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由智聯招聘發起的“內生力量 重塑新生”2020中國年度最佳僱主頒獎盛典中國人力資本國際管理論壇在無錫舉行。在“博智宏觀論壇-ESG如何引領企業高品質發展”環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原所長張承惠、第五屆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所長張永生共同探討了“ESG如何引領企業高品質發展”的前沿話題。
ESG改變社會發展範式
所謂ESG,是環境、社會和治理(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的英文縮寫組合。從理念上來説,ESG提倡的是綠色發展,提倡的是新發展理念。近年來,ESG逐漸成為了企業和投資機構的行為標準,並正在形成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
張永生指出,過去評價一個企業的好壞只是看盈利指標,而現在要看産生的環境、社會、治理這些更外部、更廣泛的因素,企業評價的坐標係發生了改變,原先那些表現好的或者是績效好的企業,可能就成為不那麼好,或者是原來相對績效差的會更好。
ESG概念普及後,改變了很多企業行為,也改變了人的觀念和消費方式,對整個社會環境和一些社會問題的解決起了積極作用。原來傳統工業化社會模式下,人們只能去消費工業産品,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一套商業模式。今天,傳統工業化模式根本上很難持續,成為我們為要向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轉型的根本原因。就像愛因斯坦説的,“我們用過去導致這些問題的方式去尋求問題的解決。”
張永生強調,“現代社會,我們需要對發展範式有一個根本的改變,從發展理念、發展理念、消費方式、生活方式、到商業模式。”
城市發展倒逼企業提升ESG水準
作為參與過多個城市和區域規劃的專家,李曉江分享了城市規劃角度的思考。他認為,從環境角度來説,我國的價值觀已經發生了變化,一些企業過去認為環境是包袱,碳排放是包袱,未來碳的價值會越來越高,如果企業不參與到去碳過程當中,未來是沒有競爭力的。
中國的人口結構和生活方式都在發生著巨大變化。以前是企業發展帶動人口聚集,人口聚集再帶動城市繁榮。而如今的社會結構,大學生代替農民工稱為就業主體,大學生在就業時,更加關心所在城市有沒有好的公共服務、生活品質,這就倒逼城市管理者和企業去提升自身ESG水準。李曉江重點談到養老問題和子女教育問題:一個企業如果為員工配備了完善的養老機制和子女教育場所,那麼企業的吸引力會大大增加。
而今,區域的發展不只是經濟的發展,更是“綜合的發展、配套的發展,有生産、有生活、有生態的發展。”從城市規劃的角度講,配置好資源是最重要的事情。
ESG需要融入企業發展戰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原所長張承惠認為,企業響應ESG需要從三方面入手。
首先企業必須解決認識上的問題、發展思路的問題和戰略的問題。以往企業會把環境問題當成單純的社會責任問題,但如今,企業如果做不好ESG問題,可能會出現處罰風險、信用風險和聲譽風險。而且包括資本運作者們,也越來越關心企業的ESG水準問題,因此必須將ESG真正融入企業發展戰略中去。
其次,企業要關注ESG的評價體系內涵。在環境方面,企業應當關心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是否已經達到行業平均水準;在社會層面,要考慮到市場、大中小股東、員工、政府、公眾等等方方面面的影響;在治理層面,要綜合考慮公司治理情況,考慮企業是否有不合理行為發生。
最後,企業需要強化ESG資訊披露。張承惠坦言,目前企業披露的指標體系整體不完整、不規範、不標準,需要從數據可得性、資訊可得性、可用性、可靠性等維度評估企業所披露的ESG資訊。
會上,專家學者一致認同“ESG是一個全社會的問題,需要政府、企業、消費者和投資者共同推動”。對於如何構建ESG,我們需要跳出傳統模式,回歸探求美好生活的本源問題,去迎接一個新的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時代的到來。
(責任編輯:單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