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廣東省市場監管局、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聯合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廣東省消委會通報了《2023年度廣東消委會系統消費投訴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23年廣東省消委會系統處理消費者投訴531719件,同比增長32.85%,總量首次突破50萬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3.98億元,同比增加1.32億元,增幅達49.42%,佔全國消協組織總量的29.05%;合同類投訴178815件,佔投訴總量的33.63%,連續3年居投訴性質類別首位;商品類投訴240208件,同比增長60.56%,而服務類投訴286790件,增長15.86%,商品類與服務類投訴差距收窄。數據分析顯示,2023年廣東消費投訴熱點難點主要集中在家電、餐飲、電信、網購、汽車、網遊等六大領域。
家電投訴大幅增加,品質和售後有待提升
2023年,廣東省消委會系統全年共收到家用電子電器投訴72109件,同比增加37480件,增長108.23%,其中關於品質問題22752件,售後服務21745件。投訴的主要問題有:一是産品使用壽命短,品質問題頻發,多次返修仍有故障;二是新型家電問題多,無人機、空氣凈化器、掃地機器人、投影儀等新興家電部分品質不高、虛標功率、無“3C”認證,存在安全隱患;三是售後服務態度差,處理流程煩瑣耗時,維修價格不透明,不積極履行“三包”;四是安裝收費混亂,安裝人員不落實免安裝費,且推銷昂貴的輔助材料。
餐飲消費活力拉滿,體驗不佳引發糾紛
2023年餐飲市場全面回暖,就餐消費大幅增長,但熱度上升的同時,也産生了因消費體驗不佳引發的諸多投訴。2023年,廣東省消委會系統共收到餐飲服務投訴14424件,同比增長22.52%。投訴反映較多的問題有:一是各類價格“刺客”問題,包括收取開臺費、炭火費、茶位費等費用未明碼標價或提前告知;二是食品變質過期、摻雜異物等情況;三是團購券、優惠券被限制使用或要求加價消費;四是外賣配送起送價不合理,涉嫌誘導超量點餐,以及超時、錯送漏送、包裝破損等問題頻繁發生。
電信服務痛點未除,行銷手法亟須規範
近年來,電信服務水準逐步提升,但行業中的不規範經營行為仍禁而不止,一些痛點問題尚未根除。2023年,廣東省消委會系統共收到電信服務投訴25980件,其中行動電話服務投訴25555件,佔該類投訴的98.36%;從投訴性質來看,售後服務投訴22101件,佔該類投訴總量的85.07%。投訴的主要問題有:一是行銷花樣多,套餐規則複雜,收費標準混亂;二是套餐升級容易降級難,人為設置障礙阻止消費者降低套餐資費;三是增值業務取消難,取消或退訂必須現場辦理,部分還收取高額違約金;四是投訴渠道不暢通,售後服務響應速度慢、流程煩瑣,問題跟進處理不及時,解決不到位。
網購珠寶要謹慎,直播帶貨陷阱多
網路直播帶貨的興起為珠寶首飾的行銷提供了新的多元的渠道,但也帶來了許多問題。2023年,廣東省消委會系統共收到首飾投訴10217件,同比增加4658件,增幅達83.79%,投訴集中在品質(4234件)、售後服務(2481件)和合同(1562件)等方面,涉及網路銷售的主要問題是:一是直播時對翡翠、玉器等首飾過度“美顏”,掩蓋商品瑕疵,事後以定制為由不退換;二是黃金首飾“一口價”計價方式不透明,主播不事先告知産品克重、置換條件,涉嫌誘導消費、價格欺詐;三是部分主播引誘消費者進行私下交易,脫離平臺監管,産品品質、售後服務無保障;四是網購的珠寶首飾材質用料、鑒定證書造假,利用價格誘惑、秒殺搶購等“饑餓行銷”誘導消費者衝動購買,嚴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
汽車消費熱度不減,提升品質尤為重要
近年來,在各種促銷優惠政策刺激下,汽車消費市場不斷升溫。2023年,廣東省消委會系統共收到汽車及零部件投訴16016件,其中家用轎車8843件,佔該類投訴的55.21%,反映的主要問題有:一是故障較多,發動機故障、觸控失靈、低頻異響、剎車故障等品質問題影響行車安全;二是虛假宣傳,未按合同約定交車,承諾車輛配置、優惠條款與實際不符;三是售後服務體驗不佳,維修耗時長且價格不透明,不履行“三包”規定;四是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縮水嚴重、智慧輔助駕駛系統失靈、電池故障斷電等問題影響日常使用。
網遊投訴居高不下,未成年人充值仍是難點問題
網路遊戲深受年輕人喜愛,但伴隨著網路遊戲産業蓬勃發展,投訴量多年居高不下。2023年,廣東省消委會系統共收到網路遊戲投訴64812件,同比增長108.86%,佔網際網路服務投訴的55.94%。其中未成年人網路遊戲充值問題仍然突出,主要有:一是充值流程存漏洞,未成年人輕易繞過防沉迷措施進行大額充值,家長維權舉證、退費退款困難;二是模糊活動中獎概率,設置充值獎勵額度,存在誘導未成年人購買道具、禮包等過度消費行為;三是遊戲賬號、裝備買賣現象頻發,賬號所有權、財産權等權益歸屬爭議大,發生糾紛調解難度大;四是盜版遊戲、網購遊戲軟體不發貨情況時有發生,遊戲內虛假宣傳、過度索取個人許可權以及遊戲周邊産品“擦邊”等亂象引起糾紛。
(責任編輯:柯曉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