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新經濟 新聞詳情
代餐食品市場日趨火熱,宣傳常玩“文字遊戲”
法治日報 · | 發佈時間2021-09-10 09:14:47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準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追求更加健康的飲食生活和身材,社交媒體上充斥著五花八門的代餐減脂類産品。

  代餐食品,又名替餐食品,顧名思義就是取代部分或全部正餐的食物。常見的形式有代餐粉、代餐棒、代餐奶昔、代餐餅乾等,起初是供病人食用的,後來傳到減肥和健身圈,迅速掀起一股熱潮。據歐睿國際數據,預計2022年中國輕食代餐市場規模將達到1200億元。

  《法治日報》記者採訪了解到,隨著代餐食品市場日趨火熱,各類新型代餐食品涌現。在行銷過程中,代餐食品廣告採取各種方式抓住消費者心理,吸引消費者購買。接受採訪的專家認為,代餐食品只是一種普通食品,不應明示減肥效果,消費者應該理性購買代餐食品。

  代餐食品種類繁多

  線上銷量十分可觀

  在電商平臺上,代餐食品種類繁多,價格多樣,從幾元到幾百元不等,部分産品銷售火熱,但也有消費者質疑食品安全問題和宣傳真實性。

  近日,記者以“代餐”為關鍵詞在幾家電商平臺上搜索後發現,雖然代餐食品品質參差不齊,消費者評價褒貶不一,但是銷量仍十分可觀。

  某平臺上一款標注為“舌裏全麥麵包0脂肪無油無蔗糖黑麥粗糧健身代餐手撕麵包片輕食餅乾蛋糕吐司歐包零食早餐”的産品,評價超過300萬條,其中好評達53萬+,差評僅4800+。好評多是誇讚該産品味道好,達到了減脂效果。而在差評中,則有用戶質疑其配料表與商品詳情頁中的配料表不符,包含很多不健康成分。

  另一款名為“雞胸肉即食健身代餐低脂卡輕食健身餐速食雞胸脯肉零食品”的産品,有用戶評論稱,“産品有脹袋,品質問題,客服不解決”。還有其他消費者表示,吃了胃不舒服、拉肚子,售後服務也不好,商品標題玩“文字遊戲”,誤導消費者等。

  中國營養學會2020年12月發佈的《2020年中國人群輕食消費行為白皮書》顯示,大多數青年人消費過輕食且對輕食有著正確的認識和正向的行為,他們大多出於減肥及其他健康目的消費輕食,職業多為企業普通職員和學生、具有本科學歷的在輕食消費人群中佔比最多。

  理性看待代餐食品

  並不適合長期食用

  代餐食品作為新生事物,為何如此受青睞呢?

  “我曾經試圖通過運動減肥,但是堅持不下來,而且見效還慢,於是想著嘗試一下代餐食品。”小甄是北京某大學的大四學生,她曾經有過兩次購買代餐食品的經歷。

  第一次是乘地鐵時被一位女士加了微信,兩人相談甚歡。在這位女士的介紹下,小甄一次性訂購了價值1200元的某品牌奶昔。“那個姐姐説要舍得投資自己,於是我抱著必瘦的心理,用兼職收入買了這些奶昔,但最後並沒有效果。”小甄説。

  小甄第二次購買代餐食品是使用薄荷健康App記錄減肥數據時,偶然看到“21天10斤挑戰”的減脂餐廣告,一時心動便下了單。該款産品原價1890元,包含21天全餐以及奶昔和蛋白棒,購買後可加入相應社群,每日會有人監督打卡。

  “這個代餐,用完優惠券折合下來一天60元,每天點外賣也差不多這個價格,當時我覺得挺合適的。”小甄説,但實際操作下來,她常常感覺吃不飽,在減肥餐之外又忍不住買水果、零食或者其他餐食,而她加入的那個社群,平時活躍度也較低,更像是一個減肥廣告群,“以後再也不買這種代餐食品了”。

  “現在網上大量與減肥、代餐有關的內容,其實都是微商披著消費者的‘外衣’在推銷自己的代餐食品,用戶反饋的真實聲音很難被聽到。”長期致力於減肥的天津市民李女士告訴記者,“我總是會真情實感地讀那種很長的減肥逆襲帖,然而看到最後發現,作者都會留下微信號,説歡迎大家聯繫她購買代餐食品。”

  對於有的代餐食品號稱不挨餓、不運動,每天吃就能降體重,北京世紀壇醫院減重中心主任張能維説,代餐食品肯定不能當飯吃,因為代餐不可能包含所有的營養物質,長期食用,最大的改變很可能就是皮膚變得粗糙,甚至掉頭髮。有的代餐食品還可能加入了違禁藥物,危害更大。因此,一些關於“代餐食品當飯吃,導致身體健康出現問題”的案例,也時常見諸報端。

  亟待完善行業標準

  引導公眾科學減肥

  為迎合消費者減肥需求,很多飲料喜歡以“0糖0脂0卡”“低糖低脂低熱量”為廣告語,代餐食品同樣如此。

  據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朱毅介紹,每100毫升飲料中脂肪和糖的含量分別低於或等於0.5克,就可以標注“零脂”和“零糖”,每100毫升飲料的能量低於或等於4大卡即可標注“零卡”。因此,代糖飲料的“零”,實際上不等於一點都沒有。

  據了解,目前許多代餐食品不使用蔗糖,而是使用三氯蔗糖。朱毅説,三氯蔗糖屬於人工代糖,到目前為止,科學界尚未對代糖的健康風險達成共識,但有臨床觀察發現長期食用三氯蔗糖,對胰島素敏感度有影響。不鼓勵糖尿病患者長期服用人工代糖飲料。

  談及代餐食品在宣傳時常常玩的“文字遊戲”,重慶市律師協會民事專業委員會主任、重慶中世律師事務所創始合夥人吳啟均律師説,五花八門的代餐食品,有的“假冒大牌”,有的連熱量表等基本資訊都沒有,品質堪憂。線上上售賣時,商家往往極力宣傳神奇的減肥效果,號稱可以完全替代食物食用,這種誇大宣傳可能會違反廣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構成虛假廣告、虛假宣傳。

  吳啟均建議,完善行業標準並加強市場監管,對代餐食品中各類營養素含量的標準作出明確規定,確保代餐食品有足夠的營養成分;進一步加大健康知識的普及力度,引導消費者理性購買代餐食品,科學減肥;加強網路銷售平臺管理,將代餐食品納入網路食品監管體系。

來源:法治日報    | 撰稿: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法治日報    | 撰稿: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