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揚州:文化遺産保護創新 讓古運河“重生”

發佈時間: 2022-10-17 16:59:01 | 來源: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大運河全長近3200公里,開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中國古代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文明,是一部書寫在華夏大地上的宏偉詩篇。但長期以來,大運河也面臨著遺産保護壓力巨大、傳承利用品質不高、資源環境形勢嚴峻、生態空間擠佔嚴重、合作機制亟待加強等突出問題和困難。最近十年來,江蘇省把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作為“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先行區建設重要工程,在全國率先出臺政策並實施。與大運河同生共長的揚州,是中國大運河聯合申遺和遺産保護的牽頭城市,近年來,揚州爭當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示範,大力促進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和運河城市可持續發展。今天《奮楫深水區--13市改革巡禮》,就跟著我們的攝製組一起到揚州去看看。

江蘇臺記者方晨報道:“這裡是京杭大運河施橋船閘至長江口門段,站在江河交匯處,我們可以看到水闊天長、舟楫縱橫,一派繁忙景象。1958年,為了解決‘北煤南運’鐵路運力不足的問題,京杭大運河蘇北段實施改造,2020年,為適應現代綠色航運的需求,航道整治工程開工建設。項目的建成,打通了京杭大運河蘇北段與長江連接的最後一公里,使得南來北往的船隻更加安全通暢。”

揚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總規劃師朱雷亭介紹:“京杭運河施橋船閘至長江口門段,這段航道全長5.37公里,這段航道整治之前兩側都是淺灘,水深不夠,當時依水而建的企業、碼頭比較多,增加了綠色航道,帶來建設的難度,同時也給水體污染防治帶來了挑戰。”

“我們改造的同時,2021年,江蘇省在全國率先出臺了《大運河江蘇段核心監控區國土空間管控暫行辦法》,該《辦法》對統籌推進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和生態環境提升、沿線名城名鎮保護、文化旅遊融合、運河航道轉型升級給予了有力的政策支援,按照濱河生態空間、建成區和核心監控區其他區域予以分類管控。核心監控區是指大運河江蘇段主河道兩岸各2000米的範圍,濱河生態空間,是指核心監控區內,除建成區外,大運河江蘇段主河道兩岸各1000米的範圍。”

“有了政策的支援,改革的步伐也更加穩健。在推進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把運河保護與生態環境保護提升相統一。對運河兩岸開展綠化景觀提升、健身場所建設、廠房改造利用,目前,運河沿線綠化景觀已實現全線貫通。打響藍天碧水保衛戰,大運河沿線1公里範圍內的工業企業單位按規劃有序遷址,同時實施船舶綠色航道更新計劃,保護運河水體安全和南水北調的水質。”

江蘇臺記者方晨報道:“這裡是坐落于運河三灣景區的揚州三灣非遺文化園,在這裡,飛檐翹角、造型古樸的門亭建築,篆刻有‘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等詩篇名句的雕版印刷裝飾隨處可見,景觀中融入了水的元素,寓意揚州非遺文化伴隨著大運河生生不息、滋養萬物。在這裡,處處可以看到小橋流水的勝景,古色古香的水街讓我宛若置身於畫中的江南世界。”

非遺體驗館一共有三層,這裡有揚州的玉雕、漆器,還有我們的刺繡、扎染等,都是揚州的地方非遺項目。

運河非遺體驗館雕版印刷館主理人沈赟介紹:“我現在正在做的是雕版印刷,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稱,也是我們一個世界級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雕版印刷分為幾個環節,有寫樣、雕刻、印刷、裝訂4個環節,我們揚州是唯一一座完整保留這些環節的城市,在這邊我們可以自己動手來設計圖案、雕刻圖案,最後印刷好之後,可以作為禮品送給朋友,在自己體驗動手快樂的同時,也創新性地傳承我們這項非遺技藝。”

“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是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大事。下階段揚州市將更加注重運河文旅的融合發展,在産品線路上推出專題的水路遊線,打造串聯運河和長江沿線節點的精品線路。今年也是揚州市榮獲歷史文化名城40週年,我們市出臺了1+8古城保護的更新方案,‘運河十二景’建設工作方案,我們覺得,守住揚州這座古城的文脈和人脈,才能促進文旅共興、消費復蘇。”

近年來,揚州聚焦文化旅遊名城建設,科學謀劃、創新實踐,在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中走在前列、爭當示範,有力扛起了讓“古運河重生”的使命擔當。大運河的整體打造,進一步彰顯了江河交匯,古今輝映的名城揚州這個好地方的獨特魅力。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方晨、王從、魏玉卿、呂瑩瑩揚州臺編輯/孫櫻)


推薦閱讀
京杭運河宿遷段綜合整治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江蘇省交通運輸廳主要領導,蘇北航務管理處主要領導,宿遷航務中心幹部職工代表,以及地方政府有關領導出席儀式。10月9日上午,京杭運河宿遷段綜合整治工程開工儀式在蘇北航務管理處宿遷航務中心宿遷船閘下游運河外灣舉行。下一步,宿遷航務中心將繼續與蘇北航務處項目辦、地方政府及地方交通部門通力合作,做好工程的建設服務與協調工作,確保宿遷段統籌高效實施,如期建成。
揚州:文化遺産保護創新 讓古運河“重生” ”“我們改造的同時,2021年,江蘇省在全國率先出臺了《大運河江蘇段核心監控區國土空間管控暫行辦法》,該《辦法》對統籌推進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和生態環境提升、沿線名城名鎮保護、文化旅遊融合、運河航道轉型升級給予了有力的政策支援,按照濱河生態空間、建成區和核心監控區其他區域予以分類管控。”近年來,揚州聚焦文化旅遊名城建設,科學謀劃、創新實踐,在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中走在前列、爭當示範,有力扛起了讓“古運河重生”的使命擔當。與大運河同生共長的揚州,是中國大運河聯合申遺和遺産保護的牽頭城市,近年來,揚州爭當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示範,大力促進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和運河城市可持續發展。
江蘇揚州:運河水上旅遊線正式啟航 一眼看千年一日發兩班 昨天上午,東關古渡至瓜洲古渡揚州運河水上旅遊線正式開通,200多名市民和遊客乘坐遊船,感受古運河及沿岸秀美環境和旖旎風光。”瘦西湖文化旅遊運河水上游相關人士介紹,全程設置了瓜洲古渡和運河三灣景區兩個停靠站,市民、遊客可以到瓜洲古鎮上轉一轉,感受運河古鎮的魅力。瘦西湖文旅公司工作人員提醒,遊客上船前需掃碼測溫,出示蘇康碼和揚城碼,以及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的資訊。
運河街道“碼”上助力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 為進一步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促進城市文明建設,杭州以支付寶為載體推出了“文明幫幫碼”,傳播“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志願服務理念。“文明幫幫碼”以通過幫你幫我大家幫,打通志願服務供給端和需求端,實現志願服務的準確及時、便捷高效,不斷提升廣大群眾參與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的積極性和獲得感。不僅如此,志願者們還充分結合消防安全、疫情防控、除險保安、環境整治等工作,積極推進杭州“文明幫幫碼”的的註冊和使用,讓更多人參與到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大家庭”中。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