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3D電影時不可或缺的3D眼鏡,如今正悄悄發生著變化,逐漸從影院直接免費提供向著影院提示觀影者自帶或租借、購買轉變。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北京市內約有53家影院明確在購票平臺上標注了“3D眼鏡收費”的標簽。隨著付費眼鏡逐漸出現在更多影院內,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變化的出現也引起各方熱議。
付費、共用租借風吹進影院
“以前觀看3D電影都是直接在檢票處拿免費的眼鏡,一段時間沒去影院,現在竟然都變成自己去共用租借機交押金租眼鏡了。”消費者劉博皓日前觀看電影時發現,曾經免費的3D眼鏡已經不再是影院的標配。
北京商報記者據線上票務平臺的資訊不完全統計,北京市內有電影排片的影院中,約有53家影院標注了“3D眼鏡收費”的標簽,並附上“建議自帶或租借、購買”等提示。部分影院如劉博皓前往觀影的影院一樣,採用了共用租借機提供3D眼鏡,消費者需在機器上掃描二維碼選擇想要租借的3D眼鏡並交押金,分為付費與免費兩種,付費款的價格基本為2.5元/4-5小時。
嘉華國際影城的工作人員表示,付費款的3D眼鏡為獨立包裝,相對更為衛生,款項將從押金中扣除,免費款則沒有獨立包裝,消費者使用完畢並歸還眼鏡後,押金也將全部退回。北京金逸影城薈聚店同時表示,目前共用租借機中免費款只有普通3D眼鏡,若需夾片眼鏡,則要付費租借。
除了使用共用租借機外,部分影院則將自身配備的3D眼鏡分為免費與付費兩類。其中,北京耀萊成龍影城慈雲寺店的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影院內提供免費的迴圈使用的3D眼鏡,同時消費者也可購買3D眼鏡,普通款與夾片款均為3元/副,觀影結束後可將眼鏡直接拿走。
控制經營成本為主因
對於影院紛紛設置付費3D眼鏡的原因,在標注“3D眼鏡收費”的標簽時,部分影院同時表示,“為了自身安全,減少公共物品接觸”。
某影投北京區經理吳先生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目前也確實有觀眾存在單獨使用一副新眼鏡來保證衛生的需求,但這也只是影院設置付費眼鏡的原因之一,另一重要原因是,3D眼鏡的配備、消毒、損耗、替換等方面均存在著成本,但現在3D電影已不復最火爆時作品既多觀眾也愛看的情形,反而是觀眾的興趣逐年下降,平衡之下通過共用租借機等方式提供3D眼鏡更便於自身經營。
回顧3D電影最初的爆發熱潮,離不開2010年上映的《阿凡達》,其還帶動著國內影院更新設備,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底,國內3D的銀幕達到600余塊,而當時全亞洲的3D銀幕數量僅為1000余塊,3D電影的數量也進一步增長。然而,隨著一批打著3D噱頭的電影相繼出現,觀眾對於3D電影的興趣漸漸下滑,全球3D電影的數量、佔比和票房自2017年後逐年下降,到2019年,3D電影的佔比已下降至15%。
國內電影市場也是如此。據拓普電影智庫數據,2016年我國實現的457億元票房中,超過294億元票房來自於3D電影,佔比超六成。但從今年春節檔可以發現,3D電影僅有《深海》一部,《流浪地球2》《滿江紅》等其他影片均為2D。影評人劉賀表示,這實際證明了市場慢慢回歸至電影的關鍵表達仍在於內容劇情的設計上,3D等技術也是為內容劇情服務,影片數量減少了,影院也隨之進行調整。
涉嫌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現如今,消費者對付費3D眼鏡議論紛紛。劉博皓認為,3D眼鏡是觀看3D電影必須使用的物品,而不是可選可不選的物品,影院若只給消費者提供付費的3D眼鏡,是變相將自身應提供的服務變為消費者額外增加的觀影成本。消費者高曼則表示,影院可以為有需求的消費者提供付費的新眼鏡,但不能由此剝奪其他消費者享受免費3D眼鏡的權利。
值得注意的是,影院若不提供3D眼鏡,要求消費者自行購買,還涉嫌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國消費者協會曾通過官方微網志表示,“3D眼鏡是觀看3D影片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提供3D眼鏡是觀影服務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消費者按照3D電影的票價購買了觀影服務,影院經營者就應當依約向消費者提供滿足觀影要求的全部服務,包括向消費者提供3D眼鏡等觀影設施。影院自行將自身應當承擔的服務義務拆分開來,轉嫁給消費者,加重消費者負擔,違背公平誠信,屬於典型的‘不平等格式條款’,涉嫌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六條規定”。
在劉賀看來,影院若為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應在繼續提供免費3D眼鏡的基礎上,增加付費購買3D眼鏡的服務,讓消費者自行選擇,若是只有付費3D眼鏡,則是將自身應承擔的責任轉嫁給了消費者。
(責任編輯:畢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