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河北故城大運河博物館舉行開館儀式

發佈時間: 2020-10-26 14:33:33 | 來源: 河北新聞網 | 作者: 翟一杉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圖為故城大運河博物館開館儀式現場。王希錄攝

25日上午,河北故城大運河博物館開館儀式在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大運河文化中心廣場舉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和歸宿。河北故城有著深厚的運河文化底蘊,歷代人文故事充分體現了運河文化的代代傳承、生生不息。故城注重平臺載體建設,秉持文化興縣、文化惠民理念,堅持“文所以載道,政興以愛民”,匠心打造了這個多功能合一的文化中心,填補了故城博物館、大劇院、會展中心“三項空白”。

大運河博物館的開館,不僅為故城架起了對話歷史、面向未來的橋梁,也為故城傳承優秀文化、弘揚故城精神提供了載體,開啟了運河文化傳承發展的新篇章;“三館”的投用,必將為廣大群眾提供一個集中展示故城特色文化的新場所,打造一個研學運河文化、享受文化盛宴的新平臺。

圖為與會人員參觀故城大運河博物館。王希錄攝

近年來,故城縣圍繞旅遊項目建設、宣傳行銷、服務提升等重點聚焦發力,全力推進文化旅遊産業融合發展。據介紹,故城縣被列入全國大運河文化帶150個核心區之一,河北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九個省級主題展示集群片區之一,被賦予水運景觀體驗集群概念。站在新的起點,故城大運河博物館正式開館,標誌著大運河故城段保護、傳承、利用進入了新階段,站在了系統挖掘、科學梳理、匠心傳承的歷史新起點,必將為全省、全國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注入更多的故城元素,融入更多的故城智慧,作出更大的貢獻。

據了解,故城大運河博物館以陳展13件宋元時期珍貴書畫作品的“國之瑰寶”展廳,攜領“御駕親臨”“大明遺韻”“清代遺風”“儒學文脈”“水韻文華”“故城故事”“丹青鉅跡”“名噪東瀛”等26個專題展廳,1600余件體現千年來大運河沿岸歷史文化的珍貴文物及藝術作品,充分展示了大運河在中華民族發展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對衡水地域的深遠影響。各展廳通過實物、圖片、模型、多媒體等形式,展示、再現了大運河沿岸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風貌。歷史記憶、文化基因、藝術造詣三者完美融合,匯整合蓬勃的故城運河文化“吸引力”。

推薦閱讀
滄州舉行“行走獅城大運河” 媒體行活動 滄州鐵獅作為大運河畔的一顆璀璨明珠,千百年來也見證了大運河的興衰。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京杭大運河從滄州穿城而過,作為大運河流經里程最長的城市,滄州一直將大運河視為“母親河”。如今,鐵獅子不僅成為滄州一張閃亮的城市名片,更是滄州人民的精神“圖騰”。
【行走大運河】鶴壁市浚縣:串起千年運河遺珠 打造大運​河璀璨文化帶 雲溪橋攝影仝瑞勤大運河浚縣段(衛河)歷史遺存豐富、多樣,具有真實性、完整性、延續性,不僅包括原生態的河道本體、枋城堰遺址、雲溪橋、黎陽倉遺址、浚縣北街土圓糧倉等遺存,還包括依託運河發展起來的浚縣古城、大伾山、浮丘山文化景觀等相關遺産。同時,以大運河浚縣段千年文化底蘊為基礎,持續推進浚縣古城、人文歷史痕跡、民俗文化等大運河文化的保護傳承,串起一顆顆運河文化遺珠,並通過創新發展,高品質打造大運河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紛旅遊帶。2014年6月22日,衛河(永濟渠)浚縣段作為中國大運河31個遺産區之一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余姚鬥門村:運河古村揭文明新篇 鬥門,是我國古代一種水利設施。全國各地以鬥門命名的地方很多,余姚市馬渚鎮鬥門村是其中一處。10年後,鬥門人在50米外新建廂式船閘取代老閘。
河北故城大運河博物館舉行開館儀式 河北故城有著深厚的運河文化底蘊,歷代人文故事充分體現了運河文化的代代傳承、生生不息。王希錄攝近年來,故城縣圍繞旅遊項目建設、宣傳行銷、服務提升等重點聚焦發力,全力推進文化旅遊産業融合發展。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和歸宿。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