中的中國國航同樣上漲6.05%,南方航空上漲5.02%、中國東航上漲4.03%。此外,旅遊酒店中的凱撒旅遊、眾信旅遊、探路者等都取得了5%以上的漲幅。

  消息面上,根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國慶假期,全國國內旅遊出遊5.15億人次,按可比口徑恢復至疫情前同期的70.1%;實現國內旅遊收入3890.61億元,恢復至疫情前同期的59.9%。此外,來自攜程的數據顯示,省內遊和跨省遊出行佔比各半,攜程門票、租車、主題遊較2019年同期增長分別為19%、43%、47%,整體恢復情況較為良好。

  未來關注三季報行情

  因為國慶假期因素和週末放假,A股本週實際只有1個交易日。對於投資者而言,如何調整節奏把握接下來的“銀十”行情?

  招商證券分析指出,進入10月,預計主要寬基相數仍以波動為主,趨勢性上漲和下跌都比較難,市場仍有結構性、細分領域和賽道機會。整體來看,低估值、受益於能源價格上行、新老基建穩增長加碼、央企改革等因素共振的低估值公用事業、石油石化、建築等,可能會更加受益。若未來流動性進一步寬鬆,券商繼續上漲,則類似2014年底大盤價值風格回歸的概率進一步提升。

  該券商提示,10月,投資者關注的市場要點如下:一、10月業績預告與三季報披露,節後上市公司將會進入三季報業績期,對於很多行業來説,業績拐點更加明確。投資者應繼續尋找結構性業績超預期的投資機會。二、美國十年期國債利率和美元指數是否會加速上行。由於美聯儲明確11月Taper(縮減資産購買),同時加息可能提前,美國無風險利率和美元指數加速上行。

  光大證券同樣認為,中報業績超預期是支撐市場的重要因素,預計三季度A股盈利仍有望略升,剔除基數效應後,預計三季度全部A股、全A非金融累計盈利複合增速分別為11.3%、23.0%。除了出口以及政策邊際轉向帶來的支撐,高PPI對於A股上市公司盈利也有明顯支撐。從歷史情況來看,三季報業績高增長行業10月股市表現較好。三季報前後行業漲跌,與其盈利預期調整方向通常較為相同,預計今年三季報前後市場仍將有不錯的表現。

  歷史來看,國慶後市場多有不錯表現。這主要是由於流動性的改善,今年有望超預期的三季報也利於節後市場上漲。光大證券建議關注兩條主線,一是關注基建主線的投資機會,隨著政策的逐步發力,基建相關主線可能會有較好的投資機會,地産鏈也值得關注,包括機械、建材、建築、化工、有色等行業;二是關注成長板塊,包括新能源以及相關的設備、材料等行業,科技行業在經歷了前期調整之後或許也將有值得關注的機會。主題角度關注專精特新與“碳中和”之下的資源品交易性機會。

來源:杭州日報    | 撰稿:林司楠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杭州日報    | 撰稿:林司楠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