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北京:八十余個項目扮靚大運河

發佈時間: 2022-10-17 17:00:12 | 來源: 北京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一期完成主體建設,路縣故城遺址公園一期具備開園條件,燃燈塔及周邊的古建築群面向市民開放……縱貫千年、橫跨七區的大運河北京段正變得更加靚麗、更顯韻味。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針對大運河的保護、傳承、利用,本市形成了“長期有規劃、中期有行動計劃、年度有摺子工程”的規劃實施體系,目前已經累計實施80余個重點項目,持續推進大運河“文化之河”“生態之河”“發展之河”“民生之河”“融合之河”建設,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取得突破性進展,沿岸生態環境治理成效顯著、市民生活品質明顯提升。

又見白浮泉

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預計年內開放

要説大運河,不能不説白浮泉。

白浮泉位於昌平區化莊村東龍山東麓,這裡是大運河的源頭。元代科學家郭守敬為解決大都城的漕運,引白浮泉水作為大運河北端上游水源。

“2018年以前,白浮泉遺址還在一個度假村裏,相關部門專門進行了騰退,並在此建設了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白浮泉遺址服務中心主任葉建偉介紹,目前白浮泉遺址除了當年引水的九龍池外,還設置了大運河源頭歷史文化展,詳細介紹了當年引水的淵源。

如今,白浮泉遺址完成騰退,以此為依託規劃建設的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一期已完成主體建設,預計年內開放。未來將與昌平濱河森林公園融為一體,形成大型運河文化展示區。

一路向南,萬壽寺周邊搬遷騰退也順利完成,坐落其中的北京藝術博物館一個月前剛剛對外開放;新八里橋建成後,152米外的舊八里橋實現功能性“退役”,隨即開展了保護修繕;按照“先保護、後發掘”的理念,本市規劃建設路縣故城遺址公園,目前公園一期已具備開園條件,將打造成以持續考古為特色、學者與公眾共同參與的歷史文化場所。

“大運河北京段在首都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這是一條文化之河。”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説,本市在全國率先出臺《北京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第一時間編制《北京市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取得突破性進展。

水清岸綠景美

沿河建設濱水空間造福於民

對於居住在大運河兩側的百姓而言,這幾年感受到更強烈的變化是:水更清了、岸更綠了、景更美了。

伴隨著北運河(通州段)綜合治理主體工程完工,50余公里改造及新建的濱水綠道亮相,搭配著景觀廣場和20余處親水準臺,成為遊人親水、觀景、休憩的新去處;

蕭太后河(朝陽段)全線河道實現貫通,馬家灣濕地公園高標準建成,一下子新增水域26萬平方米;

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剛一亮相就成了“網紅打卡地”,80萬平方米的景觀廊道助其成為首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

什剎海西海濕地公園建成開放,成為核心區內唯一一處城市濕地,公園北側的郭守敬紀念館更是北京小微網志物館界的“流量明星”;

……

“目前,大運河北京段涉及的斷面已經實現全面監測,主要河段水質已基本達到水環境功能區要求。同時,本市持續提升大運河沿岸景觀風貌,不斷規劃和建設一批濱水休閒空間,讓運河之水造福於民。”相關負責人説。

運河新名片

創建北京東部唯一國家5A級景區

無恙蒲帆新雨後,一枝塔影認通州。月初,“三廟一塔”景區優化提升完成,燃燈塔及周邊的古建築群完成向旅遊景點的轉化,面向市民開放。

一批融合古今的新名片將在大運河兩岸亮起來。“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呈帶狀分佈,燃燈塔及周邊古建築群和運河文化廣場,就是景區的北區部分,主要功能為歷史文化展示。”通州區園林局副局長魏昀赟介紹,中區由原運河奧體公園、生態公園組成,主要功能為運動休閒娛樂;南區由原大運河森林公園組成,主要功能為綠色生態體驗。

目前,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正在積極創建北京東部唯一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未來,整個景區仍將不斷進行提升。魏昀赟介紹,下一步還將對景區的橋下空間進行利用,打造成濱水環線的重要聚集節點,增添休閒、戶外藝術等功能。

大運河也是一條“融合之河”。今年6月,北運河(京冀段)全線62公里實現遊船通航,這是北京歷史上第一次出現跨省際航道,未來將開通跨省航行旅遊。

按照規劃,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還將持續推進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設施、路縣故城遺址公園等一批項目。“大運河是與人民群眾休戚與共的寶貴歷史遺産,我們將繼續講好運河故事,提升文化品質,抓好標誌性項目建設,進一步彰顯以大運河為軸線的文化生態格局,把大運河打造成為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紛旅遊帶,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相關負責人介紹。


推薦閱讀
大運河文化在杭州的上新和懷舊 歷史角度的橋西,是大運河船埠文化的章節,是北關夜市的現場,是“小上海”的風雲錄,是杭州百年工業的序幕地。可能在橋西歷史文化街區,尋一份“活著的文化遺産”。在橋西歷史文化街區遇見溫軟里弄和時代硬朗橋西歷史文化街區是另一種氣質。
京杭運河宿遷段綜合整治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江蘇省交通運輸廳主要領導,蘇北航務管理處主要領導,宿遷航務中心幹部職工代表,以及地方政府有關領導出席儀式。10月9日上午,京杭運河宿遷段綜合整治工程開工儀式在蘇北航務管理處宿遷航務中心宿遷船閘下游運河外灣舉行。下一步,宿遷航務中心將繼續與蘇北航務處項目辦、地方政府及地方交通部門通力合作,做好工程的建設服務與協調工作,確保宿遷段統籌高效實施,如期建成。
揚州:文化遺産保護創新 讓古運河“重生” ”“我們改造的同時,2021年,江蘇省在全國率先出臺了《大運河江蘇段核心監控區國土空間管控暫行辦法》,該《辦法》對統籌推進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和生態環境提升、沿線名城名鎮保護、文化旅遊融合、運河航道轉型升級給予了有力的政策支援,按照濱河生態空間、建成區和核心監控區其他區域予以分類管控。”近年來,揚州聚焦文化旅遊名城建設,科學謀劃、創新實踐,在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中走在前列、爭當示範,有力扛起了讓“古運河重生”的使命擔當。與大運河同生共長的揚州,是中國大運河聯合申遺和遺産保護的牽頭城市,近年來,揚州爭當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示範,大力促進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和運河城市可持續發展。
江蘇揚州:運河水上旅遊線正式啟航 一眼看千年一日發兩班 昨天上午,東關古渡至瓜洲古渡揚州運河水上旅遊線正式開通,200多名市民和遊客乘坐遊船,感受古運河及沿岸秀美環境和旖旎風光。”瘦西湖文化旅遊運河水上游相關人士介紹,全程設置了瓜洲古渡和運河三灣景區兩個停靠站,市民、遊客可以到瓜洲古鎮上轉一轉,感受運河古鎮的魅力。瘦西湖文旅公司工作人員提醒,遊客上船前需掃碼測溫,出示蘇康碼和揚城碼,以及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的資訊。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