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易寶支付余晨:網際網路未來的想像空間是無窮的

易寶支付余晨:網際網路未來的想像空間是無窮的

  易寶支付高級副總裁余晨在2013年中國網際網路大會上很形象地表示,當電剛剛出來的時候大家看到的只是很簡單的感知,以為電只是點電燈泡的。網際網路剛剛出來的時候,大家普遍的感知以為網際網路只是瀏覽器、網頁。但事實上,網際網路未來所代表的想像空間是無窮的。

  余晨表示,全世界有一個電話的時候只能跟自己溝通,郵件是這樣,手機是這樣,所有跟網路相關的東西都是符合這樣的價值規律。網際網路帶來的不只是一種新的市場、技術,而是一種新的理念。

  余晨認為,網際網路會對傳統行業進行顛式的變化。此前大多數的變革只是垂直的活動,像網際網路這塊出來以後會影響到生活跟工作、交易、商務的方方面面,是一個水準的,會影響到所有的行業。

  余晨強調,網際網路帶來的價值革命往往對人性的影響是根本性的,對未來的影響也是結構性的跟顛覆性的變化。

  以下為余晨演講實錄:

  余晨:大家晚上好,首先感謝在座的朋友能夠堅持到最後,我知道我就是你們跟今天晚餐之間的障礙了,我儘快結束我的演講。

  今天我們的論壇叫思想者,今天想分享一下關於網際網路的現狀跟未來的一個反思跟暢想。今天網際網路大會看到了很多演講其實都是廣告,今天晚上我們不做廣告,更多是做一個反思跟暢想。

  談到網際網路的現狀跟未來,首先大家關心的第一個問題是什麼是網際網路。有一個文章是《Web已死,網際網路永生!》,在我們大多數感知裏面想到網際網路外延的時候是WWW,就是瀏覽器跟網頁。我們想到門戶網站或者是搜索引擎,但是在過去的幾年內整個網際網路出現了很多微妙的變化,首先我們看到的是移動網際網路跟智慧手機終端的興起。很多網際網路的應用交付形式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比如微網志或大眾點評這樣的應用,已經有超過一半的流量實際上不是來自於PC,來自於傳統的網際網路,而是來自於手機。大家交互的方式不再通過網頁或瀏覽器,而是通過應用。

  我們看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正在不斷地擴大,網際網路的應用正在不斷地豐富。除了我們看到的移動網際網路和很多其他豐富的例子。比如關注IT的朋友們都知道今天大家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Tesla modes S。Tesla是美國五十年以來第一個上市的汽車公司,為什麼可以做到這麼牛呢?因為汽車對整個的汽車行業是顛覆性的,就好比iPhone出來的時候對整個手機行業的顛覆。這個車整個是電的驅動,這個車的顛復不是外觀,而是裏面,你坐在裏面發覺不是一個汽車,而是長了輪子的iPad,中間有一個17尺寸的螢幕,是沒有按鈕的,完全靠觸屏來控制。比如天窗打開50%,跟iPhone解鎖一樣可以滑動到50%。控制屏上還可以下載應用。

  這個汽車實際上是網際網路的終端,是長了輪子的iPad。

  除了汽車的例子還有很多其他的例子,比如穿戴的網際網路,比如谷歌眼鏡,馬上有人惡稿,我們去年看過諜中諜4里面有谷歌的隱性眼睛,戴上以後就成為了網際網路的終端,讓你看到增強的現實。

  除了眼鏡之外,去年出現了很多可以穿戴的例子,比如耐克的手鍊戴在手上可以檢測健康數據。

  回顧一下過去四五十年間整個計算設備的發展的歷史,會發現六十年代基本上是一個大型機的時代,七十年代出現了小型機,八十年代出現了微機,九十年代出現了網際網路,2000年代出現了手機,現在出現了越來越多可穿戴的網際網路。每一代新的計算設備市場的體量基本上是前一代的十倍以上,整個規模上了一個數量級。因為大型機只有少數的企業用得起,小型機相對普及,PC機可以進到家庭裏面,手機民工也可以用。網際網路跟穿衣、時尚結合在一起。

  去年下半年以來僅僅是可穿戴設備産生的數據每個月在翻番。為什麼舉這些例子呢?我們看到今天的網際網路外延正在不斷地擴大。可以想像一下再過十年、二十年,我們所有的東西都是連在網際網路上的。比如家裏的冰箱、洗衣機,早上上班的時候冰箱發現牛奶喝光了就發一個資訊到汽車,就提醒你下班以後到便利店買牛奶,生活的所有東西都連在網際網路上。

  一百多年前當電剛剛出來的時候,第一批用電的用戶不像今天説電用完了,電錶沒電去了買電。他們説買電燈光,為什麼這麼講呢?在第一批的用戶裏面電只有一個用戶,就是點電燈泡的,沒有想到還有五花八門的應用。同樣我們對網際網路的感知是非常初級的,在過幾十年對網際網路的外延會非常的擴大。

  其實最簡單的網際網路模式是三種,資訊、交易跟人。我們也知道網際網路的發展經歷了不同的階段,在十多年前網際網路在中國剛剛興起的時候更多是一個門戶跟搜索的時代,所以看到更多是把網際網路當作資訊的平臺。在六七年間隨著網際網路公司的上市,今天網際網路公司的三大趨勢,恰恰電子商務、社交平臺跟移動網際網路,我們看到一個簡單的資訊平臺慢慢變成商務平臺。

  在網際網路外延不斷擴大的時候,實際上網際網路會帶來很多模式上的革命跟創新,我們知道今天大家都在講移動網際網路。但是一個很重要的話題是要知道移動網際網路並不是把網際網路簡單移動化,不是從PC搬到手機上就可以了。比如手機的隨時、隨地、隨感,手機上都有位置資訊、地理資訊,可以産生很多新的跟地點相關的模式,在傳統的網際網路都是做不到的。比如在手機上可以告訴你方圓五公里有哪些商店可以打折。很多人手機都是24小時的,以往的數據是一種拉取的模式,而今天在隨時聯通的情況下很多手機的應用是推送的模式。

  最後的隨感,現在手機帶的都是感測器,是人體器官的自然延伸,不管是用麥克風聽聲音,還是重力傳感去去感應狀態,這些在傳統網際網路都是做不到的。

  我們知道網際網路的發展實際上帶來的不僅僅是新的市場,或者是一種新的技術。網際網路代表的新的理念是一種新的格局。我們知道網際網路最本質的特徵是開放性、去中心化、反權威,在傳統時代更多是中心等級的結構。而在網際網路我們看到的是網路的結構。在傳統是時代看到的是二八原則,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看到的更多是長尾原則。

  大家關注過去幾百年曆史的話,從文藝復興到宗教改革、工業革命到現在的所謂後現代,一個持續不變的主題是個性的崛起跟權威的沒落。體現的恰恰是網際網路所體現的主題,從政治的角度來講,自上而下就是專制,自下而上就是民主,經濟的角度自上而下是計劃經濟,自下而上是市場經濟。

  而在一個知識型、創新型經濟的年代,我們講的更多是人的自我管理,一個自下而上的管理,比如像谷歌20%的時間都是由員工自己支配。從思想的角度來講也是一樣,我們知道傳統認識世界的模型是一種宗教創世論的思想,而進化論的理想更多是自下而上演化的理念。即使從我們做技術開發的人來講,我們知道網際網路所代表的理念慢慢從自上而下的工程設計,變成了現在自下而上迭代。傳統開發更多是軟體工程自上而下、目標分解,完全是自上而下的理念。而網際網路時代的開發我們知道一個開發者團隊躲在辦公室裏面閉門造車是沒有辦法産生新的産品,而是放一個原型在市場上去演化出一個産,這個想法跟計劃市場是一樣的。所以我們看到從社會到文化、政治、經濟六個角度都體現了網際網路一種去中心化、自下而上的理念。

  從金融的角度來講也是一樣的,今天下午一個最火爆的分會場就是講網際網路金融的分會場,如果看看過去金融行業的發展體現的也是網際網路這樣一種自下而上去中心的理念。美國從70年代接觸管制和去中心化的政策實施之後,基本上使得財富實現了越來越多的自下而上的傳遞,形成了相對長尾的分佈。雖然今天貧富分化還是有爭議的話題,但是從很多方面可以看到財富有了長尾的分佈。比如1958年美國銀行最先開始發佈信用卡,有了信用卡之後任何中産階級都可以透支未來。股票市場也是一樣,以前做一筆交易要500美元,現在在網上交易只要四五美元,交易門檻大大降低。

  對於企業來講也是一樣的,美國在八十年代興起的垃圾證券,就是把一大批的沒有信用的中小企業跟大企業放在同樣的起跑線上,讓他們更容易得到貸款。今天很多的大企業實際上都是受益於八十年代垃圾證券。從支付的角度也有很多例子,比如説PayPal,在它之前任何一個信用卡都是付款方,而沒有收款方,有了它之後一個人有郵件地址就可以做收單方。前兩年美國又出了一個新的公司,有一個智慧的讀卡器,任何智慧手機就是Pos機,任何商家、個人只要有一個讀卡器,就可以變成信用卡的收單方,而不只是支付方。

  近兩年大家關注的人人貸的模式同樣是一樣的道理,以前只有銀行放貸,但是有了人人貸的模式。

  網際網路對整個經濟産生了顛覆性的影響,從傳統的時代像沃爾瑪的企業從0到100億元花了足足30年的時間。從市值的角度來講,通用汽車清算的時候只有四五十億美元規模,而像谷歌這樣的網際網路公司從零到2000億美元的市值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發展?因為網際網路從根本上顛覆了我們知道的傳統的經濟規律。我們知道網際網路上有很多新的所謂的價值規律,比如説梅卡菲定律,在網際網路時代值錢跟掙錢是兩個定義。在網際網路時代發現很多一分錢不掙的企業在出售的時候還值一個好價錢。大家都知道視頻分享網站YouTube從成立到16億美元賣給谷歌只有一年半的時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顛覆性的增長?一個網路的價值跟規模的平方成正比,你的網路是原來兩倍大的時候價值是原來的四倍大。這個道理很簡單,傳統的道理是物以罕為貴,黃金為什麼貴?全世界的黃金儲量是有限的?

  全世界有一個電話的時候只能跟自己溝通,郵件是這樣,手機是這樣,所有跟網路相關的東西都是符合這樣的價值規律。網際網路上還有馬太效應,就是富人越富,窮人越窮,因為網上的很多效應往往都是滾雪球。有了這兩個效應在網路時代很多的網際網路以一種爆炸式的增長來發展,就是我們講的摩爾定律。

  因為我們經常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説傳統的行業是做刀削麵,網際網路是做拉麵,拉一下兩根,拉十下一千根出來了。下面這兩個圖可以很形象地看到,傳統經濟實際桑邊際效應是遞減的,而網際網路的經濟是在一定的規模之內成本是可以控制的,比如説像聯通或電信一次光纖往來的鋪設,一次成本投下去以後是不變的。而收入隨著網路規模的增加進行非線性的增長。

  所以我們知道網際網路所給我們帶來的其實不只是一種新的市場、技術,而是一種新的理念。我們知道關於整個網際網路跟傳統行業一直有兩種看法,一種看法網際網路只是一種新的手段,最後回歸地還是要回歸到傳統行業。比如説亞馬遜剛出來認為也是網際網路IT公司,今天我們認為是一個零售商。我們認為網際網路只是手段、形式,做好做好最後要回歸到傳統行業的本質。

  另外一種看法認為網際網路因為根本性、結構性的變化,帶來新的思路,帶來了新的思維方式。實際上是會對傳統行業進行顛式的變化。大多數的變革只是垂直的活動,比如説冰箱的發明,冰箱發明之前和發明之後,胃癌的發明率明顯下降。冰箱只是改變了一塊,改變了飲食一塊。像網際網路這塊出來以後會影響到生活跟工作、交易、商務的方方面面,是一個水準的,會影響到所有的行業。

  在人類的發展歷史上經歷了不同的階段,農業社會、工業社會、網路社會,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實際上都有不同的關鍵性和資源。農業社會最關鍵的資源實際上是土地,那時候大家為了土地而打仗。在工業社會是資源,大家為了石油打仗。今天最關鍵的資源是什麼呢?是資訊,我們還會不會為資訊而打仗。資訊跟土地、能源有一個本質性的區別,因為資訊從本質上來講可以是為零和的遊戲,因為我給你一塊錢就要少一塊錢。我們在進行物質交易的時候我多一點,你少一點,不你死就是我活。精神、資訊性的東西不是這樣的,資訊的東西從本質上來講是可以無成本進行複製的,我在網際網路上如果給你分享一個知識,我自己不會少掉這個知識。如果分享一份快樂,我會變得更快樂,所以我們知道網際網路的經濟,今天所有人都生活在商品社會裏面,習慣把所有東西都看成商品交換。但是網際網路帶來的價值革命往往對人性的影響是根本性的,對我們未來的影響也是結構性的跟顛覆性的變化。

  所以網際網路給我們帶來的現象空間是無限的,就像我剛才舉的例子一樣,當電剛剛出來的時候大家看到的只是很簡單的感知,以為電只是點電燈泡的。網際網路剛剛出來的時候,大家普遍的感知以為網際網路只是瀏覽器、網頁。網際網路未來所代表的想像空間是無窮的,謝謝大家!

  • 來源:中國網
  • 編輯:書海

聯繫我們

  • 王磊 010-68735091
  • wangl#china.org.cn(請將#改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