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大運河】河南開封:加快“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豐富古城風韻
新華網鄭州10月27日電(王克偉屈夢蕾)“金秋時節,菊韻開封,運河流水潺潺”。十月正值金菊盛開,在無數朵菊花的點綴下,開封古城更加充滿韻味。
大運河(開封段)的歷史可追溯至西元前361年魏惠王開鑿的鴻溝水系,歷經漢魏汴渠、隋唐通濟渠、北宋汴河等歷史時期,是隋唐大運河通濟渠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開封已發現汴河故道全長約80公里,由於數遭戰亂和水患,大部分深埋地下達7至9米,但仍有10多公里故道與今天的惠濟河重合。
“汴河通,開封興;汴河廢,開封衰”,迄今為止,開封還流傳著這句民謠,可見大運河與開封古城密不可分的關係。千百年來,受惠于大運河的灌溉,開封市文物遺存豐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風貌濃郁,北方水城獨特。
大運河國家戰略實施以來,開封全面啟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在基礎資料的整理、實施方案的出臺、年度工作任務的制定以及推動大運河重點項目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在國家《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到開封建設方面的內容就有11處,內容豐富,覆蓋面廣。目前,通濟渠鄭州開封段、朱仙鎮古鎮保護、汴繡非遺文化園、朱仙鎮國際版畫基地4個項目已被列入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程。在大運河文化傳承省級層面,開封作為‘兩軸三極七片區’空間佈局的核心城市之一,在大運河(河南段)保護傳承利用中佔據重要地位。”開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葛奇峰説。
為加快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開封依託大運河豐富的文化資源,以全域化、品牌化、智慧化、生態化為導向,建設繼古開今的璀璨文化帶、山水秀麗的綠色生態帶、享譽中外的繽紛旅遊帶,打造大運河示範城市、宋文化傳承展示名城、全球運河文化旅遊名城。
隨著“大運河文化帶”的建設實施,開封汴河故道、州橋遺址、開封古城、朱仙鎮等列入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利用工程;趙口二期灌區、開封運糧湖、開封鳳棲湖、鄭州開封段(鄭開連通段、賈魯河、運糧河)綜合治理工程等列入河道水系治理工程;汴河生態修復帶、賈魯河生態涵養帶建設、汴河鄭開段水景觀綠道建設等列入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程;大宋皇城文化休閒旅遊度假區、朱仙鎮國家生態文化旅遊示範區、汴北水鎮休閒康養區等列入旅遊精品工程。
“大運河發展是百年大計,今年以來,隨著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利用工程、河道水系治理工程、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程、旅遊精品工程等25項重點工程的實施,為大運河(開封段)的文化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大批‘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項目在美麗‘菊城’遍地開花。”葛奇峰欣喜地介紹道。
目前,開封市已謀劃建立的“大運河項目庫”,共儲備項目117個,總投資1128億元,“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充足的項目資金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做了有力支撐。
“一河攬千年文明,一眼望千年開封”,如今,在古城開封,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得到了全新的演繹,宋代的繁花盛景、車水馬龍躍然紙上,十一朝古都開封在大運河文化的灌溉下如同這幅美麗的畫卷“栩栩如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