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共用單車的普及,市民出行“最後一公里”有了解決方案,這種綠色低碳便捷的出行方式得到了廣大市民的喜愛。街頭五顏六色的共用單車越來越多,為了維護城市交通秩序、提升市容市貌,一些地方推出“定點還車”模式:規劃好停車點,借助定位及相關技術手段形成“電子圍欄”,共用單車須停入規劃的停車點位才能結束訂單;若在停車點外關鎖還車,則會額外收取調度費。
“定點還車”模式解決了大量共用單車無序停放的問題,引導消費者規範停放車輛,也讓找車、用車更加方便。不過,有不少讀者反映,在“定點還車”模式下,共用單車“停車難”的問題較為突出:找不到停車點、找到後無法還車、停車點已滿只能騎到遠處繼續找……這些也成為共用單車出行的新痛點。
“手機軟體裏停車點顯示挺清晰,但實際使用中卻很難找到。”有一次張女士和朋友約在商場吃飯,商場周邊好幾個停車點都顯示無法停車,一來二去花了快半個小時。“共用單車APP裏的地圖太難用了,對著地圖琢磨了半天,還不如自己一個個試過去。”張女士説。
針對用戶找不到停車點的情況,一家共用單車企業表示,目前正在通過優化線上APP的路線指引功能、線上下熱點點位設置專人引導等方式,幫助用戶更快找到停車點。不過,記者向一些使用共用單車頻次較高的消費者諮詢後得到反饋,線上APP的路線指引功能有時卡頓較為明顯,在使用習慣上他們還是更傾向於用專業地圖軟體導航,到達目的地後再尋找停車點。
“有時候明明已經到了停車點,白線裏停著一排同樣品牌的共用單車,可自己的車卻顯示不在停車點,怎麼都停不了。”雲南昆明市讀者李女士表示,有時候找了三四個停車點都無法停車,共用單車的便利被停車難抵消了。“後來,我在網上看到別人介紹,遇到這種情況就在APP上反饋車輛故障無法關鎖,這樣也能把車停下來。不過,車子沒停在規定區域內,心裏總有點不踏實,怕被繼續扣費,也怕被拉入黑名單。”李女士説。
據業內人士介紹,這種現象稱為“定位漂移”,由於定位存在一定偏差,或者部分區域信號較弱、被干擾,系統對車輛的定位出現偏移,明明在停車點上,定位卻顯示還差幾米,導致無法還車。
“有時候早晚高峰騎車上下班,到目的地時發現停車點早已車滿為患。如果不想交調度費,只能騎著車找遠一些的停車點,時間久了可能還會多扣單車使用費。”上海市讀者張先生表示,“最遠一次我停到了快2公里開外的停車點,再自己走回來。有些人還會把車在停車區內堆疊起來,然後落鎖。”
另一家共用單車企業表示,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調度不及時和停車區域限制,早晚高峰可能會有短時間單車大量堆積的情況,一般會在早晚高峰用車量較大的點位區域增加人力運力,在高峰結束前做好清淤調度工作。此外,停車點的設置除了方便單車用戶,還需考慮道路資源,對一些人行道或非機動車道狹窄、道路空間不適宜停放的區域和路段,需要綜合考量道路交通效率和所有交通方式參與者的體驗,企業須在政府主管部門監督指導下設置停車點。
“共用單車治理需要政企共同參與,提升共用單車服務市民的水準。”業內人士建議,相關部門應根據城市空間承載能力、停放設施資源、公眾出行需求等制定投放計劃,引導企業合理有序投放車輛;具備條件的大中城市可制定適合本地特點的自行車停放區設置技術指導標準,規範共用單車停車點位設置。此外,平臺企業應充分利用新技術,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加強運營維護。
(責任編輯:畢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