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頭條新聞

歌劇《漢塞爾與格蕾泰爾》中國首演

蒸汽朋克風格的機械元素,水晶球和泡泡機營造的夢幻場景,五彩繽紛的棒棒糖……7月6日、7日晚,中央歌劇院歌劇《漢塞爾與格蕾泰爾》(又名《糖果屋》)在京上演。

國家大劇院首部戶外沉浸戲劇亮相北京藝術中心綠心露天劇場

7月6日,作為2024國家大劇院國際戲劇季開幕大戲之一,國家大劇院全新製作的森林劇場版《仲夏夜之夢》在北京藝術中心綠心露天劇場首演亮相。

“北京禮物”戲曲主題店迎客

昨天,坐落于王府井金街的吉祥大戲院,迎來重張三週年慶,並正式開張“北京禮物”戲曲主題店。

鄉村兒童藝術嘉年華帶來豐富戲劇體驗

7月5日,以“在藝術的田野上一起奔跑”為主題的第二屆鄉村兒童藝術嘉年華在河南省光山縣開幕。

河南唱響“咱村有戲”

“5、4、3、2、1!”6月27日,河南省登封市大冶鎮朝陽溝村文化大院內,隨著倒計時的結束,鼓聲響起,河南省2024年“咱村有戲”戲曲文化活動拉開帷幕。

《只此青綠》演出總場次超550場

近日,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舉辦“亮麗偕行”首屆品牌日活動,透露電影版《只此青綠》已在去年完成拍攝任務,目前正緊鑼密鼓地進行後期剪輯與視效製作。此外,《只此青綠》繪本也在籌備中。

大型原創評劇《咫尺千里》建組

7月4日,北京演藝集團旗下中國評劇院舉行大型原創評劇《咫尺千里》建組會。該劇圍繞故宮博物院藏國寶級書畫文物、由隋代畫家展子虔創作的《遊春圖》,講述了一場跨越千年的心靈對話和一個有關文脈守望的感人故事。

歌劇《義勇軍進行曲》:唱響國歌誕生的歷史必然

日前,上海歌劇院原創民族歌劇《義勇軍進行曲》由著名指揮家許忠執棒,登臺國家大劇院,將國歌背後的故事與它所凝練的精神化為舞臺上恢弘壯闊的藝術表達,激昂道來。

音樂劇《血色湘江》傳承長征精神

7月6日、7日,廣西歌舞劇院演出的原創音樂劇《血色湘江》在順義大劇院上演,用激昂的音符和感人的劇情將這場戰役搬上舞臺,譜寫出數萬紅軍將士以生命為誓言,鑄就不朽豐碑的英勇事跡。

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音樂會極致純粹

這首作品是聞名樂壇的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組合成立的原動力,7月4日和5日,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在國家大劇院的兩場音樂會皆以《讚美詩》為起點,繼而綿延出一整晚只屬於音樂的美好純粹。

夜空下赴一場森林版《仲夏夜之夢》

2023年初夏,悠揚樂聲從樹蔭環繞的北京藝術中心綠心露天劇場飄來,一場“五月音樂節”公益音樂會率先讓這座神秘的演藝地標露出了一點真容。

“不能忘卻的記憶”主題交響合唱音樂會播出

今年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7週年,昨晚,首都各界群眾紀念活動——主題交響合唱音樂會在北京衛視播出。

“搶救性”記錄古老劇種百年變遷

崑曲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瑰寶,也是首批被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項目之一。從“一齣戲救活一個劇種”的《十五貫》到持續熱演的“青春版”《牡丹亭》,古老的崑曲不斷綻放出別樣風采。

兩岸曲藝青年聚京交流座談傳統文化

7月3日,“繼往開來——兩岸青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共同展望”交流座談活動在北京舉辦。兩岸青年親密對話,共同探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兩岸曲藝藝術融合發展。

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近日,記者跟隨“鑄牢共同體中華一家親”主題宣傳活動走進內蒙古自治區,在多個採訪點位捕捉到了烏蘭牧騎的身影,看他們何以紮根生活沃土、服務基層群眾、推動文藝創新。

評劇白派劇團《孟母》建組投排

日前,天津市評劇白派劇團新編歷史評劇《孟母》在該團舉行建組儀式並投入排練。

甬劇《柔石橋》演繹柔石革命人生

7月3日晚,由寧波市甬劇團演出的甬劇《柔石橋》作為2024年“百戲中華——國家大劇院非遺戲曲展演”劇目,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以“最寧波”的國家級非遺地方劇種語言,講述寧波寧海籍革命作家、左聯五烈士之一柔石的人生故事。

國圖藝術中心20場演出伴青少年度夏

昨天,國圖藝術中心公佈“繽紛國圖·2024暑期兒童演出季”日程安排,7月11日至8月25日,20場演出將在國圖藝術中心上演,涵蓋交響樂、民族管弦樂、管樂交響、打擊樂、室內樂、童聲合唱、戲曲、舞臺劇等10余種藝術表演形式,為青少年奏響夏日的藝術樂章。

高清舞臺影像漸入佳境

昨天,由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北京戲劇家協會、北京奧哲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戲劇光影——2024北京國際高清舞臺藝術影像周”在北京老舍劇場開幕。

“修音”無法帶來真實的演唱之美

不管是錄製唱片,還是參加音樂節目,歌手們唱完都會有一個修音的環節,哪怕唱跑了調,也能通過修音消除各種瑕疵,讓歌聲聽起來非常動聽。

民族歌劇《二泉》:在藝術中綻放生命華彩

近期,天津音樂學院版民族歌劇《二泉》在天津武清劇院首演。作品以多幕歌劇的形式,講述了民間藝人阿炳(原名華彥鈞)雖然屢次遭遇坎坷,但依然憑藉頑強的意志在藝術創作中盡情綻放生命之花的經歷,彰顯出苦難中人性的堅韌與不屈。

評彈藝術:傳承有序 後繼有人

近年來,評彈界圍繞出人、出書、走正路,培養青年人才,多方探索有效應對措施,使評彈藝術呈現出傳承有序、後繼有人的發展態勢。

讓紅色題材戲劇更好走近年輕觀眾

重溫革命歷史,感受崢嶸歲月,讓人熱血沸騰。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3週年,在“七一”前後,話劇《延水謠》《向延安》《三灣,那一夜》、歌劇《長征》、京劇《江姐》、音樂劇《覺醒年代》等一大批紅色題材戲劇作品在全國各地上演。

安徽全椒:戲隨人走 雙向奔赴

​廬劇小戲《分上人》曲罷,演員王曉東回到後臺換裝,儘管背心已被汗水浸濕,卻難掩興奮,直呼過癮。在暑氣漸消的夏夜,安徽省全椒縣政務服務中心廣場上,坐滿了看戲的居民。

唱響紅色經典 感受信仰力量

日前,“中銀之聲”2024天津音樂節系列演出之一,《長征組歌》大型聲樂套曲——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出征90週年音樂會在天津大劇院音樂廳上演。

17部國際特邀劇目首次來華 2024阿那亞戲劇節海風中落幕

2024阿那亞戲劇節近日在夜色與海風中落幕,戲劇節主席馬寅,藝術總監孟京輝、陳明昊,以及參與本屆戲劇節的藝術家與幕後工作者們齊聚海邊,共同回顧了這場為期11天的藝術之旅。

江西:用音樂講述贛鄱故事 慶建黨103週年

百年風華,樂耀贛鄱。7月1日晚,《江西組曲》大型交響合唱音樂會在江西藝術中心上演。現場演出人員帶領聽眾在音樂中聆聽江西風采與氣質,並共同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3週年。

衝榜《歌手2024》挑戰孫楠 露西婭:我愛中國,我要留在這裡

清純可人的甜美外表、極具爆發力的金屬嗓音、多元細膩的情感表達、切換自如的演唱技巧……6月30日晚,衝榜《歌手2024》挑戰孫楠的哈薩克女歌手露西婭,用不俗的唱功驚艷了廣大中國歌迷。

山東呂劇在保加利亞“遇知音”

當聽到中國傳統曲目《賽馬》的節奏響起,保加利亞華僑萬女士眼淚奪眶而出。已經年過60歲、十幾年沒有回國的她,聽説山東省濟南市戲曲曲藝中心濟南市呂劇院的演職員要來演出,早早就趕到現場。

倫巴舞與陜北秧歌同臺“喀秋莎”與“信天遊”和鳴

近日,由陜西省榆林市委、榆林市人民政府主辦,榆林市委宣傳部、榆林市文化和旅遊局、榆林市外事和對外經濟協作局等承辦的“榆林·陜北民歌展暨國際非遺交流互鑒活動”在北京舉辦。

誰寫了《唱支山歌給黨聽》

“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火紅的七月,神州大地到處回蕩著這段熟悉而深情的旋律。作為一個有著3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每每聽到這首歌,激動的心情總是久久無法平息。

在舞臺藝術作品中感悟民族凝聚力

近日,記者跟隨“鑄牢共同體中華一家親”主題宣傳活動走進內蒙古自治區,在一部部優秀舞臺藝術作品中,感受文藝作品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力量。

十七載“秦聲”飛揚

盛夏時節,甘肅天水師範學院音樂廳內鼓點鏗鏘、琴聲悠揚,《斬單童》《周仁回府》《花亭相會》等經典秦腔唱段輪番上演。

古老的崑曲綻放新的華彩

昆劇是中國雅文化的集大成者,將詩、樂、歌、舞、戲熔于一爐,“無聲不歌,無動不舞”,婉轉悠揚,經久傳唱。有這樣一部崑曲,20年來常演常新、好評不斷,它就是青春版《牡丹亭》。

舞蹈詩劇《九歌》繪浪漫詩篇

近日,舞蹈詩劇《九歌》在天津大劇院精彩上演。這部作品由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出品,青年舞蹈家胡陽執導並出演,會集了國內優秀舞者李祎然、張翰、李艷超、王思龍、楊晉豪、黃璐、杜佳潤以及著名中阮演奏家馮滿天。

多場革命歷史題材作品上演 紅色演出走紅京城

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3週年,在“七一”黨的生日前後,《長征》《覺醒年代》《向延安》《江姐》《紅色的起點》等20余臺、數十場紅色題材作品在首都舞臺上演,涵蓋歌劇、音樂劇、話劇、戲曲、音樂會等多種藝術形式。

當音樂在博物館中歌唱

博物館自18世紀興起以來,作為社會公共機構,它通過收藏、展示和研究文物,讓觀眾能夠直觀地了解歷史和文化。

沈恬逸與朋友們奏響“靈動與輝煌”

6月30日晚,“靈動與輝煌——沈恬逸與他的朋友們單簧管音樂會”在北京保利劇院舉辦,演出由17歲便受邀與指揮家祖賓·梅塔合作的單簧管新星沈恬逸領銜呈現。

“唱支山歌給黨聽”登臺國家大劇院

6月30日,指揮家鄭健攜手北京音樂家協會合唱團、鋼琴伴奏曲大衛,在國家大劇院上演“唱支山歌給黨聽”經典合唱作品音樂會,一首首經典紅歌與現代佳作,深情演繹偉大的中國共産黨篳路藍縷的奮鬥歷程與締造新時代的輝煌成就。

主旋律新表達引發年輕人共鳴

6月28日至7月1日,中國共産黨成立103週年之際,大型諜戰題材話劇《向延安》在國家大劇院連演四場,每場結束時現場都會出現這樣感人的場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