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華風國韻

華風國韻

湖南打造馬王堆復原動態展演《一念·辛追夢》

《一念·辛追夢》由湖南省京劇保護傳承中心與湖南省博物館共同打造,是雙方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對文化遺産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進行的積極探索。

從“文化更加繁榮”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傳承國粹 守正創新——“京劇電影工程”十年回顧

原創話劇《八百里高寒》進京展演 講述鐵道兵奮鬥歷程

音樂劇《速記員》再現“諜戰玫瑰”沈安娜

丹心向黨 創排精品

“錦繡前程”,鼓樂歌舞《新的天地》裏,一面直徑近10米的巨型大鼓和象徵建黨百年的一百面大鼓在空中鼓舞、百名號手奏響號角的畫面,展示了新時代民族復興的壯麗畫卷。

不朽的《紅色娘子軍》,永遠綻放的“瓊花”

新一代“瓊花”邱蕓庭亮相上海與觀眾互動。6月23日,來上海演出的中央芭蕾舞團,新老演員與社區居民話家常,回憶起“娘子軍”的上海往事。

北京:市民登臺參演《旗幟·英雄》

演講家相聚北京“演説中國 致敬百年”

張火丁五名學生聯袂出演青春版京劇《江姐》

讓文化遺産“活”起來“火”起來

《香山之夜》回歸舞臺更有底氣

經過18場巡演的打磨,北京人藝原創重大革命歷史題材話劇《香山之夜》這部劇明顯“長個兒”了,演員在舞臺上更為從容自信,人物也更為生動了。

酒旗戲鼓天橋市重現京韻京味

鋼琴協奏曲《北京頌歌》世界首演

瀋陽文創産品展示會讓民眾把“盛京文化”帶回家

京味舞劇演繹美食中的人情溫度

紅色歌曲,在傳唱中歷久彌新

故宮暢音閣唱響崑曲

日前,由故宮博物院、中國藝術研究院共同主辦,中國昆劇古琴研究會、北方崑曲劇院聯合承辦的崑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20週年紀念展示活動在故宮博物院暢音閣舉行。

青山綠水 玉笛輕飏重霄九 姹紫嫣紅 崑曲流韻小牡丹

57年後再相聚共話經典

北京天橋音樂劇演出季開幕 全國遴選11部原創劇目將亮相

做好崑曲藝術的傳承人

隆福空中四合院奏響笛簫雅集

“午樂時光”系列演出之笛簫雅集音樂會,在隆福文化空中四合院上演,張維良攜手箏樂演奏家為微熱的初夏帶來一陣國樂清風。小生演員周曉盟則以清亮悅耳的唱腔開場、轉場,引人入勝。

北方崑曲劇院時隔三十年復排《風箏誤》

漢劇名家齊聚武漢 共展漢韻芳華 共論劇種未來

日前,來自全國各地的六家漢劇院團齊聚武漢,舉行漢劇流播主要地區優秀作品展演。系列活動中,五省六家漢劇院團共展漢劇芳華,共同推進漢劇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

粵劇曲藝是粵港澳三地同胞的精神家園

一部《大徽班》,百年滄桑史

史詩音樂劇《茶道:一葉乾坤》成功首演

《茶道:一葉乾坤》是一部關於茶的夢,這場夢既波瀾壯闊而又充滿細膩情感,既是“茶夢”,又是中國夢。

音樂劇《新華報童》融入川味説唱

戲劇培訓邀來頂尖製作人當導師

首部有聲詩歌年鑒面世

在薪火相傳中,用歌劇藝術致敬最青春版“江姐”

誕生於1964年的紅色經典歌劇《江姐》是中國民族歌劇史上的一座豐碑,本次展演中的新版《江姐》在2000年世紀版的基礎上,更注重對音樂精雕細琢,為作品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阿那亞戲劇節6月舉行 孟京輝章子怡陳明昊任藝術總監

當京劇遇到5G,“雲演播”好戲開啟

上海愛樂“紅色情懷”系列演出北京啟航

上海愛樂樂團前身可追溯至成立於1956年的上海電影樂團,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改革開放,著名作曲家王雲階、呂其明等都曾帶領樂團創作並留下眾多時代名篇。

從皮影戲到皮影秀

京劇《嫦娥奔月》老故事新唱法

京劇《嫦娥奔月》是由文化和旅遊部、市文化和旅遊局支援,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資金專項資助項目,旨在挖掘傳承中秋主題傳統文化,同時也是傳承發展京劇梅派藝術的重要成果展示。

搶救京劇老藝術家藝術 完善戲曲人才教育培養機制

弘揚優良傳統 創新就是粵劇的傳統

民營劇團正在演藝市場蓬勃崛起

1  2  3  4  5  6  7  8  9  10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