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新經濟 新聞詳情
“中國第一股民”楊百萬去世,曾是一名倉庫保管員,靠買賣國庫券一戰成名,轉戰中國股市成傳奇人物
中國網 · 每日經濟新聞 | 發佈時間2021-06-15 15:21:38    

   據新華社客戶端6月14日晚消息,有“楊百萬”“中國第一股民”之稱的楊懷定逝世,享年71歲。新中國證券史上這段關於“楊百萬”的傳奇畫上了句號。

  數月前,長期患有糖尿病的楊懷定因並發癥入院搶救,6月13日淩晨去世。“他生前説,自己已經轟轟烈烈活得很精彩了,離開時不想打擾大家。”其子楊鈺琦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作為晚輩,自己也希望遵照父親意願,讓其安靜離開。

  時勢造英雄。30年的資本市場發展之路造就了許許多多時代的弄潮兒。楊百萬就是其中之一。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倉庫保管員,變成A股市場的超級大戶。“楊百萬”被認為是中國股市最醒目的“傳奇”之一。上世紀80年代末參與國庫券的買賣致富,後轉戰A股成“股神”。他號稱中國散戶第一人,體驗了改革開放後第一代股民的所有悲喜。

  被稱為“中國第一股民”

  楊懷定1950年生,祖籍江蘇鎮江,原是上海鐵合金廠職工。1988年春,國庫券轉讓從7座城市開始試點,逐步增加到在61座城市放開,還出現了異地差價。他憑藉買賣國庫券贏得了人生“第一桶金”。楊懷定此後成為上海灘第一批證券投資大戶,股票市場上熾手可熱的風雲人物,因為炒股盈利超過一百萬,人稱“楊百萬”,更被一些媒體稱作“中國第一股民”。據中國證券報,而他則自稱“散戶工會小組長”。

  作為中國證券市場的最早親歷者、實踐者以及見證者,“楊百萬”在證券市場擁有許多“第一”:第一個從事大宗國庫券異地交易的個人,第一個到中國人民銀行諮詢證券的個人,第一個從保安公司聘請保鏢的個人,第一個主動到稅務部門諮詢交稅政策,第一個聘請私人律師,第一個與證券公司對簿公堂,也是第一個作為個人投資者被聘為大學教授的人。

  他的故事曾被包括美國《時代雜誌》、《新聞週刊》等在內的世界各地媒體廣為報道,成為世界輿論關注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一個重要話題。作為中國證券市場最早的參與者與見證者之一的“著名散戶”,這個經歷了二十多年風風雨雨仍然活躍在市場上的“不倒翁”,他已成為回顧中國改革開放和證券市場發展歷史時繞不過去的“象徵性人物”。1998年,楊百萬被新華社、中央電視臺評選為“改革開放20年20人”之一。

  從2萬到100萬,投資國庫券一戰成名

  據《財經雜誌》,1988年,楊懷定從工廠辭職。在家待業階段,他翻閱了很多報紙,在眾多資訊中,發現了國債投資的機遇。1988年4月21日開始,國家開放了國庫券交易。楊懷定認為這是一個投資機會,決定買入國庫券。

  1985年期的國庫券開盤價104元,利率15%。楊懷定帶了2萬元,如果全部用來買國庫券,一年的利息是3000元。如果存銀行,利率5.4%,一年利息僅1080元。於是他果斷決定2萬元全部投資國庫券。國庫券賬面價格有漲有跌,買進後,他內心忐忑,下午就迫不及待去交易所看行情,發現漲到了112元,於是他趕緊賣出,賺的錢比一年的工資還要多。值得一提的是他辭職前每月工資68元,一年也就800多元,而這工資年收入在當時已經算不錯了。

  天生有商業頭腦的楊懷定想道:以104元買進的國庫券,只要能以112元的價格賣出去,不就穩賺了?楊懷定表示,和普通商品一樣,只要存在價差,就能夠用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的方式來賺錢。

  楊懷定立即著手查詢資料,發現安徽合肥當日的國庫券開盤價94元,收盤價98元,顯著低於上海的國庫券價格。於是他連夜去合肥,利用價差,2萬元的本金變成了2.2萬元。於是利用這個方法,楊百萬成功將業務拓展到了合肥、河南等地,把國庫券不斷地搬到上海。

  光是合肥,楊懷定去了接近八十次。當時個人異地取款十分困難,他只好用箱子裝著幾十公斤的現金或者國庫券往返兩地。考慮到安全問題,楊懷定專門請警察荷槍實彈來保護自己,引來《解放日報》刊登消息:上海出現第一例私人聘請公安人員當保安事件。解決了困擾在心中的安全問題,楊懷定買賣國庫券的腳步更加輕快。

  然而此時的楊懷定內心仍不踏實,他主動跑到稅務局諮詢買賣國庫券是否要交稅。根據相關條例,國庫券是免稅的,稅務局的工作人員據此認為楊懷定不需要為買賣國庫券的收入交稅,並且表揚了他主動報稅的行為。經過此事,楊懷定的心中再無顧慮,全身心地投入到買賣國庫券的事業中。

  從1988年4月到1989年,楊懷定賺了100多萬元,“楊百萬”從此聲名在外。

  收益率降低,轉身投資股票

  1989年,他看到一篇文章説,由於保值利率的提高,信用社和銀行把幾十年的盈利都貼進去了,處於虧損的邊緣。他感覺到這是利率即將下調的信號,決定拋掉國庫券,買進股票。

  在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撈到第一桶金的楊百萬開始轉戰股票市場。當時上海的股票市場非常低迷,很多人都不相信這個新興的概念,但是楊百萬以90元的價格買進了面值100元的電真空,轉手就賺了十倍。

  真正令楊百萬一炮而紅的正是1993年的上證市場,當時的整個市場氣氛非常激烈,滬指更是從400點一路上漲至1500點,很多人都説這些大盤畢竟會漲到1800點,但是楊百萬不這麼認為,同時還勸告各大散戶不要衝動,但是沒有人聽見他的話,紛紛聽從那些股評家的大漲預言,最終大盤暴跌至1000點以下,而楊懷定早在1500點的時候就已經拋售完畢。這一次“股神”的名號響徹全國。

  楊百萬這個名字已成為一種象徵

  據中國證券報此前報道,楊百萬是個普通人,是不平凡的時代成就了他,而他也幸運地成為這個不平凡時代的某種象徵。有些人,特別是一些陷入誤區的散戶朋友不斷追究楊百萬現在究竟身價幾何,是否外號應改成“楊千萬”、“楊上億”了,或者猜測他是不是在某個股票上栽了跟頭,虧損嚴重,身價縮水。記者認為這些都是不重要的。在改革開放三十週年之際,我們回顧歷史,關注的不是一個人之成敗榮辱。重要的是,“楊百萬”三個字已經成為一個歷史轉折時代的象徵與縮影。而這一時代轉折對於國家民族之未來、對於十幾億普通中國人的生活和希望,意義重大。

  對於這個問題,楊百萬曾經回答記者説:我到底有多少錢?肯定超過百萬。但我不會説,反正這輩子夠花了。他強調説:不管我賺了多少錢,我還是叫楊百萬。這不是我自己叫出來的,這是廣大散戶股民賦予我的名字,也是那個時代的國家領導人叫出來的。哪怕有了一個億,我還是“楊百萬”。

  楊百萬知道自己這個外號的意義。“楊百萬”並不只是表示個人的財富和身價,其中有更深的紀念與象徵的價值。

  除了時代賦予的機遇之外,楊百萬取得成功並保持不敗,也有其個人素質方面的因素,據記者觀察,他極其勤奮,努力學習,特別是始終保持著清醒和理性。名滿天下而不失平常心,這是他的難能可貴之處。他説,他經歷市場近二十年,從不參與坐莊,始終保持一個散戶的本色。

  雖然近年來他行事低調,不再頻繁地在報刊上寫文章指點江山,也很少接受記者採訪,但在這兩年股市大起大落中,他總是選擇在一些重要的轉捩點上向散戶發出提醒和警告。他説,他現在的工作之一就是為散戶站崗放哨,這是他回饋市場的一種方式。他多次向記者表示,他願意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在市場上宣傳、培養成熟理性的投資理念,為支援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略盡綿薄之力。他説,經過了那麼多的風風雨雨之後,自己已經完成了從一個投機者到理性的投資者的蛻變。

  另據新華社,“股市是沒有圍墻的社會財經大學,只有留級和重讀,永遠沒有畢業生。”楊懷定在其著作《要做股市贏家》的序言中寫道。

  這位新中國最早的職業投資人曾説,對於他而言炒股已經不是一種生存需要,不是職業,所以他從來沒有過退休的打算。如今,這位傳奇人物悄然離世,實現了他將股市投資作為“一生事業”的夢想。

  楊百萬的經歷,值得投資者們揣摩。

來源:中國網    | 撰稿:每日經濟新聞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每日經濟新聞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