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俞先生在美團平臺預訂了上海一家五星級酒店的房間,當晚價格9559元。但辦理入住後,他在賓客登記表格上看到,房間價格是每晚2980元。6500多元的差價大大超出了俞先生可接受的範圍。通過查詢發現,其他平臺上類似房型的同期售價也比俞先生所付價格低一半,為每晚4500元至4700元之間。
俞先生向酒店和美團方面提出退房,但均遭拒絕。美團方面表示,該價格是第三方定價,可以聯繫協商。同一家酒店的同類型房間,在不同平臺上價格不一,原因在哪?暑期旅遊旺季已經到來,消費者如何能夠高性價比出遊?
不同渠道訂房價格相差3倍多
美團:已與合作商為用戶補償差價
預訂房間花了9559元,但入住時發現實際房價為每晚2980元,差價6500多元,消費者俞先生與酒店及美團協商退房沒有達成一致。
在媒體關注後,美團方面回應稱:“(酒店)由合作商向美團提供可售房間。經與合作商核實,其根據市場供需情況動態調整了價格……已與合作商一起,為用戶補償差價並獲得用戶諒解。”
業內人士:不同平臺略有差價屬正常
不良代理提前“切房”導致價格失控
儘管俞先生的問題得到解決,但事件背後,同一間房的價格,在酒店方、代理方及網際網路旅遊平臺三方之間,價差是如何形成的?這一問題引發關注。
在攜程、飛豬、美團三個平臺查詢涉事酒店的價格發現,目前各渠道價格基本統一,如7月7日入住的一晚不含餐的大床房,價格在2034到2076元之間。價差較大的一個房型為“外灘景觀奇幻套房”,最高價與最低價相差約1200元,沒有出現俞先生遇到的6500多元差價的情況。
△ 7月4日顯示的涉事酒店在不同平臺上的預訂價格截圖
一位酒店行業從業者告訴總臺央廣中國之聲記者,同房型在不同平臺售價略有差別屬於正常情況。具體來説,平臺銷量越好、代理的銷售數據越好,越容易從酒店拿到更低的價格。
即使在同一平臺,不同的銷售渠道也會造成同房型存在價格差。很多消費者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平臺預訂房間時,同一房間的連結後有幾個價格選擇,其中一些標注“平臺直營”,一般到店後支付房費;另一些標注“代理”,則需要提前支付房費。這兩者之間有時也會存在差距。一位旅遊服務業內人士介紹,直營的是酒店與平臺合作,平臺從房價中抽成;代理則相當於“二房東”,提前以一定的價格向酒店預訂房間,之後再自己調價。
正規代理往往會將客房價格控制在合理區間內,但不乏一些從中牟取暴利的個人代理,將目光鎖定在熱門網紅酒店或房型,提前“切房”,酒店對價格也就失去了控制。
業內人士透露,對於合作方,酒店一般會做最低價限制,但很少會對高價作出規定。
多位從業者表示,平臺給酒店提高客量的同時,也給不良代理提供可乘之機。此前發生過一些代理手中無房卻挂出房間銷售,導致消費者入住失敗的情況。
此次涉事酒店的工作人員對媒體表示,有時代理甚至會提前惡意佔房,導致酒店沒有房間,之後代理再通過平臺或者自己的渠道高價賣給客人。
專家:消費者應貨比三家
酒店價格管理體系應科學化
旅遊行業專家劉思敏表示,俞先生的遭遇,對於消費者來説,應貨比三家,選擇適合的房間價格。而對於酒店來説,這一事件應該給其價格管理體系帶來更多的啟示。
劉思敏:酒店的價格控制體系要科學化。怎麼維護好跟預訂平臺、旅行社、公司大客戶、散客,還有小型代理之間的關係,我認為這是酒店的功課,而不是遊客的功課。
一家酒店管理人員稱,目前已有不少酒店在控制通過平臺或代理賣房的數量,防止酒店自身的獲客渠道萎縮。
在此,總臺央廣中國之聲提示消費者,暑期旅遊旺季已經到來,出行前如果面臨預訂酒店的問題,最好能夠多平臺、多渠道進行對比,選擇最便利、性價比最高的預訂渠道。
來源: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 | 撰稿:周益帆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 | 撰稿:周益帆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