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黨的二十大新聞中心組織境內外媒體記者赴副中心參觀採訪 大運河上觀勝景 “會客廳”裏看發展

發佈時間: 2022-10-14 16:55:00 | 來源: 北京青年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走進運河商務區感受城市副中心金融和商務服務的發展;乘船徜徉運河之上,感受大運河千年古道的魅力;站在大運河森林公園月島聞鶯景區觀景臺上,俯瞰天然氧吧的和諧生態;走進三大建築,暢想文化藝術的極致體驗……昨天,黨的二十大新聞中心組織境內外媒體記者赴副中心參觀採訪,一同見證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發展和變化。

昨日下午2點左右,記者們的城市副中心之行的首站,就是運河商務區“兩區”展示會客廳,是集“兩區”政策發佈、宣傳推介、招商引資、展覽展示等於一體的綜合功能體。作為城市副中心高品質發展的先行區、示範區,金融創新和高端商務服務功能的主要承載區,運河商務區目前的發展速度和未來潛力令不少記者感到驚喜。“運河商務區,是副中心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先行區、示範區,發展金融科技潛力很大”。來自澳門月刊北京站的齊繼革相信,“兩區”建設會為通州帶來更多的新機遇。

全國首家外商獨資貨幣經紀公司上田八木入駐辦公,北京綠色交易所將於近期正式開業……當了解到運河商務區已經成為各類優質資源雲集、備受青睞的創業高地和投資熱土時,在國外生活了30年,來自加拿大共生國際傳媒有限公司的胡憲感慨,真沒想到以前落後的通縣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會如此欣欣向榮、生機無限。“看到那麼多的國際大公司都落戶通州,政策也這麼好,真是很有潛力”,她告訴北青報記者,她非常願意將自己的朋友們介紹到城市副中心來開公司、辦企業。

隨後,記者們從大光樓附近碼頭乘坐遊船,一路南下,來到大運河森林公園。在遊船上,只見記者們一邊欣賞大運河兩岸秀麗的景色,一邊感嘆城市副中心的生態環境之美。胡憲舉起手機一直不停拍照,想留住這些美好景色。她告訴北青報記者,現在大運河美得都不敢認了,“真是令人驚喜”。“大運河河道很寬,沿途看到河面上有很多野鴨子、白鷺在玩耍,遊船在水面上穿行非常愜意。”齊繼革在讚嘆運河之美的同時還提出建議,希望城市副中心可以利用大運河這條美麗的河流發展夜經濟,在市民休閒放鬆的時候,享受城市夜生活的美好。

走下游船,記者們登上大運河森林公園月島聞鶯景區的觀景臺,站在這裡沿運河而建的萬畝大運河森林公園便可一覽無余。寬闊的河道,茂密的樹林,不時從頭頂飛過的喜鵲,都在向境內外的記者們展示著副中心的生態面貌。記者們紛紛舉起相機,迫不及待地與這美好的生態景觀合影留念。不少記者還感慨在城市副中心居住的居民就像生活在花園裏一樣。

時間飛逝,此次記者們副中心之行的最後一站,便是城市副中心正在打造的市民高品質文化服務聚集地“三大建築”,即城市副中心劇院、城市副中心圖書館和大運河博物館。記者們紛紛表示,明年建成的三大建築及共用配套設施項目正式面向公眾開放後,必將成為城市副中心率先建成的地標性公共文化建築群,成為市民共用的“文化糧倉”“森林書苑”“運河之舟”,市民可在萬畝景觀林與亭臺樓閣之中感受自然環境與人文休閒的有機融合。


推薦閱讀
運河時代重啟 濟寧建設北方內河航運中心 濟寧開“北方內河航運中心”這個局,通過京杭大運河連結長三角和京津冀這兩大城市群,北方貨運格局或將一變,進而改變地方産業發展格局。這也是山東上下一直關注的熱點:通過借南水北調東線二期工程的水,京杭運河能否全線通航,小清河和京杭大運河能否連結。但濟寧要建設北方內河航運中心,改變和引領中國內河運輸格局,打開更廣闊的産業天地,必須“借水行舟”,這裡的“水”,就是中國的超級工程、南水北調的水。
大運河上觀勝景 “會客廳”裏看發展 站在大運河森林公園月島聞鶯景區觀景臺上,俯瞰天然氧吧的和諧生態。走下游船,記者們登上大運河森林公園月島聞鶯景區的觀景臺,站在這裡沿運河而建的萬畝大運河森林公園便可一覽無余。走進運河商務區感受城市副中心金融和商務服務的發展。
夜遊運河 十座橋梁十種風情 解放橋燈光設計以代表血與火的大紅色來表達對解放戰爭中犧牲的戰士的悼念,讓解放橋夜景成為滄州的紅色教育亮點之一。海河橋燈光設計以日出東方、海上燦爛霞光為意向,形成滄州運河獨有的色彩,歡快明朗的光色倒影在運河之上,呈現出朝霞印河的奇妙景觀。九河橋(步行橋)的亮化,以圖案的形式將九大河流的名稱顯現出來,市民和遊客可以通過夜景,深入了解滄州的地理人文。
大運河文化在杭州的上新和懷舊 歷史角度的橋西,是大運河船埠文化的章節,是北關夜市的現場,是“小上海”的風雲錄,是杭州百年工業的序幕地。可能在橋西歷史文化街區,尋一份“活著的文化遺産”。在橋西歷史文化街區遇見溫軟里弄和時代硬朗橋西歷史文化街區是另一種氣質。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