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終破滅,社區團購這次不想“火”,只想“活”。
“‘一分錢’的補貼價消失以後,每天訂單數從三四百單掉到一百多單,可這條巷子裏當團長的人卻越發多了。”位於杭州天水巷的“小北門便利店”的老闆徐大叔(化名)邊説邊看了看這條不過三百餘米的巷子,小賣部、水果店、文印店,幾乎每家小店的老闆都成了身兼數職的團長。
“單子變少,團長變多”這是徐大叔最近四五個月的感受,表像背後是整個社區團購賽道的變化:3月,五家社區團購平臺因為低價傾銷的惡性競爭行為遭受鉅額罰款;7月至8月,同程生活退出,食享會總部人去樓空,橙心優選戰略調整,京喜拼拼、十薈團先後多地關城關倉。往日熱鬧的市場為何轉瞬只剩一地雞毛?社區團購“淘汰賽”下半場,燒錢之路走不通後,又該如何繼續?
“一分錢雞蛋、一角錢水果”消失
補貼豪賭落幕 平臺紛紛選擇離場
“我們是去年下半年開始當團長的,去年12月前這條弄堂每天都還有好幾家平臺的人地毯式推廣。”小北門便利店是徐大叔和張阿姨(化名)一起經營的夫妻店,四十多歲的兩口子談到去年社區團購最熱鬧的“盛況”時記憶猶新,“每家平臺每天都在爭著搶著發佈一分錢的雞蛋、一角錢的水果的補貼,因為太便宜了,不管需不需要,大家都在買。”
確實,社區團購的風起雲湧在去年末、今年初達到頂峰。2020年下半年,資本巨頭們紛紛盯上了這個新興市場:去年6月滴滴上線“橙心優選”,7月美團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多多買菜”登陸拼多多,12月京東大手筆投資“興盛優選”並啟動“京喜拼拼”再加碼市場,2021年3月阿里巴巴成立MMC事業群……不僅如此,各大巨頭還接連放出“狠話”要對社區團購業務“投入不設上限”,網際網路企業慣用的“燒錢”戰略再次上演,大量鉅額補貼被投入市場,商品出現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進行傾銷,價格秩序毫無秩序可言。
補貼終會落幕,落幕就要有人離場。
3月3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通報,對五家社區團購企業的不正當價格行為作出重磅處罰,其中橙心優選、多多買菜、美團優選、十薈團分別處以150萬元罰款,食享會處以50萬元罰款。7月2日,市場監管總局發佈《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修訂徵求意見稿)》,嚴禁“低價傾銷”等“新業態中的價格違法行為”,自此補貼大戰終於“被迫”結束。
資本大戰的結束,從來都不可能是相安無事的,無奈退出也在所難免。在前期資金透支過度、補貼未在短時間內轉化為有效流量的情況下,後期再遭融資失敗的平臺終於掩蓋不住虧損嚴重的弊病,今年7、8兩個月間,多家社區團購平臺陷入泥潭:同程生活宣佈破産,食享會核心人員相繼離任,京喜拼拼、十薈團接連關閉多城業務,大半年前行業“百團大戰”的假像煙消雲散。
社區團購“淘汰賽”下半場 團長服務和控製成本或成關鍵
以天水巷和中河高架的路口為中心的一公里半徑內,記者在多多買菜、興盛優選、美團優選、橙心優選平臺上進行定位搜索,發現四個平臺約有四十家自提點。訂單數量明明大幅度下降,團長數量卻為什麼“逆流而上”了?
“我們的訂單這條巷子裏數一數二的了,所以還是要對街坊鄰居負責一點。”張阿姨解開了記者的疑惑,“現在團長確實越來越多,但很多團長其實只開通了一個平臺,就主要放自家和親戚朋友下單的東西,或者覺得不耽誤自己店裏生意就順便照看一下,不夠走心。”
對於社區團購行業,不可否認敗者人走茶涼,但勝者也不一定為王。業內人士分析:對於“死裏逃生”的多多買菜、興盛優選、美團優選、橙心優選四家平臺來説,將平臺從“拼補貼”重塑成“拼運營”的形像是眼下當務之急,而團長則是這條運營鏈上至關重要的環節。團長數量變多,是各大社區團購平臺希望看到的,但團長數量快速擴張未必是好事。作為與産品接觸的最後一環,團長服務的優劣將對産品的好壞産生決定性的影響,如果服務得不到保證,那麼前面所有環節的努力都將是徒勞,所以重建團長模式、規範團長服務應該成為各大平臺接下來的重點發力方向。
社區團購“淘汰賽”下半場,“燒錢”已成為政策紅線碰不得,除了優化服務方面,平臺要想率先脫穎而出,控製成本將成為另一大核心點。相較其他行業,社區團購的供應鏈長而繁瑣,任何一個環節的完善化都將可能成為控本的關鍵,這需要也值得剩下的玩家自省、深思。
洶湧的社區團購“退潮”以後,平臺變少,但競爭不會變小。
平臺補貼沒了、訂單減少 社區團長數量卻不減反增
“十薈團平臺8月15日我們還在做的,説沒就沒了,現在剩下的幾家平臺,多多買菜、興盛優選、美團優選、橙心優選,繼續還在做。”8月25日中午,徐大叔告訴記者,“補貼沒了、平臺也少了,原來所有平臺加起來每天有三四百單,現在差不多就一百多單。”
單量少了那麼多,那佣金是不是也少了不少?“佣金少是少了些,但其實變化也不大,少掉的單子大多都是原來一分錢、一角錢湊熱鬧的買賣,本身也沒多少佣金。”張阿姨和記者説,“留下的單子都是家裏真正需要開火做飯的人下的單,現在每天也能掙個幾十不到一百元的。”
下午4點左右,多多買菜的送貨車開進了天水巷,在“小北門”便利店留下了三大包生鮮和十余箱啤酒、牛奶。很快,五六個四十多歲的阿姨先後來到門口,張阿姨蹲在地上邊翻著十幾頁的用戶清單,邊從沒有分類過的“包裏”裏找著對應的東西。“這裡有一根絲瓜,先給你拿去吧。”雖然當團長也已經大半年了,但面對一包包亂七八糟的菜仍手忙腳亂。
“一袋橘子也就六七塊,便宜是真便宜啊!”“哎呀,這個南瓜賣相也太差了。”“今天的菜也不太好,算了湊合吃吧。”短短半小時,小北門便利店就來了十幾波取菜的人,而類似感嘆水果便宜、抱怨菜不新鮮的聲音,也時不時伴隨著。“菜場不算遠,但為什麼還在平臺上下單呢?説到底還是圖個便宜和省事。”一位來取菜的阿姨告訴記者,自己來小北門便利店取菜是因為這裡服務跟得上,附近有很多團長其實不大上心,該冰凍的不凍,菜也不幫忙找,團長之間服務水準有好有壞、參差不齊。
來源:杭州日報 | 撰稿:見習記者 王澤英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杭州日報 | 撰稿:見習記者 王澤英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