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大運河文化在杭州的上新和懷舊

發佈時間: 2022-10-17 17:00:07 | 來源: 錢江晚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活力、底蘊和鄉愁,從三條街看一個區的文化肌理

大運河文化在杭州的上新和懷舊



一條大運河貫穿南北。

這些年,杭州拱墅區的建設,正朝著一個方向努力——打造運河明珠。

今年國慶假期,不少人避開景區的人潮人海,選擇拱墅的慢生活路線,慢慢逛,細細品,感受大運河帶來的文化韻味。

慢下來的魅力可能在小河直街的小巷,那是一塊青石板的記憶;可能在橋西歷史文化街區,尋一份“活著的文化遺産”;還可能在武林路的時尚范和煙火氣裏。

三條街,從不同的角度代表著這裡的活力、底蘊和鄉愁,也能一窺杭州拱墅區的文化肌理。

留有72戶原住民的“小河直街”

文藝和煙火融合得恰到好處

地處京杭大運河、小河、余杭塘河三河交匯處,小河直街因此得名。

從南宋起,這裡就是南北貨物的水陸集散地,到了清代發展為繁華的商業街和水陸碼頭,也是近代京杭國道的起點。

粉墻黛瓦的小樓,多是在民國時期陸續改建而成,居民大多枕水而居。主街上,一樓為臨街商鋪,二樓為居民活動、生活的居所。這種下店上宅的房屋結構,濃縮著近代運河商埠文化,在小河直街得到了較為完好的呈現。

有人説,小河直街是杭州最有人情味的歷史街區之一。

佔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的小河直街,商戶120多家,但依然保留著原住民72戶。

2017年進駐的“夏茉自製”老闆夏茉回憶,第一步踏進這裡,她就“愛上了這裡”,坑洼的石板路,老舊的矮屋,十多只被餵養得圓滾滾的貓,還有閒適友善的老人家,這種文藝和煙火交織的氛圍,讓她一待就是5年。

這條街既包容了夏茉這樣的新商戶,也吸引著方增昌醬園這樣的百年老店。

清代(十九世紀)中葉,第一代江南古法制醬傳承人方增昌創設了方增昌醬園。它是小河地區最大的一家制醬作坊,以批發為主,有生産基地,採用前店後坊,專門釀造醬油及醬製品。

後因戰亂影響,醬園逐漸沒落,直到2015年左右,第四代傳承人根據醬譜重新研發江南古法制醬,醬園才得以保存下來。

醬油、醬菜、醬肉、醬雞、醬帶魚……一年四季,醬園的空氣中都飄散著醬香味,給這條老街增加了不少生活氣息。

在橋西歷史文化街區

遇見溫軟里弄和時代硬朗

橋西歷史文化街區是另一種氣質。這裡的整體風貌由清末民初的民居群落和近現代工業的建築遺存構成,以江南里弄的溫軟,融合時代建設的硬朗,構造多面內涵的審美空間。

歷史角度的橋西,是大運河船埠文化的章節,是北關夜市的現場,是“小上海”的風雲錄,是杭州百年工業的序幕地。

原來的杭一棉、紅雷絲織廠、特産倉庫等廠房、倉庫,改建成中國刀剪劍博物館、中國扇博物館、中國傘博物館、中國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四個國家級博物館,形成完整的運河藝術創意文化長廊,展現了杭州的工業遺産。

這條街區,除了博物館,還有三大老字號國醫國藥館、兩座寺廟,將橋西的傳統文化和非遺工藝以活態的方式進行傳承弘揚。

即使是那些小店,內裏也隱藏著生活連接文化的密碼,聽國粹、品民俗、收藏匠造與經典……

拱宸橋南面的一排小木屋是橋西歷史文化街區的“音樂角”。40歲的韓建勇在這裡開了蕎溪古箏工坊。他的店總是飄蕩著古箏樸素優雅的樂聲。

周意出生在一個大家族,四代人都生活在大運河邊,她喜歡聽大運河上貨船往來發出的“突突”聲,喜歡老街人來人往的笑臉相迎。如今她也在運河邊創業,她説自己當真是離不開這裡了。

今年,橋西歷史文化街區將完成第三輪的全域提升改造,新落成的大運河紫檀博物館、數字文獻館和影像館也將擦亮運河第一街的金名片。

煥然一新的武林路

期待著更多更好的“蒸蒸日上”

杭州拱墅區的街區裏,還有一條街不得不提,那就是武林路。

從建築立面到街區路面,從城市傢具到店招店牌,從宋韻場景到創意市集……今夏,煥然一新的武林路分時步行街正式亮相。國慶假期,“武林好時節”現場更是人山人海,眾多商家匯集,一系列消費優惠活動上線。據悉,武林路女人街每天客流量比平時增加了20%,營業額日均470萬元左右。

地處杭城繁華的原點,武林路北接大運河,南通西湖,串連起這兩大世界文化遺産。

武林之盛,又不止于商脈之興。

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書法家沙孟海曾居武林,梅鶴堂、都錦生織錦博物館等歷史建築訴説著武林文脈的厚重與豐盈。

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作為全國首批商業街開風氣之先,武林路與北京秀水街、上海淮海路、廣州上下九、南京新街口、成都春熙路等齊頭並進。

再往後,武林路以女裝特質享譽全國,“中國時尚女裝第一街”“中國特色商業街”“商業文化建設貢獻獎”等重量級榮譽紛至遝來。時至今日,以路為名的“大武林商圈”,仍是浙江唯一的千億級商圈,也讓屬地拱墅區穩居全省縣(市、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第一位。

加上武林夜市的加持,整個街區都充滿著蓬勃的氣息。

葉連忠和武林路的緣分長達10年之久。

2012年,還在吳山夜市擺攤貼膜的葉連忠轉戰到了武林夜市。後來他進入夜市管理團隊。

業態轉型升級,引進手工藝人,打造匠心文化夜市,推薦申報“拱墅工匠”人選,組織開展推廣活動……無論是夜市,還是武林路,葉連忠都親眼見證著街區的改變和成長,“我和武林路上的經營戶們都希望這條街今後能蒸蒸日上。”


推薦閱讀
大運河文化在杭州的上新和懷舊 歷史角度的橋西,是大運河船埠文化的章節,是北關夜市的現場,是“小上海”的風雲錄,是杭州百年工業的序幕地。可能在橋西歷史文化街區,尋一份“活著的文化遺産”。在橋西歷史文化街區遇見溫軟里弄和時代硬朗橋西歷史文化街區是另一種氣質。
北京:八十余個項目扮靚大運河 什剎海西海濕地公園建成開放,成為核心區內唯一一處城市濕地,公園北側的郭守敬紀念館更是北京小微網志物館界的“流量明星”。蕭太后河(朝陽段)全線河道實現貫通,馬家灣濕地公園高標準建成,一下子新增水域26萬平方米。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一期完成主體建設,路縣故城遺址公園一期具備開園條件,燃燈塔及周邊的古建築群面向市民開放……縱貫千年、橫跨七區的大運河北京段正變得更加靚麗、更顯韻味。
京杭運河宿遷段綜合整治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江蘇省交通運輸廳主要領導,蘇北航務管理處主要領導,宿遷航務中心幹部職工代表,以及地方政府有關領導出席儀式。10月9日上午,京杭運河宿遷段綜合整治工程開工儀式在蘇北航務管理處宿遷航務中心宿遷船閘下游運河外灣舉行。下一步,宿遷航務中心將繼續與蘇北航務處項目辦、地方政府及地方交通部門通力合作,做好工程的建設服務與協調工作,確保宿遷段統籌高效實施,如期建成。
揚州:文化遺産保護創新 讓古運河“重生” ”“我們改造的同時,2021年,江蘇省在全國率先出臺了《大運河江蘇段核心監控區國土空間管控暫行辦法》,該《辦法》對統籌推進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和生態環境提升、沿線名城名鎮保護、文化旅遊融合、運河航道轉型升級給予了有力的政策支援,按照濱河生態空間、建成區和核心監控區其他區域予以分類管控。”近年來,揚州聚焦文化旅遊名城建設,科學謀劃、創新實踐,在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中走在前列、爭當示範,有力扛起了讓“古運河重生”的使命擔當。與大運河同生共長的揚州,是中國大運河聯合申遺和遺産保護的牽頭城市,近年來,揚州爭當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示範,大力促進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和運河城市可持續發展。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