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頭條新聞

格萊美小號巨星克裏斯·波提領銜全明星樂團將在京獻藝

風靡全球的格萊美獎得主、小號天王克裏斯·波提(Chris Botti)9日晚將攜全明星樂團亮相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重開藝術人生《第一卷》。

詩劇《楊家嶺的春天》打磨提升歸來

80多年前,中國革命文藝的第一縷春風由延安楊家嶺吹向祖國大地,開啟了“文藝為人民”的嶄新時代,對中國文藝發展産生了深遠影響。取材於此的原創舞蹈詩劇《楊家嶺的春天》將於3月22日至31日亮相北京藝術中心。

從都市到鄉村:大山裏的戲劇小鎮不是“夢”

兩棵巨大的榕樹,一棵叫“智榕”,一棵叫“慧榕”。溫暖的午後,鎮上的老人和孩子習慣聚在榕樹下,老人講、孩子聽,説不完的家鄉故事。不一會兒,榕樹旁由老廠房翻新而成的劇場,大戲就要開演,眾人臉上寫滿期待……

陳智林委員:傳統戲曲既要“齣戲”更要“出人”

全國兩會前夕,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川劇院院長陳智林每天的工作更繁忙了。記者在四川省川劇院見到他時,他正帶領演員加班加點排練新編歷史川劇《夢回東坡》。

綻放在目瑙縱歌場的民族團結之花

中國德宏景頗族國際目瑙縱歌文化園內,鑼鼓喧天,萬人同舞。蜿蜒曲折的舞蹈隊形,如朵朵鮮艷的花兒,隨著鼓點綻放在春日的目瑙縱歌場。

近70場秦腔大戲新春獻戲迷

​秦腔在甘肅地區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過大年、看大戲,始終是甘肅戲迷群眾的傳統賀歲方式。

2024成都鄉村音樂季啟幕

3月5日,“在希望的田野上”成都鄉村音樂季在成都市溫江區正式啟幕,活動將從2024年3月持續到2025年2月。

北京舞蹈學院圖書館全新亮相

昨天,北京舞蹈學院圖書館以全新面貌正式啟用,以此迎接建校70週年。歷經70年積累,該館共收藏圖書、期刊等文獻30余萬份,其中舞蹈專業資料佔半數以上,同時還建有內容豐富的舞蹈資源庫,是中國收藏曆史最長、品種最全、資料價值最高的舞蹈類專業圖書館。

AI與人類作曲家同寫《憂鬱的雨天》,誰更強

當AI與人類作曲家現場挑戰即興創作,誰能更勝一籌?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昨天舉辦的“數字繆斯——2024音樂科技融創節”啟動儀式上,發生了有趣的一幕。

話劇藝術的創新力從何而來

伴隨春天的腳步,戲劇演出的大幕徐徐拉開。《正紅旗下》剛剛落幕,北京人藝的看家大戲《茶館》開啟新一輪的演出;《千里江山圖》等一批新排劇目將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與觀眾見面。

許忠代表:讓世界聆聽中國歌劇美好之聲

從鋼琴家到指揮家,再到文藝院團的管理者,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上海歌劇院院長許忠見證了許多優秀文藝作品的誕生。

人民文藝永恒真理的一曲深情頌歌——評話劇《延水謠》

話劇《延水謠》講述了當年發生在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裏一群學員的生動故事,謳歌了人民文藝與生活、與人民、與時代關係的永恒真理,賡續了革命文藝的文脈,譜寫出新時代文藝的華章。

《紅色娘子軍》六十年後“回娘家”

60年前,中央芭蕾舞團創排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首演,從海南走向全國、走向世界。60年後,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回娘家”,在海南上演。

新版《老舍五則》現代視角詮釋經典

《老舍五則》2024版近日在老舍劇場拉開帷幕,在林兆華之子、國家話劇院導演林熙越的執導下,以現代視角重新詮釋老捨得經典文學作品。

京味話劇《網子》走進北京藝術中心

舞臺變身戲班後臺,上粧、扎靠、勒頭,一派繁忙景象。民國年間的梨園往事開始回溯,北京風雷京劇團創排的京味話劇《網子》近日在北京藝術中心上演。

10台大戲20場演出獻給觀眾

今起至26日,北京市曲劇團建團40週年優秀劇目展演將在天橋藝術中心鳴鑼開演,《正紅旗下》《九重闕》《離婚》《茶館》《我這一輩子》《煙壺》《少年天子》《駱駝祥子》《龍須溝》《四世同堂》10台大戲、共計20場演出將輪番與觀眾見面。

孫力力:用雜技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兩代民警英勇“破冰”催人淚下

近日,北京演藝集團旗下北京歌劇舞劇院出品、製作、演出的大型原創舞劇《破冰》首次面向社會公演。

國産音樂劇創作與市場升溫:唱響奮鬥之歌 講述時代故事

近年來,我國音樂劇産業在引進國外劇目與創作本土化並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特色和風格,國産優秀原創音樂劇不斷涌現,市場熱度持續升溫,經典劇目叫好又叫座,優秀劇目一票難求,跨城“追劇”成文旅新風尚。

音樂內容與軟體硬體一起打包 技術加持助中國音樂“出海”

相隔大洋與大洲,外國用戶對中國音樂的接觸和悅納離不開技術的支援。科技在音樂創作、錄製、製作、分發、傳播、版權保護、教育、培訓、表演、互動,乃至海外音樂産業孵化進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音樂劇,“火”起來更需沉下來

近年來,戲劇市場持續火熱,原創音樂劇表現亮眼,《綻放》《理想之城》《雄獅少年》《東莞東》等一批現實主義題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題材的作品熱演,取得市場和口碑的雙贏。

諜戰舞臺劇《夜行者》演繹抗戰故事

2月28日,諜戰題材舞臺劇《夜行者》媒體見面會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菊隱劇場舉辦。該劇主辦方公佈,4月4日至4月6日,《夜行者》將在北京人藝首都劇場首演。

崑曲《浮生六記》首度來京展江南風韻

3月15日至17日,崑曲《浮生六記》將首度來到北京,作為2024第八屆天橋·華人春天藝術節展演劇目在天橋藝術中心連演三場。

國家大劇院保安也有“藝術范兒”

一身保安制服,在國家大劇院藝術館東展廳門口站崗,52歲的保安呂效港貌不驚人。但如果有觀眾好奇地問起這兒有什麼展覽,他就會愉快地打開話匣子:“這個展覽是‘蒸汽時代的迴響’,展出的是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油畫、水彩、雕塑作品,還有當時的服裝、首飾、瓷器等。”

殷承宗:“只要還活著,能進一步就進一步”

從上半場的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到下半場的《黃河》鋼琴協奏曲,昨晚,國家大劇院音樂廳的舞臺上聲浪翻滾,如同排山倒海,“弄潮兒”是83歲的著名鋼琴家殷承宗。

台州下陳:工業園區舉辦演唱會

2月28日晚,“勇當先行者奏響主旋律”2024新春園區企業聯誼演唱晚會在台州市椒江區下陳街道上工寶石園區內舉辦。

國標舞劇演繹“人間四月天”

2024年是建築學家、作家、詩人林徽因誕辰120週年。日前,北京舞蹈學院原創國標舞劇《人間四月天》首演。

用舞臺藝術傳承“鐵人精神”

1959年以來,在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無數石油工人的拼搏努力下,中國石油工業以世界矚目的“中國速度”迅猛崛起,一舉甩掉“貧油”的帽子。當“鐵人”王進喜這些豪言壯語出現在舞臺上,很多經歷過石油會戰的老石油人眼裏涌出淚花。

《探路》帶領觀眾化身“革命青年”

新年初,由湖北省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指導,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策劃出品,武漢人民藝術劇院、武漢市藝術創作研究中心聯合出品的原創沉浸式實景劇《探路——中共中央在武漢》在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首演,現場反響熱烈。

川劇守正創新煥發活力

大年初二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4年春節戲曲晚會如約而至。晚會在四川省德陽市完成前期錄製,四川戲曲元素貫穿整場演出,展現了充滿人間煙火氣的巴蜀地域特色。

幽蘭春曉 古琴復興

講到古琴,要説的話實在太多!因為古琴和我們的中華民族一樣,千百年來,經歷了太多太多的顛沛坎坷和順逆興衰,既有過光芒四射、超越千年的輝煌,也有過氣若遊絲、命懸一線的淒涼。

“互動社交”可以為舞臺藝術傳播破圈帶來什麼?

目前,影視文娛在行銷傳播正全面擁抱網際網路的“互動社交”特性,調用各種手段鼓勵用戶自發傳播生産內容為作品助力。然而,對於舞臺來説,這仍是個探索中的課題。

遊本昌,不為繁華易匠心

人常説,提起孫悟空就想到六小齡童,提起白娘子就想到趙雅芝,提起濟公就想到遊本昌,他們都是一生一角色,後人難以逾越。

用民族音樂講述中國故事

音樂是人類共同的語言,中國民族音樂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外跨文化交流的理想橋廊。春節期間,中央民族樂團在歐洲進行巡演,用民族音樂向歐洲觀眾講述中國故事,介紹中國文化。

《聲生不息·家年華》:用歌聲重溫當年情、記錄當下事

由國家廣電總局網路視聽司指導的音樂文化傳承節目《聲生不息·家年華》延續前兩季的風格,以“中華音樂編年史”為主題,用歌聲重溫當年情,記錄當下事,帶領觀眾感受生活百態,以溫暖振奮的音樂故事書寫中華文脈代代傳承、生生不息的時代篇章。

《2024年春節戲曲晚會》:戲中有新意 曲中蘊新風

傳統戲曲與現代生活相融相通,創作者深入生活讓戲曲作品更有品質。《2024年春節戲曲晚會》通過多場景聯動,反映熱氣騰騰的現實生活,展現老百姓紅紅火火的好日子。

話劇《老酒館》:刻寫民眾抗敵的悲壯史詩

近年來,將影視作品改編成舞臺劇的現象不斷涌現,如話劇《十字街頭》《覺醒年代》《英雄兒女》《家有九鳳》等。

舞劇編劇需要有思想深度的視覺想像力

話劇劇本的文字會轉化為臺詞,歌劇或音樂劇劇本的文字會轉化為臺詞和歌詞,戲曲劇本的文字也會轉化為“唱念做打”中的“唱”和“念”。

數字技術為戲曲插上煥新之翼

日前,一場主題為“當科技遇見戲曲之美”的直播活動,吸引了超700萬人線上觀看。這場直播的最大看點是,借助人工智慧、6DoF等數字技術,讓近50部經典劇目以全新樣貌跟觀眾見面,觀眾可以零距離體驗戲曲的“唱念做打”。

中國鋼琴藝術應彰顯民族氣質

近期,一場原創鋼琴曲獲獎作品音樂會在“愛樂圈”引發熱議。大賽選出的獲獎作品都配有詩意盎然或充滿哲理的文字説明,但在散場後不少觀眾卻表示聽得一頭霧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