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一毛錢,換不來一顆糖,究竟還能幹點啥?
這幾天,一毛錢攪動了整個“快遞江湖”:上週末,多家快遞公司先後宣佈漲價,幅度不大,就漲了一毛錢。在外界看來,這好像是商量好了似的。
誰先漲價,誰將被市場率先“拋棄”——這本來是快遞行業常年堅守的一條“不成文的規定”。而今年,“雙十一”未至,以桐廬幫為代表的民營快遞企業提前了一個多月集體漲價,這背後的門道可不簡單。
一毛錢意味著什麼?
這一輪集體漲價來得有點突然——
8月27日,中通最先“發聲”,在內網發出通知,宣佈從9月1日起,全網末端派送每票上漲0.1元。
第二天,圓通緊隨其後,宣佈攬收的快件派費支付上調每票0.1元,用以提高快遞員收入,並強調各加盟網點不得隨意截留。申通也不例外,同樣漲了0.1元/票的派費。
事情遠沒這麼簡單,百世、韻達、極兔紛紛表示,將全網上調派費,而且上調標準出奇一致。
“快遞江湖”的這一波操作,看來並非心血來潮。
一位長期觀察快遞行業動態的人士告訴記者,快遞漲價年年有,往往雷聲大雨點小,基本上發生在“雙十一”前夕,今年漲價時間為什麼這麼早,肯定有著深層次原因。
“過去每年的例行漲價,往往隨著‘雙十一’的落幕,價格出現持續降低和派費下調,並沒有給行業帶來多大影響。那麼,今年會不會出現不一樣的變化,這是最值得期待的。”對方説。
要了解這背後的門道,先要搞明白——為什麼要漲一毛錢。
所謂“派費漲0.1元/票”,就是快遞小哥每送一件包裹,可以多賺一毛錢。這種看似很“摳”的做法,卻讓快遞員們頗為高興。
“快遞員就是計件工資,送得越多賺得越多,按照浙江的配送量,按平均每天送300件包裹來計算,每天額外多賺30塊錢,一個月下來可能多八九百元。”一位百世快遞小哥説,曾經月收入過萬在杭州快遞圈並非沒有可能,但隨著“價格戰”不斷升級,快遞員賺得越來越少,一毛錢的“蒼蠅肉”也是蠻好的。
羊毛出在羊身上,這筆錢是否會轉嫁到消費者頭上呢?
圓通速遞在下發漲價通知時表明,上調的0.1元/票將由客戶承擔。當然,也有不同的聲音認為,這筆上調的派費大概率會有快遞企業總部或網點買單。
對於價格波動,快遞市場有著最敏感的神經。
一位在杭州承包過快遞網點的從業人員對記者説,讓電商客戶漲價並不現實,很多合同價格早已事先談妥,為了漲一毛錢導致大客戶跳單可能得不償失;普通用戶的郵寄價格一直不低,漲一毛錢毫無意義,所以影響不大。
為什麼只漲一毛錢?
還有一個問題,今年的快遞漲價為何比前幾年都要早?
這些年,桐廬郵政管理局副局長練建強一直關注著民營快遞業的發展。他認為,這次派費上漲與一項政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今年7月,中央七部委發佈《關於做好快遞員群體合法權益保障的工作意見》。該文件著眼于保障快遞員合理的勞動報酬,讓快遞員享受更好的社會保障、社會認同,提出了制定派費核算指引、制定勞動定額、糾治差異化派費、遏制“以罰代管”等四個方面的針對性舉措。
“目前快遞公司採用兩種不同的計算方式,一種將派件收入、派件服務支出分別計入營業收入和營業支出中,比如A股上市的申通、圓通、韻達等;另一種則由攬件網點直接結算給派件網點,不納入上市公司的營收體系,比如中通。不論哪一種方式,單獨提高派費一般而言不會對快遞公司的業績帶來影響。”快遞行業專家趙小敏也認為,上調派費的目標並非為了企業盈利,而是為了響應政策號召。
企業到底是怎麼想的?記者採訪了圓通速遞相關負責人。
“本次上調的一毛錢派費,省區、網點不打折扣、不得截留、不搞統籌。”圓通方面表態説,派費上調部分必須落實到快遞員手中,確保直達業務員,提高末端派費水準,保證末端投遞基本支出,保障快遞員基本勞動所得,確保快遞員的派費收入與勞動付出相匹配。對此,圓通總部網管中心、安保監察部門、網路管委會將對網路落實執行情況進行專項檢查。
既然是提高快遞小哥的福利,為什麼只漲一毛錢?
這還真怨不得快遞企業,因為他們的“日子”也不好過。
就拿民營快遞企業中的“大佬”順豐來説,不久前披露的財報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收883.44億元,同比增長24.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6億元,同比下滑79.8%。
“通達係”中的代表企業圓通,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94.95億元,同比增長33.7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5億元,同比下滑33.5%。此外,圓通上半年單票快遞産品收入為2.18元,同比下滑7.62%;單票毛利為0.1元,同比下滑55.14%。
這些數據呈現出一個很明顯的特點:業務越做越大,賺錢卻越來越少。尤其是像圓通這樣的企業,單票毛利僅為1毛錢,多少讓人感到意外。
如此看來,雖然只是一毛錢的上漲幅度,但對於快遞企業來説,依然是下了不小的決心。
快遞漲價是個好信號?
一直以來,漲價都不會是啥好消息,但今年的快遞漲價風波,卻有著不一樣的B面。
依靠價格戰廝殺、瘋狂內卷搶市場,這是快遞行業競爭的標誌性場景。這兩年,尤其是隨著極兔的入局,通過低價快速攻佔市場,價格大戰越演越烈。
義烏是觀察快遞“價格戰”的一個窗口。今年6月,記者在義烏採訪時,很多快遞公司的單票價格降到了1.5元/票左右,很多網點就靠著補貼勉強維持生存,苦苦支撐的目標就是為了搶佔市場。
很明顯,持續的快遞行業低價競爭中,大幅通過補貼和降低單費等手段“搶單”,正在不斷蠶食著快遞公司的凈利潤和現金流。這也正是毛利如此之低的原因所在。
有沒有人想過退出價格戰?當然會有。
記者從中通快遞了解到,其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賴梅松在一次內部會議上直言:“不必要的低價虧損件或以利潤換取短期市場份額增長的做法,既非明智也不可持續。”
可惜,現實哪有這麼簡單,光靠嘴巴吆喝是沒有用的。
既然對誰都沒有好處,為什麼還咬著牙繼續打“價格戰”?
“過去,快遞與電商之間是多對一的格局,價格主導權在電商平臺身上,但隨著京東、拼多多等平臺的崛起,變成了多對多的局面,快遞企業對價格的主動權更大了。”練建強認為,整個快遞行業的競爭格局發生了變化,快遞“價格戰”是決出勝負的關鍵。
當然,這場你死我活的戰役中,最吃虧的還是快遞員。“你可以去看各類招人平臺,快遞員崗位是永遠不會飽和的,就是因為這個行業利潤不斷壓縮,快遞員收入下降明顯,人員流失成為一種常態。”一位業內人士透露説。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腥風血雨的“快遞江湖”正需要一個大家公認的臺階實現破局。恰巧,快遞企業以保障員工福利為理由上漲派費,其實是一種相對體面的形式來退出“價格戰”的泥沼。
一毛錢,或許就是一個“止戰”的信號。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金梁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金梁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