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大運河文化經濟帶建設 河北滄州打造城市生態休閒空間
10月23日,由滄州市委網信辦主辦,長城新媒體集團滄州分公司承辦的“行走獅城大運河”媒體行活動,在滄州正式啟幕。記者先後走訪滄州市大運河生態修復區、司馬莊村、青縣紅木小鎮、吳橋雜技大世界等地,感受大運河滄州段的風貌與魅力。
打造城市生態休閒空間還運河於人民
大運河在滄州綿延500余裏,流經8個縣市區,在京杭大運河流經的城市中,里程最長,佔據京杭大運河的七分之一,滄州一直將大運河視為“母親河”。滄州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大運河的産業功能、城鎮功能、生態功能、交通功能和文化旅遊功能,力爭“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資源,真正還運河於人民。近年來,滄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將滄州大運河打造成“大運河文化重要承載地、城市生態休閒走廊和城市重要標誌”的目標,拉大景觀格局,改善生態環境,為滄州人民建設“老人能散步、青年能運動、兒童能嬉戲”的城市生態休閒空間。
大運河生態修復展示區北起鯨川路,南至王希魯閘,西至堤頂路西側,東至清池大道,河道長約3.61公里,用地面積約1200畝。利用運河清淤修復工程堆積的土方,因勢就勢打造微地形,使場內自身平衡。全部保留原有綠植樹木,其餘場地鋪裝大面積草皮,目的就是為了調節氣候、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減少空氣中的放射性物質,凈化空氣、降低噪聲,形成視野開闊和空氣流動的綠色廊道,併為上位規劃確定後大運河的進一步保護、傳承和利用留足空間。如今這裡成為市民朋友圈裏爭相轉發點讚的“網紅打卡地”,成為了運河城市生活後花園,百姓詩意棲居暢想地,同時也標誌著全市人民闊步邁向新的“運河時代”。
産業振興強筋骨文化振興提品質
近年來,司馬莊村以“五大振興”為抓手,著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紮實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實現村莊的完美蛻變。司馬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産業體系。村內大司馬現代農業園區突出“旅遊、生態、和諧”三個主題,規劃了“一心、兩軸、兩帶、四區”的發展格局。建成一個以農業生産體驗、大運河觀光、百果園、餐飲服務、休閒戲水、新民居住宅、教育培訓、新農村發展研究、新品種試驗、有機蔬菜檢測和展示為主體的生態觀光園區。
目前,園區佔地1280畝,先後引各種觀賞南瓜、拇指黃瓜、迷你菜瓜、各種櫻桃番茄、羊角脆、甜瓜、冰菜、芝麻菜等適合採摘的特色蔬菜550余種,2019年休閒旅遊收入5200萬元,園區內農民純收入27400元,吸收農戶數量392戶,輻射帶動園區外4750人,吸納就業人數368人,提供就業崗位450個,輻射帶動周邊4個鄉鎮2260戶,轉移農村勞動力5700余人。其中,在産業扶貧中,青縣綠豪農業合作社以極強的社會擔當,承載了全鎮44個村共計235戶446人的産業就業,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司馬莊經過多年挖掘積累,形成了五大文化底蘊,全力推進文化振興。一是運河文化,司馬莊村東緊鄰京杭大運河,依託運河積極完善運河景觀帶建設,美化騎行路,完善配套設施,建設月亮灣、縴夫茶棚、乾隆驛站等景點,綠化面積1100多畝,栽種各種樹木花卉13500余株,打造水韻鄉村;二是蔬菜宴文化,依託綠豪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特菜生産,開發出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大司馬蔬菜宴”,配有特色蔬菜30余種,給消費者帶來視覺、味覺的雙重感受。三是八極拳文化,2013年投資建設八極拳國際訓練基地,弘揚中國優秀武術文化,訓練基地現已成為獨特的傳統文化觀光點。四是紅木文化,青縣是京作紅木傢具之鄉,司馬莊在村西建有“司馬莊紅木園區”,佔地面積40余畝,形成獨具特色的大司馬紅木文化産業園,展現傳統手工藝文化,形成了紅木産業集群;五是道德文化,司馬莊開展美麗庭院評比活動,評選精品庭院120戶,美麗庭院370戶。深挖村內家風文化,累計徵集家風家訓610條。
傳承傳統文化推進文旅融合
吳橋雜技大世界匯集雜技所有門類。其中江湖文化城將雜技藝人最原始的走江湖場景再現,紅牡丹大舞臺、百戲劇場將雜技、魔術的節目融會貫通,雜技博物館通過陳列、圖文、影像等方式把雜技文化的發展歷史全方位詮釋。景區佔地36萬平方米,集娛樂、表演、參與、交流等多功能于一體。既有原生態的民俗表演,又有高科技大舞臺,展現博大精深的雜技文化和中國古老的民俗藝術。景區開業二十餘年來,功能和綜合拉動力不斷完善和增強,已成為以京、津、冀、魯及京滬沿線為主要客源地的民俗特色旅遊景區。
2020年以來,吳橋雜技大世界結合全縣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思路,以“1+X”多種形式的發展模式和産業鏈條部署,堅持提質擴容“練內功”,不斷創新景區旅遊業態,對景區演出佈局做出新的調整改革,打造了“參與+體驗+演藝”的運營模式。據了解,景區年接待遊客達80萬人次以上,打造的“運河人家”、“九月廟會街景”、“雜技小院”、“大福地”、“國術團”、“開城儀式”、“百戲大巡遊”、“新江湖八大怪”等旅遊品牌受到遊客青睞。
吳橋雜技大世界依託“吳橋雜技”成功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名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11人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通過不斷挖掘更深層次的民間傳統雜技藝術資源和渾厚的文化底蘊,做足“江湖文化”品牌。近年來,吳橋雜技文化旅遊産業綻放異彩,雜技文化旅遊産業發展勢頭強勁,“全域旅遊、全景吳橋”已具雛形,雜技文化煥發出新的魅力與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