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第三屆中國木版年畫國際會議在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召開。由著名作家、文化學者馮驥才牽頭,來自國內外的相關專家、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各地年畫博物館負責人參會。

中國木版年畫國際會議曾于2011年、2015年在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成功召開兩屆,在海內外學界産生了廣泛的影響,已成為中國木版年畫研究的學術盛會。本屆會議由天津大學、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辦,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承辦,為期2天。

據了解,在過去的20年間,學界對民間文化進行了全面的地毯式搶救、收集、記錄和整理,各級政府也出臺了相關措施,雙方各有分工、相互協同,共同努力保證傳統文化的活態存在與傳承。然而,“非遺”的家底雖已理清,目前卻沒有一個科學的理論體系來支撐。馮驥才在開幕式上表示,把民間文化遺産納入學術研究範疇,經過科學梳理,它才能具有學術上的系統性與確切性,這既是對其弘揚光大的重要基礎,也是歷史與時代交給學界的使命。

會議中,馮驥才向學界介紹了近年在年畫保護方面的工作。目前已完成了全國40個活態年畫産地的文化調查,挖掘了大量珍貴的文化遺存,為各産地建立了文獻性的文化檔案,進行了重要的自然傳人的口述調查與記憶存錄。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建立了中國木版年畫研究中心,製作了中國木版年畫數據庫和專業的年畫網站,並幫助政府完成了中國木版年畫申報人類文化遺産名錄備送文本。

對於年畫作為一種民間藝術的價值,馮驥才給予了很高評價。他説:“對於中華民族,還沒有哪一種民間美術,對民間生活與理想有如此深廣的包容和多元燦爛的呈現;還沒有哪一種民間藝術與中國人最偉大的傳統節日春節有這樣深切的文化紐結。年畫是一個世界。”談到接下來的工作,馮驥才介紹,將從歷史學、民俗學、文化學、哲學、宗教、人類學、哲學、美學、社會學、圖像學、分類學等方面入手,對年畫的歷史、流變、發展階段、內涵、功能、特徵、技藝、規律、傳播與應用,進行不斷深入的認知、理論梳理與邏輯化,這正是年畫本身的博大精深所決定的。

會議中,與會者就年畫的本體論、文化價值、藝術價值等多個研究領域的議題進行了熱烈討論,併發布了各自的研究成果。會議期間成立了中國木版年畫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14位海內外重要年畫學者受聘成為委員。“館藏粉本展”同時舉辦,遴選馮驥才收藏的一批孤品、珍品加以展示。中國木版年畫研究中心還發佈了《年畫製作技藝教程》《粉本》《年畫之美》三本書,其中《粉本》《年畫之美》所收錄的作品皆為馮驥才的收藏,《年畫製作技藝教程》則是將民間年畫藝人的智慧轉化為科學研究成果的實踐,書中包含各地年畫技藝可靠且全面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