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店“種草”視頻多由第一視角呈現,分享博主線下實地探訪店舖産品、服務、環境後的體驗與評價,因此被部分消費者認為相對客觀真實,並將其作為消費參考之一。但記者採訪發現,部分視頻看似是“探店”,實則為“推廣”,存在廣告標識不清、誤導消費者等問題。(據《工人日報》8月20日報道)
當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一些“探店達人”通過親身體驗和生動分享,在網上發佈推廣視頻,為消費者提供購物參考和便利,成為了連接消費者與商品服務的橋梁,同時也為商家帶來了可觀的流量和銷量。然而,當這股“種草”熱潮逐漸演變為商業推廣的溫床時,其背後的廣告標識問題便顯得尤為突出,亟須引起各方重視。
探店達人為了獲取更高的點擊量、粉絲數或商業合作機會,往往模糊興趣分享與商業廣告的邊界,以此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關注,特別是未標注“廣告”字樣的探店視頻更容易誤導消費者。但消費者在購買到與宣傳不符的商品或服務後,由於缺乏明確的廣告標識和證據支援,往往難以維權。為此,國家出臺了《網際網路廣告管理辦法》,明確要求在通過知識介紹、體驗分享、消費測評等形式推銷商品或服務,並附加購物連結等購買方式時,廣告發佈者必須顯著標明“廣告”。然而,在現實中我們卻不難發現,仍有一些博主在發佈推廣視頻時附加購物連結,卻未標注“廣告”字樣。
探店亂象的存在,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對此,監管部門應當切實履行監管職責,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完善,明確探店視頻的廣告屬性,規定必須標注“廣告”字樣的情形和處罰規則,加強對“達人探店”等行為的規範,確保廣告標識的準確適用。同時,還應加大對探店亂象的查處力度,利用技術手段提高監管效率,對違規行為進行嚴厲處罰,形成有效震懾。
此外,短視頻平臺、社交平臺等作為內容傳播的重要渠道,也應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加強對MCN機構和網紅達人的引導和管理,守住興趣分享與商業廣告的邊界,推動其合法合規地開展行銷宣傳活動。要建立健全消費者維權渠道,確保消費者在遭遇虛假宣傳、欺詐等行為時能夠便捷地投訴和維權。
在探店“種草”視頻風靡的當下,我們呼籲各方都能保持負責任的態度,為消費者營造一個健康、透明的網路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共同守護好這片“種草”的沃土,讓探店視頻真正成為消費者信賴的消費指南。
(責任編輯:柯曉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