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第二屆大運河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展示周落幕

發佈時間: 2022-10-14 16:59:22 | 來源: 光明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近日,為期6天的第二屆“運河情·江南韻”——大運河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展示周落幕,充分展現了運河沿線新時代人民群眾創造的文化成果,對發揚運河精神、鼓勵群眾文藝創作、講好中國故事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本次活動由文旅部公共服務司指導,文旅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中國群眾文化學會、蘇州市文廣旅局、蘇州高新區管委會主辦,大運河沿線8省市文化館(站)、蘇州民族管弦樂團等聯合舉辦。

展示周活動是薈萃大運河沿線民族音樂文化優質資源的一場藝術盛會。開幕演出《映像大運河》、民族管弦音樂會《大運河》、線上展演《多彩的運河》《運河情·江南韻》以及閉幕演出《民星薈萃》等五台節目,匯聚了民樂、歌舞、評彈、清唱、戲曲、雜技、武術等豐富的藝術表演形式,紛呈大運河文化帶融合的京津、燕趙、齊魯、中原、淮揚、吳越等多元地域文化的特色。

“在運河兩岸,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展示、演繹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也奏響了無數時代華章。展示周的意義在於搭建一個平臺,通過運河這條文脈凝聚人心、展示時代風采。”文旅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主任白雪華表示,通過展示周,將在增強運河沿線融合發展共識、挖掘踐行大運河文化價值、創新繁榮民族文化事業等方面續寫新的篇章。

本屆大運河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展示周的所有節目均來自大運河沿線8省市。由27個藝術團體帶來的38個精心編排的藝術節目,展示了京、津、冀、魯、豫、皖、浙、蘇群眾文藝創作精華。 


推薦閱讀
江蘇揚州:運河水上旅遊線正式啟航 一眼看千年一日發兩班 昨天上午,東關古渡至瓜洲古渡揚州運河水上旅遊線正式開通,200多名市民和遊客乘坐遊船,感受古運河及沿岸秀美環境和旖旎風光。”瘦西湖文化旅遊運河水上游相關人士介紹,全程設置了瓜洲古渡和運河三灣景區兩個停靠站,市民、遊客可以到瓜洲古鎮上轉一轉,感受運河古鎮的魅力。瘦西湖文旅公司工作人員提醒,遊客上船前需掃碼測溫,出示蘇康碼和揚城碼,以及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的資訊。
運河街道“碼”上助力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 為進一步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促進城市文明建設,杭州以支付寶為載體推出了“文明幫幫碼”,傳播“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志願服務理念。“文明幫幫碼”以通過幫你幫我大家幫,打通志願服務供給端和需求端,實現志願服務的準確及時、便捷高效,不斷提升廣大群眾參與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的積極性和獲得感。不僅如此,志願者們還充分結合消防安全、疫情防控、除險保安、環境整治等工作,積極推進杭州“文明幫幫碼”的的註冊和使用,讓更多人參與到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大家庭”中。
航運建設篇:千年運河 綻放新顏 一次偶然的機遇,我拿起了相機去記錄身邊的航道工作場景,去記錄這條運河。如今,京杭大運河蘇北段運河是二級航道,船運繁忙,航標燈塔已更換成圓柱體,帶有反光膜。京杭大運河蘇北段(淮安船閘至九龍湖公園段)目前正在打造綠色現代航運示範段。
運河新畫卷:波浪寬 香兩岸 今年78歲的許志祥是望亭中心小學的退休教師,在他的印象裏,大運河望亭段有著極其豐厚的文化和歷史。2019年,《北京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和五年行動計劃(2018年-2022年)發佈後,副中心積極對標國家、市級相關規劃政策,制定《通州區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規劃》和《2020年-2022年行動計劃》,成為北京市以及運河沿線第一個對外發佈此類規劃的區縣城市。退休後,許志祥花了大量的精力整理相關素材,並撰寫了7000余字的《相城區大運河望亭段基礎研究報告》。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