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行走大運河】開封:大力投資運河周邊旅遊資源,重現“東京”昔日盛景

發佈時間: 2020-10-28 10:39:22 | 來源: 央廣網河南分網 | 作者: 汪寧 張浩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央廣網開封10月27日消息(記者汪寧張浩)開封文物遺存豐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風貌濃郁。流經此處的大運河更是為開封帶來了“東方威尼斯”的美譽。大運河國家戰略的提出,為這座城市帶來了新的戰略機遇,對於綜合提升開封傳統文化影響力至關重要。作為“東方威尼斯”,開封水系湖泊眾多,其中大宋禦河景區尤為出彩。

禦河水系全長1900米,北起龍亭湖,南終包公湖。沿河有跨河大橋11座,其中即是景觀橋又兼市政工程通客貨運輸橋6座,兩岸景觀小橋14座,共計橋梁20座。沿河自北向南有集錦園、春花園、夏蔭園、秋韻園、冬凝園五個景觀段。兩岸綠樹成蔭、閣亭遍佈其間,兩岸歌聲戲曲聲南北呼應,整個河段,河中旅遊船來往不斷。文化傳承,塑宋都形象。體驗“北方水城”,感受宋風宋韻。

關於開封與大運河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戰國世器,“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盡南海,半天下之財賦,並山澤之百貨,悉由此路而進”。大運河(開封段)的歷史始於西元前361年魏惠王開鑿的鴻溝水系,歷經漢魏汴渠、隋唐通濟渠、北宋汴河等時期的發展,逐漸成為中國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南船北馬、舍舟登陸的喧囂已經流逝在時代的變遷中,但以汴河為代表的大運河所産生的燦爛文化,在古都開封這座城市中積澱下了深厚的底蘊。

今年年初,開封市市委、市政府率先在全省正式印發《開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方案》,同時,第一時間成立開封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暨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領導小組,全力推進大運河文化建設工作。

推薦閱讀
推動大運河文化經濟帶建設 河北滄州打造城市生態休閒空間 滄州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大運河的産業功能、城鎮功能、生態功能、交通功能和文化旅遊功能,力爭“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資源,真正還運河於人民。記者先後走訪滄州市大運河生態修復區、司馬莊村、青縣紅木小鎮、吳橋雜技大世界等地,感受大運河滄州段的風貌與魅力。2020年以來,吳橋雜技大世界結合全縣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思路,以“1+X”多種形式的發展模式和産業鏈條部署,堅持提質擴容“練內功”,不斷創新景區旅遊業態,對景區演出佈局做出新的調整改革,打造了“參與+體驗+演藝”的運營模式。
【行走大運河】開封:大力投資運河周邊旅遊資源,重現“東京”昔日盛景 作為“東方威尼斯”,開封水系湖泊眾多,其中大宋禦河景區尤為出彩。沿河有跨河大橋11座,其中即是景觀橋又兼市政工程通客貨運輸橋6座,兩岸景觀小橋14座,共計橋梁20座。今年年初,開封市市委、市政府率先在全省正式印發《開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方案》,同時,第一時間成立開封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暨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領導小組,全力推進大運河文化建設工作。
滄州舉行“行走獅城大運河” 媒體行活動 滄州鐵獅作為大運河畔的一顆璀璨明珠,千百年來也見證了大運河的興衰。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京杭大運河從滄州穿城而過,作為大運河流經里程最長的城市,滄州一直將大運河視為“母親河”。如今,鐵獅子不僅成為滄州一張閃亮的城市名片,更是滄州人民的精神“圖騰”。
【行走大運河】鶴壁市浚縣:串起千年運河遺珠 打造大運​河璀璨文化帶 雲溪橋攝影仝瑞勤大運河浚縣段(衛河)歷史遺存豐富、多樣,具有真實性、完整性、延續性,不僅包括原生態的河道本體、枋城堰遺址、雲溪橋、黎陽倉遺址、浚縣北街土圓糧倉等遺存,還包括依託運河發展起來的浚縣古城、大伾山、浮丘山文化景觀等相關遺産。同時,以大運河浚縣段千年文化底蘊為基礎,持續推進浚縣古城、人文歷史痕跡、民俗文化等大運河文化的保護傳承,串起一顆顆運河文化遺珠,並通過創新發展,高品質打造大運河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紛旅遊帶。2014年6月22日,衛河(永濟渠)浚縣段作為中國大運河31個遺産區之一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