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科技11月28日訊 2020年,疫情衝擊下宏觀經濟環境憑藉韌性獲得快速恢復反彈,從反映就業市場景氣度的CIER指數來看,就業市場也跟隨宏觀環境的變化呈現“V字反彈”趨勢,CIER指數從第一季度1.43回升至第三季度的1.89,基本恢復至去年同期水準。
就業市場的反彈背後,是一個個城市通過快速自我調整,不斷釋放就業機會,保持經濟復蘇體力的結果。面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國內城市在疫情期間推出一系列減稅降費、穩崗返還、參保職工技能提升補貼等舉措通幫助企業和求職者度過寒冬,為後續的強勢反彈打好基礎。廣東省、東莞市、杭州市、南京市、青島市、深圳市、蘇州市、無錫市、武漢市以及寧波市北侖區在穩就業方面成績凸顯,在一眾城市中脫穎而出,榮獲 2020中國年度最佳僱主評選“最佳促進就業城市”獎項。
激發人才活力強健經濟體質
心理學上,我們稱“在外部衝擊的應激反應中快速恢複元氣的能力”為“心理彈性”,同理,在疫情衝擊下,經濟能否快速復蘇取決於一個個城市經濟體的彈性。“城市彈性”能夠抵禦風險,在不確定性加劇的情況下,迅速找到應對方式,憑藉更強勁的復原力快速從創傷中恢復。
中國的就業市場憑藉産業結構的多樣性,疊加産業升級帶來的經濟韌性,在疫情下回暖趨勢明顯,經歷了一季度GDP增速下降6.8%、二季度同比增加3.2%,到三季度實現4.9%漲幅的V字反彈過程。
與此同時,反應就業宏觀景氣程度的CIER指數也隨GDP增速而回暖。CIER指數由一季度的1.43升至三季度的1.89,復蘇過程中,新一線及二線城市對就業市場的復蘇貢獻了更多溫度,這些城市的招聘需求人數均高於去年同期。這些城市也是“促進就業城市”獲獎企業的主體。以獲獎城市杭州市為例,為激活人才“內迴圈”,今年春節後,率先推出復工專列、專車、專機等,助力六萬多在杭州務工的人員返杭返崗;在援企穩崗行動中,以百億資金支援為企業減負創收,保住就業蓄水池;依託數字化手段的空中雙選會“名企直通車”活動、“雲創課堂”、師友計劃“抗疫心行動”等“雲”端就業活動,更克服了線下流動障礙,在解決了重點就業群體生存問題的同時保障了杭州復工復産的順利達成。
獲獎城市向內生長,産才融合促就業
值得一提的是,以新一線城市為代表的新興城市的就業景氣指數在2020年三季度已經高於去年,顯示出比往年更迅猛的發展勢頭。這主要得益於這些城市發展潛力大且較超大型城市有更高的敏捷性,可以在環境變化中快速應變採取措施,在疫情發生後迅速開展各項招才引智活動積極自救,通過線上線下招聘會、創業項目落地扶持、産學研結合、技能培訓、稅收政策扶持等塑造了城市人才品牌。
獲獎城市結合不同層次城市、城市圈的差異化趨勢,靈活地提供了更多人才配置和流動的可能。例如同時榮獲最佳引才城市和最佳促進就業城市稱號的無錫,開展了“太湖人才計劃”,聯合2個産業校企合作聯盟、10個重大創新平臺、並且落實數百個創業項目與科技人才項目等等,將引才和就業目標融合,踐行“無比愛才 錫望您來”的城市人才理念,在儲備優秀人才的同時,也有效促進地方經濟實現産才融合。
“中國年度最佳僱主”是一項尋找和評選最佳僱主的調查活動,由中國領先的職業發展平臺智聯招聘聯合北京大學社會調查研究中心於2005年共同發起。旨在以獨立客觀的立場,通過專業科學的調查和評選,發現企業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的行業趨勢,洞察求職者的需求變化,為企業制定僱主品牌戰略提供數據支援;同時為求職者提供“好僱主”、“好工作”的有效參考。從而增進僱主與僱員的互相理解,實現僱主與僱員的“雙贏”。
(責任編輯:單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