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趙祥雲的回鄉觀察引發關注:很多農村老人沉迷刷App賺錢,他們主要通過看平臺上的視頻、廣告等,看夠一定時間可以得到金幣,然後用金幣可以兌換現金。
然而,這種刷App賺錢的方式,回報率很低,收益很差。哪怕一天看個不停,也只能賺兩三塊,即便如此,還是有不少農村老人樂此不疲,不擔心個人資訊被一些來路不明的App洩露,也不在乎自己的付出與回報根本不成正比。
有人將這種現象的原因,歸為一些農村老人愛佔小便宜的心理,認為是人的貪婪之心使然。但是,真正的貪婪者會為了兩三塊錢而花費一天的工夫嗎?真正愛佔便宜的人,會為了蠅頭小利而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嗎?單純的指責恐怕無助於分析問題,我們還需從深層的文化心理上,對這一現象進行深入探討。
從媒體報道來看,上述現象基本集中在農村老人群體。他們往往有大量的閒余時間,卻缺乏足夠豐富的娛樂方式。很多老人久居偏遠的農村,也缺乏子女的陪伴,他們的內心世界往往是極度空虛的,心靈的匱乏與精神的苦悶,時常困擾著他們。在無事可做的情況下,刷App就成了某種可以消磨時間的“玩法”,既打發了大量時間,又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甚至一些老人將個人價值寄託在這上面,認為刷App是有益身心健康的。
農村老人本來不該心靈空虛,但現實往往令人失望。首先,一些農村老人的文化水準不高,對於網路文化與智慧手機軟體缺乏了解,對一些商家套路缺乏警惕意識,很容易盲信一些App商家的廣告,進而被“割了韭菜”。
再者,一些農村老人明知道沉迷刷App是沒什麼用的,但確實無事可做,又不具備通過讀書獲取精神養料的意識、能力,只能一點點滑向商家佈置的陷阱。甚至在家人提醒之下,一些老人仍固執己見,意識不到其中的問題,在偏執的路上越走越遠。
看到類似現象的年輕人,不妨多多提醒家中的老人,讓他們儘量遠離一些對生活無意義乃至有害的手機App。對此,年輕人應當幫助老人盡可能了解當前的網路生態,告訴他們網路産品也是良莠不齊的,不能輕易相信一些商家的宣傳。與此同時,還得以各種警示案例來勸誡沉迷刷App的老人,讓他們意識到其中的危害性,提高對這類現象的警惕。這些都是相對具體的、直接的幫扶老人的措施。
除此之外,最根本的還是要想方設法解決農村老人心靈空虛的問題,盡力培養他們擁有更豐富的娛樂休閒方式,幫助他們構建更充盈的心靈世界。如今,國家很重視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不僅給予他們一定的物質保障,還在不少農村、鄉鎮設置了文體設施,比如老年人活動中心、社區服務中心,以及閱讀空間、健身場地等。這些資源應該被有效利用起來,盡可能地發揮積極作用,幫助農村老人擁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晚年。
當農村老人的人生價值寄託有了更好的選擇,擁有了更多的生活情趣,自然不會再把時間精力浪費在刷手機App上。也只有讓農村老人的內心充盈起來,才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治本”之策。
(責任編輯:畢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