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蘋果將在今年秋季推出的iOS 11推出個人轉賬服務,不過如果用戶在轉賬過程中使用的是信用卡的話那麼需要額外支付3%的手續費。該收取標準跟Venmo、Sqaure Cash等競爭對手一樣。而如果不想要支付這3%的手續費的話,用戶可選擇借記卡進行轉賬。
從去年Apple pay在國內上線至今,一直不溫不火,始終未能撼動國內微信、支付寶在移動支付市場的地位,去年甚至沒能沒有擠入中國移動支付市場前十。近日,蘋果終於定在今年秋季推出個人轉賬業務,再一次試圖在移動支付領域超越微信、支付寶,然而這條道路也沒那麼好走。
Apple Pay國內普及三大阻礙
在中國,移動支付確實已經愈發普遍,但現在移動支付的方式有很多,在中國市場Apple Pay並不是主流應用,蘋果是在國內遇到了“水土不服”嗎?Apple Pay在國內的推廣和普及到底受到了哪些阻礙?
硬體限制。想要使用Apple pay的前提,是用戶必須有一台iPhone 6以上機型且需要iOS9.2或以上系統。資料顯示,國內安卓系統用戶數量依然佔據很大一部分,且老一些的蘋果用戶在更換新機型前也不會使用到Apple Pay。
除此之外, Apple Pay的使用需要商家擁有支援銀聯閃付的POS機,而該設備僅在部分主流的連鎖便利店及自動販賣機有,尚不夠普及,所以會出現用戶想通過Apple Pay支付,但商家不支援的情況。反觀支付寶和微信,僅需要列印一張付款二維碼即可,無需更換任何設備,非常方便。
國內支付習慣限制。在中國,蘋果的移動支付市場空間太窄,根本不是本土廠商的對手,尤其不是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對手。人們喜歡掃碼支付,而掃碼的主體是支付寶錢包或者微信支付模式,大家不一定非得使用Apple Pay支付。
優惠活動少。支付寶與微信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快速佔領線下支付市場,離不開每年都給商戶和消費者投入鉅額補貼。支付寶與微信的滿立減、鼓勵金、隨機優惠、專享折扣等多種優惠方式,無疑增加了用戶粘性。
而Apple Pay進入國內以來,並未看到蘋果官方任何的關於Apple Pay的補貼機制,都是依託銀聯與銀行。起初,銀行為爭奪用戶曾推出極少數的優惠活動,主要體現為“贈積分”“領流量”,以及指定消費場所特定時間的優惠,且並未看到太多的銀行給商戶獎勵機制。
(責任編輯:單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