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行走大運河】河南開封:加快“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豐富古城風韻

發佈時間: 2020-10-28 10:51:32 | 來源: 新華網 | 作者: 王克偉 屈夢蕾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新華網鄭州10月27日電(王克偉屈夢蕾)“金秋時節,菊韻開封,運河流水潺潺”。十月正值金菊盛開,在無數朵菊花的點綴下,開封古城更加充滿韻味。

大運河(開封段)的歷史可追溯至西元前361年魏惠王開鑿的鴻溝水系,歷經漢魏汴渠、隋唐通濟渠、北宋汴河等歷史時期,是隋唐大運河通濟渠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開封已發現汴河故道全長約80公里,由於數遭戰亂和水患,大部分深埋地下達7至9米,但仍有10多公里故道與今天的惠濟河重合。

“汴河通,開封興;汴河廢,開封衰”,迄今為止,開封還流傳著這句民謠,可見大運河與開封古城密不可分的關係。千百年來,受惠于大運河的灌溉,開封市文物遺存豐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風貌濃郁,北方水城獨特。

大運河國家戰略實施以來,開封全面啟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在基礎資料的整理、實施方案的出臺、年度工作任務的制定以及推動大運河重點項目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在國家《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到開封建設方面的內容就有11處,內容豐富,覆蓋面廣。目前,通濟渠鄭州開封段、朱仙鎮古鎮保護、汴繡非遺文化園、朱仙鎮國際版畫基地4個項目已被列入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程。在大運河文化傳承省級層面,開封作為‘兩軸三極七片區’空間佈局的核心城市之一,在大運河(河南段)保護傳承利用中佔據重要地位。”開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葛奇峰説。

為加快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開封依託大運河豐富的文化資源,以全域化、品牌化、智慧化、生態化為導向,建設繼古開今的璀璨文化帶、山水秀麗的綠色生態帶、享譽中外的繽紛旅遊帶,打造大運河示範城市、宋文化傳承展示名城、全球運河文化旅遊名城。

隨著“大運河文化帶”的建設實施,開封汴河故道、州橋遺址、開封古城、朱仙鎮等列入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利用工程;趙口二期灌區、開封運糧湖、開封鳳棲湖、鄭州開封段(鄭開連通段、賈魯河、運糧河)綜合治理工程等列入河道水系治理工程;汴河生態修復帶、賈魯河生態涵養帶建設、汴河鄭開段水景觀綠道建設等列入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程;大宋皇城文化休閒旅遊度假區、朱仙鎮國家生態文化旅遊示範區、汴北水鎮休閒康養區等列入旅遊精品工程。

“大運河發展是百年大計,今年以來,隨著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利用工程、河道水系治理工程、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程、旅遊精品工程等25項重點工程的實施,為大運河(開封段)的文化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大批‘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項目在美麗‘菊城’遍地開花。”葛奇峰欣喜地介紹道。

目前,開封市已謀劃建立的“大運河項目庫”,共儲備項目117個,總投資1128億元,“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充足的項目資金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做了有力支撐。

“一河攬千年文明,一眼望千年開封”,如今,在古城開封,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得到了全新的演繹,宋代的繁花盛景、車水馬龍躍然紙上,十一朝古都開封在大運河文化的灌溉下如同這幅美麗的畫卷“栩栩如生”。(完)

推薦閱讀
香河唱響 “大運河畔楊家將” 目前,小鎮已完成楊令公廣場、中華楊家將文化陳列館、當代楊家將紅色文化長廊等設施,將進一步做實、做密楊家將文化,打造國內外楊家將後人尋根、文化交流基地與京津廊愛國主義教育、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楊家將文化小鎮被北運河、青龍灣兩河環抱,成為香河縣大運河文化的璀璨篇章。楊業漢朝先祖楊球、明朝後裔“瀛西楊家將”在天津市武清區河西務鎮千年輝映,與楊家將文化小鎮一河之隔。
【行走大運河】河南開封:加快“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豐富古城風韻 目前,通濟渠鄭州開封段、朱仙鎮古鎮保護、汴繡非遺文化園、朱仙鎮國際版畫基地4個項目已被列入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程。汴河生態修復帶、賈魯河生態涵養帶建設、汴河鄭開段水景觀綠道建設等列入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程。在大運河文化傳承省級層面,開封作為‘兩軸三極七片區’空間佈局的核心城市之一,在大運河(河南段)保護傳承利用中佔據重要地位。
江蘇鎮江:崗哨聯動 打造長江運河交匯水域治理新格局 以統一標準規範交匯水域的船舶航行、作業、停泊行為,南北互認互動,有效推動海事信用管理實施,讓《江蘇海事監管領域信用管理規定(試行)》在該水域落地生根。嚴格執行《京杭運河與長江幹線交匯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規定》相關要求,嚴查船隊超量、超長拖帶違章行為。鎮江海事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崗哨將持續優化資源配置,推動執法力量下沉一線,提升基層一線執法監管效能,同時以黨建為引領,進一步深化六圩河口全域黨建聯盟和諫壁河口黨建聯盟建設,全力推動兩個黨建聯盟升級成為七家管理單位聯合的大黨建聯盟,凝聚干支交匯水域安全監管合力,努力打造長江鎮江段干支交匯水域治理新格局,確保轄區安全形勢持續穩定。
推動大運河文化經濟帶建設 河北滄州打造城市生態休閒空間 滄州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大運河的産業功能、城鎮功能、生態功能、交通功能和文化旅遊功能,力爭“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資源,真正還運河於人民。記者先後走訪滄州市大運河生態修復區、司馬莊村、青縣紅木小鎮、吳橋雜技大世界等地,感受大運河滄州段的風貌與魅力。2020年以來,吳橋雜技大世界結合全縣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思路,以“1+X”多種形式的發展模式和産業鏈條部署,堅持提質擴容“練內功”,不斷創新景區旅遊業態,對景區演出佈局做出新的調整改革,打造了“參與+體驗+演藝”的運營模式。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