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我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清乾隆年間,四大徽班陸續進京,與漢調、崑曲、秦腔及其他地方民間曲調不斷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了“國粹”京劇。原創京味話劇《大徽班》為紀念徽班進京230週年而創作,由北京集賢弘藝文化中心出品,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20年度資助項目,于近日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上演,反響熱烈。
話劇《大徽班》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用巧妙的構思撥開歷史雲煙,以鳳鳴班、祥雲班的曲折經歷為線索,生動再現了當年徽班進京後艱難立足、謀求發展的歷史進程,讓人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了迷人的徽風古韻。作品共分六幕,主題鮮明、娓娓道來,演活了角色的喜怒哀樂、善惡美醜,反映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折射了時代的精神風貌、文化思潮。方寸舞臺,映出萬千氣象。
1790年秋,清乾隆皇帝八十大壽,鳳鳴、祥雲這兩大徽班分別在鹽商沈子昌、萬鼎芬出資支援下進京賀壽,一路沿運河打對臺。鳳鳴班班主高鳳岐和祥雲班班主李雲仙並稱“江南雙絕”,同為聞名遐邇的名角,也是勢均力敵的對手,後經歷“梨膏糖事件”,見識了彼此的正直坦誠,遂成為推心置腹、榮辱與共的知己。鳳鳴班和祥雲班也開始由競爭到合作,一起實現“為祖師爺傳道”的理想,在京城紮根唱戲。古老的徽調博採眾長,逐漸向京劇嬗變。
作為一部重大歷史題材劇,《大徽班》卻有著反宏大敘事的表現技巧,令人耳目一新。全劇故事精彩、結構完整,注重情感描摹、細節刻畫,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高鳳岐、李雲仙、江鳳桐、石翠仙等幾個主要角色都是有血有肉的個體,而非抽象的符號。他們重情義、重名節、重規矩、重傳統,雖然有時也會悲觀、急躁、狹隘、犯錯,但恰恰因為這種不完美,而顯得更加真實、可愛、親切。思鄉、嫉妒、懊喪、內疚等一些幽微和隱秘的情感,深深打動了觀眾。
高鳳岐、李雲仙作為班主,都有著振興徽調、養活戲班的強烈責任感、使命感。在他們心裏,戲比天大。正如高鳳岐所言,“師父得到皇上賞識,卻沒被選進京”成為他的心結,因此立志要帶著鳳鳴班到京城闖出一片天地。進京後,乾燥多風的氣候、觀眾挑剔的口味,以及權力的施壓、資本的博弈,令鳳鳴班、祥雲班都面臨著沉重的生存壓力。“這麼好的徽調,觀眾怎麼就不認?”第二幕裏,高鳳岐在與沈子昌的對話中感慨道。焦灼之情可見一斑。
在水土不服、上座率低的困境中,如何自救?在利益面前,要不要出賣靈魂和自尊?這對兩個戲班而言,都是一種嚴峻考驗、艱難抉擇。高鳳岐和鳳鳴班有自己的原則,不屑于唱堂會和粉戲;李雲仙嚴詞拒絕了鹽商萬鼎芬的不當建議(供嘉親王府長史調戲取樂)。正所謂“我們唱戲的皮囊雖賤,骨頭要硬”,在風吹雨打、威逼利誘中要有頑強的意志、挺直的脊梁。
高鳳岐與李雲仙從較勁到和解,這一過程鋪墊充分、過渡自然。這要從高鳳岐的師兄江鳳桐説起。江鳳桐自幼刻苦學藝,因藝技精湛而被譽為“蓋江南”,後因意外而致腿腳傷殘,耽誤了藝術生涯。師父臨終前,把乾隆御賜的五爪金龍蟒傳給了高鳳岐,這令江鳳桐十分沮喪,繼而産生了嫉妒心理。到京城後,江鳳桐為了破壞高鳳岐的事業,送給他一包摻了瀉藥的家鄉特産梨膏糖。但陰差陽錯,梨膏糖被鳳鳴班學徒喜兒轉送給祥雲班學徒小禿子。萬壽節上,小禿子因鬧肚子而觸怒龍顏,連累整個祥雲班都挨了打。
李雲仙懷疑是高鳳岐故意陷害,就帶著證據到府討要説法。真相大白後,高鳳岐獨自攬下了所有責任,鄭重地向祥雲班賠禮道歉。這種剛正不阿、坦蕩磊落的襟懷,令李雲仙刮目相看。梨園子弟意氣當先,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高鳳岐被人誣告身陷囹圄時,李雲仙在和府堂會上以一齣改編的《四進士》向嘉親王鳴冤。乾隆皇帝知悉後,下旨釋放高鳳岐,並將五爪金龍蟒發還于他。
由對手而成知己,高鳳岐和李雲仙志同道合、坦誠相待。在交流中,他們意識到徽調要想在京城立足,必須入鄉隨俗,“做了未必能活,不做只能等死”。李雲仙探監這場戲,堪稱點睛之筆,突出了故事主角的理想和智慧。高鳳岐懷著“人可以死,但戲不能失傳”的悲壯信念,在監獄中默寫了多部戲本,並交給李雲仙。兩人對酌時,受“冷酒傷肝,熱酒傷胃,溫酒最好”的啟發,決心將徽調與漢調、梆子、崑曲等融合,來吸引觀眾,提高上座率。此後大受歡迎的京劇,便是在這一基礎上演變而成的。全劇抓住主線,講述了徽班進京的風雲傳奇,塑造出有情有義、有勇有謀的人物形象,引人入勝。
高鳳岐和石翠仙的愛情,是另一條情節線。兩人青梅竹馬,可是造化弄人,在亂世中離散。一折《夜奔》,成為他們相愛的見證、難忘的記憶。再次相見時,高鳳岐正因戲班經營慘澹而發愁,石翠仙則因家道中落成了京城名妓。世事變遷,令人唏噓。“山盟海誓,拗不過命運”“自打你我分別之後,《夜奔》我再也不唱了”,高鳳岐的滿腔心事欲説還休,寥寥數語道盡了世間癡情男女相愛卻不能相守的無奈與蒼涼;“這些年大門敞開、迎來送往”,是石翠仙多年來身不由己的命運遭際。高鳳岐入獄後,石翠仙想盡辦法挽救戲班,表現出一個弱女子在波詭雲譎中的大擔當。
作為一個亦正亦邪的角色、推動劇情發展的重要人物,江鳳桐的塑造也很出彩。從因殘疾而遭到晚輩嘲笑、模倣,到用摻了瀉藥的梨膏糖陷害高鳳岐,再到被萬鼎芬唆使誣告高鳳岐,直到最後以死謝罪,他的心路歷程得到了清晰呈現,行為動機也比較充分。在作出誣告決定之前,江鳳桐陷入了兩難情緒:一面是同門情誼,一面是復仇心理。昏暗的燈光下,他幻想自己穿上五爪金龍蟒,在舞臺上興高采烈地表演。滑稽的場面,卻讓人不禁心酸落淚。
全劇的劇情、人設、表演等都可圈可點。除此,“戲中戲”的運用也是一大亮點。徽調、崑曲、梆子等聲腔劇種有機融合,為觀眾帶來了獨特的沉浸式體驗。帶有京韻的對白、唸白,用得恰到好處。庭院式的舞臺,較好地還原了清乾隆年間京城的繁華街巷、遍地戲棚,充滿寫意美。而且,轉場時經過簡易改造,便可實現一景多用,可謂別出心裁。
“《大徽班》講的是京劇起源的前奏,就像一顆承載著藝術生命的種子破土而出的過程。作品是今人對歷史的一次溫情回眸,也是戲劇人對梨園前輩們的一次深情致敬。”導演閆銳表示。一部《大徽班》,百年滄桑史。徽班之大,在於居安思危、高瞻遠矚的大眼界,在於艱苦奮鬥、積極進取的大格局,在於尊重對手、顧全大局的大氣量,在於依觀眾審美需求靈活應變的大智慧,在於心懷梨園夢想、堅守精神高地的大志向,在於讓文化精粹薪火相傳的大情懷!(上官小欽)
原文連結:
https://wenyi.gmw.cn/2021-04/14/content_347634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