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陳彥的長篇小説《主角》曾被改編為話劇、京劇等藝術形式。不久後,這部斬獲茅盾文學獎的作品也將綻放在舞蹈藝術的舞臺之上。目前《主角》正在緊張創排中,該劇導演、北京舞蹈學院教授王玫接受了本報記者獨家採訪,揭秘《主角》的幕後故事和創作構想。
導演王玫(左)在給演員説戲。
▋聚焦名角風雲故事劇本改了11稿
舞劇《主角》由北京演藝集團出品,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為支援單位,北京歌劇舞劇院製作演出。該劇由羅懷臻編劇,王玫導演,趙博作曲,聚焦秦腔名伶憶秦娥的舞臺人生,鋪展開橫跨40年的風雲故事,一代戲曲名角的熠熠芳華、跌宕起伏的人生境遇與傳統老戲的薪火相傳都在劇中呈現。
“《主角》的題材是舞劇舞臺上難得一見的好題材。”王玫很早就看過這部小説,作為西安人的她一下就喜歡上了這個故事,“好題材不是説其中有多少談情説愛,也不是説它非常容易呈現為好看的舞蹈,而是這個題材能在舞蹈呈現和講述愛情的背後,觸及社會歷史的變遷和人物的命運。”
《主角》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講述了近半個世紀的故事,其中包含了文藝團體在社會變遷中的不同境遇、藝術家面對時代洪流狀態,還有秦腔這門戲曲藝術的興衰。王玫説,這些頗具現實主義光芒的內容她會著重表現,把它們呈現在舞臺上。
原著小説洋洋灑灑60多萬字,轉化為一個半小時的舞劇,主創必然要做很多取捨。創排至今,王玫自己的劇本就改了11稿,“我不想強調太多苦難,也不想強調劇團裏演員之間的相互比較和嫉妒。”王玫説,她自己曾多年在歌舞團裏工作,練功的辛苦和演員之間的比較對她來説“不叫事兒”,她希望用更多故事呈現藝術與歷史之間的關聯。
▋舞蹈借鑒多種戲曲元素
《主角》的主人公憶秦娥是一代秦腔名角,舞劇在創排中也借鑒了傳統戲曲的元素。
“男孩兒硬氣一點,想想戲曲演員的眼睛;女孩兒的眼神可以‘花癡’一點,柔美一點。”排練廳裏,王玫正在為北京歌劇舞劇院的演員排練一段群舞,給飾演戲曲中“大靠”的男演員和飾演青衣的女演員説戲。這段群舞描繪的正是小説中恢復老戲的故事,傳統戲曲再次演出,老戲中英武剛正的男性和小鳥依人的女性形象躍然舞臺之上,極具傳統風韻。
排練廳中,王玫指導演員們學習像戲曲演員一樣走臺步,步子怎麼往前邁、膝蓋要不要打彎都有精準要求。“劇中的舞蹈借鑒了很多戲曲的表演和身段,但不完全來源於秦腔,也取材于京劇等戲曲藝術,觀眾一看就能感受到傳統舞臺藝術的美。”王玫透露,書中一些表現傳統藝術受到商業社會衝擊的現實議題,她也會呈現在舞劇中。
此外,舞劇也會用意象化的手法演繹戲劇故事。例如在表現憶秦娥與第一任丈夫劉紅兵的婚姻時,憶秦娥與劉紅兵坐在一起,一個結婚證壘成的“框”框住二人,寓意二人結成夫妻,劉紅兵起身離開象徵他的出軌,而隨著這個“框”拉開,二人的婚姻關係也不復存在。
▋多段雙人舞描繪3次情緣
《主角》中描繪了憶秦娥的三段愛情故事,很多讀者被憶秦娥三段截然不同的感情經歷感動、震撼,但王玫卻説她最害怕編愛情戲,“如果只用漂亮的動作表達愛情,那就是一場災難,要用愛情表達人物的命運才是最重要的。”
憶秦娥經歷了三段感情。第一個讓憶秦娥魂牽夢繞的人,她連手都沒有拉過,第二個有感情牽絆的人是她的丈夫劉紅兵,第三個是畫家石懷玉,石懷玉給憶秦娥畫了一張裸體畫,她始終無法接受。“我第一次看小説時覺得憶秦娥好土,但我第二次看的時候就不這樣想了。”王玫説,因為憶秦娥從小就被污名化,被認為不檢點成為她一生的心結,“深挖下去就能明白,她作為當時的女性一定會非常痛苦。”而在憶秦娥最痛苦的時候,王玫決心在劇中再加一段雙人舞,是憶秦娥的舅舅胡三元和其情人胡彩香的雙人舞。在王玫看來,胡三元一心都在自己的專業上,心直口快不怕得罪人,生活上也不檢點,和憶秦娥正好形成對照,所以她要在這裡加入一段充滿張力的雙人舞,表現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境遇。用來表現憶秦娥感情的三段雙人舞和胡三元的雙人舞已初步編好,未來還會和舞劇音樂共同調整打磨,等待與觀眾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