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推動大運河文化經濟帶建設 河北滄州打造城市生態休閒空間

發佈時間: 2020-10-28 10:40:59 | 來源: 人民網旅遊頻道 | 作者: 劉佳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10月23日,由滄州市委網信辦主辦,長城新媒體集團滄州分公司承辦的“行走獅城大運河”媒體行活動,在滄州正式啟幕。記者先後走訪滄州市大運河生態修復區、司馬莊村、青縣紅木小鎮、吳橋雜技大世界等地,感受大運河滄州段的風貌與魅力。

打造城市生態休閒空間還運河於人民

大運河在滄州綿延500余裏,流經8個縣市區,在京杭大運河流經的城市中,里程最長,佔據京杭大運河的七分之一,滄州一直將大運河視為“母親河”。滄州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大運河的産業功能、城鎮功能、生態功能、交通功能和文化旅遊功能,力爭“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資源,真正還運河於人民。近年來,滄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將滄州大運河打造成“大運河文化重要承載地、城市生態休閒走廊和城市重要標誌”的目標,拉大景觀格局,改善生態環境,為滄州人民建設“老人能散步、青年能運動、兒童能嬉戲”的城市生態休閒空間。

大運河生態修復展示區北起鯨川路,南至王希魯閘,西至堤頂路西側,東至清池大道,河道長約3.61公里,用地面積約1200畝。利用運河清淤修復工程堆積的土方,因勢就勢打造微地形,使場內自身平衡。全部保留原有綠植樹木,其餘場地鋪裝大面積草皮,目的就是為了調節氣候、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減少空氣中的放射性物質,凈化空氣、降低噪聲,形成視野開闊和空氣流動的綠色廊道,併為上位規劃確定後大運河的進一步保護、傳承和利用留足空間。如今這裡成為市民朋友圈裏爭相轉發點讚的“網紅打卡地”,成為了運河城市生活後花園,百姓詩意棲居暢想地,同時也標誌著全市人民闊步邁向新的“運河時代”。

産業振興強筋骨文化振興提品質

近年來,司馬莊村以“五大振興”為抓手,著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紮實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實現村莊的完美蛻變。司馬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産業體系。村內大司馬現代農業園區突出“旅遊、生態、和諧”三個主題,規劃了“一心、兩軸、兩帶、四區”的發展格局。建成一個以農業生産體驗、大運河觀光、百果園、餐飲服務、休閒戲水、新民居住宅、教育培訓、新農村發展研究、新品種試驗、有機蔬菜檢測和展示為主體的生態觀光園區。

目前,園區佔地1280畝,先後引各種觀賞南瓜、拇指黃瓜、迷你菜瓜、各種櫻桃番茄、羊角脆、甜瓜、冰菜、芝麻菜等適合採摘的特色蔬菜550余種,2019年休閒旅遊收入5200萬元,園區內農民純收入27400元,吸收農戶數量392戶,輻射帶動園區外4750人,吸納就業人數368人,提供就業崗位450個,輻射帶動周邊4個鄉鎮2260戶,轉移農村勞動力5700余人。其中,在産業扶貧中,青縣綠豪農業合作社以極強的社會擔當,承載了全鎮44個村共計235戶446人的産業就業,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司馬莊經過多年挖掘積累,形成了五大文化底蘊,全力推進文化振興。一是運河文化,司馬莊村東緊鄰京杭大運河,依託運河積極完善運河景觀帶建設,美化騎行路,完善配套設施,建設月亮灣、縴夫茶棚、乾隆驛站等景點,綠化面積1100多畝,栽種各種樹木花卉13500余株,打造水韻鄉村;二是蔬菜宴文化,依託綠豪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特菜生産,開發出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大司馬蔬菜宴”,配有特色蔬菜30余種,給消費者帶來視覺、味覺的雙重感受。三是八極拳文化,2013年投資建設八極拳國際訓練基地,弘揚中國優秀武術文化,訓練基地現已成為獨特的傳統文化觀光點。四是紅木文化,青縣是京作紅木傢具之鄉,司馬莊在村西建有“司馬莊紅木園區”,佔地面積40余畝,形成獨具特色的大司馬紅木文化産業園,展現傳統手工藝文化,形成了紅木産業集群;五是道德文化,司馬莊開展美麗庭院評比活動,評選精品庭院120戶,美麗庭院370戶。深挖村內家風文化,累計徵集家風家訓610條。

傳承傳統文化推進文旅融合

吳橋雜技大世界匯集雜技所有門類。其中江湖文化城將雜技藝人最原始的走江湖場景再現,紅牡丹大舞臺、百戲劇場將雜技、魔術的節目融會貫通,雜技博物館通過陳列、圖文、影像等方式把雜技文化的發展歷史全方位詮釋。景區佔地36萬平方米,集娛樂、表演、參與、交流等多功能于一體。既有原生態的民俗表演,又有高科技大舞臺,展現博大精深的雜技文化和中國古老的民俗藝術。景區開業二十餘年來,功能和綜合拉動力不斷完善和增強,已成為以京、津、冀、魯及京滬沿線為主要客源地的民俗特色旅遊景區。

2020年以來,吳橋雜技大世界結合全縣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思路,以“1+X”多種形式的發展模式和産業鏈條部署,堅持提質擴容“練內功”,不斷創新景區旅遊業態,對景區演出佈局做出新的調整改革,打造了“參與+體驗+演藝”的運營模式。據了解,景區年接待遊客達80萬人次以上,打造的“運河人家”、“九月廟會街景”、“雜技小院”、“大福地”、“國術團”、“開城儀式”、“百戲大巡遊”、“新江湖八大怪”等旅遊品牌受到遊客青睞。

吳橋雜技大世界依託“吳橋雜技”成功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名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11人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通過不斷挖掘更深層次的民間傳統雜技藝術資源和渾厚的文化底蘊,做足“江湖文化”品牌。近年來,吳橋雜技文化旅遊産業綻放異彩,雜技文化旅遊産業發展勢頭強勁,“全域旅遊、全景吳橋”已具雛形,雜技文化煥發出新的魅力與光彩。

推薦閱讀
【行走大運河】河南開封:加快“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豐富古城風韻 目前,通濟渠鄭州開封段、朱仙鎮古鎮保護、汴繡非遺文化園、朱仙鎮國際版畫基地4個項目已被列入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程。汴河生態修復帶、賈魯河生態涵養帶建設、汴河鄭開段水景觀綠道建設等列入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程。在大運河文化傳承省級層面,開封作為‘兩軸三極七片區’空間佈局的核心城市之一,在大運河(河南段)保護傳承利用中佔據重要地位。
江蘇鎮江:崗哨聯動 打造長江運河交匯水域治理新格局 以統一標準規範交匯水域的船舶航行、作業、停泊行為,南北互認互動,有效推動海事信用管理實施,讓《江蘇海事監管領域信用管理規定(試行)》在該水域落地生根。嚴格執行《京杭運河與長江幹線交匯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規定》相關要求,嚴查船隊超量、超長拖帶違章行為。鎮江海事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崗哨將持續優化資源配置,推動執法力量下沉一線,提升基層一線執法監管效能,同時以黨建為引領,進一步深化六圩河口全域黨建聯盟和諫壁河口黨建聯盟建設,全力推動兩個黨建聯盟升級成為七家管理單位聯合的大黨建聯盟,凝聚干支交匯水域安全監管合力,努力打造長江鎮江段干支交匯水域治理新格局,確保轄區安全形勢持續穩定。
推動大運河文化經濟帶建設 河北滄州打造城市生態休閒空間 滄州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大運河的産業功能、城鎮功能、生態功能、交通功能和文化旅遊功能,力爭“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資源,真正還運河於人民。記者先後走訪滄州市大運河生態修復區、司馬莊村、青縣紅木小鎮、吳橋雜技大世界等地,感受大運河滄州段的風貌與魅力。2020年以來,吳橋雜技大世界結合全縣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思路,以“1+X”多種形式的發展模式和産業鏈條部署,堅持提質擴容“練內功”,不斷創新景區旅遊業態,對景區演出佈局做出新的調整改革,打造了“參與+體驗+演藝”的運營模式。
【行走大運河】開封:大力投資運河周邊旅遊資源,重現“東京”昔日盛景 作為“東方威尼斯”,開封水系湖泊眾多,其中大宋禦河景區尤為出彩。沿河有跨河大橋11座,其中即是景觀橋又兼市政工程通客貨運輸橋6座,兩岸景觀小橋14座,共計橋梁20座。今年年初,開封市市委、市政府率先在全省正式印發《開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方案》,同時,第一時間成立開封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暨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領導小組,全力推進大運河文化建設工作。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