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關注小劇場就是關注戲曲的創新創造

發佈時間:2024-12-10 14:37:09 丨 來源:文匯報 丨 責任編輯:


湘劇《舟渡》演出圖。 (主辦方供圖)

■本報記者王筱麗

“作為藝術工作者,在小劇場的舞臺上,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看見自己,遇見觀眾,望見藝術之巔。”在“2024年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開幕之際,江蘇省戲劇文學創作院院長、編劇羅周這樣感慨。今天起至12月19日,10部內容飽滿鮮活、風格豐富多樣的小劇場戲曲佳作將集中在長江劇場和宛平劇院上演,展現當代戲曲人“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

今年是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前身“上海小劇場戲曲節”創辦的第十個年頭,也是其升格為“國字號”展演活動的第六年。截至今年,展演共吸引了580余部劇目申報、囊括近90個劇種,100余部小劇場戲曲作品經過專家遴選後登臺亮相。在這片戲曲的熱土,資深的名家、年輕的演員、圈內的創作者、圈外的觀眾,無不熱情參與其中,關注著戲曲承接傳統、對話當下而煥發出的生命力。

戲曲名家為何成為“小學生”

展演行至第十年,見證著全國戲曲界對於小劇場的熱情愈發高漲。據統計,本屆展演共收到全國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80部劇目,其中原創作品50余部,計劃首演超過30部,涉及近40個劇種,其中黔劇、桂劇、丹劇、漁鼓戲、湘劇、客家山歌劇、粵北採茶戲、河南越調等劇種首次出現在申報名單中。

今晚,湘劇《舟渡》就將率先亮相,這部改編自沈從文小説《邊城》的作品,除了將一展湘劇高腔的濃厚地方特色,還將通過無場次形式,構建類似于原作的散文化抒情模式,傳達沈從文對湘西山水的淡淡情愁。▼下轉第五版(上接第一版)

本屆展演活動的亮點在於傳統戲曲的現代演繹,以及多劇種的融合創新,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創新表現手法將共同展現戲曲藝術的深厚底蘊和時代精神——錫劇《聊齋·紫尾》取材于《聊齋志異》,書寫當代人視角下的“新聊齋”故事,玄幻題材與經典解構相結合;特邀劇目粵劇《奉天承運》在保留傳統粵劇唱腔、身段、做手等核心藝術元素的基礎上,加入燈光、錄影、舞臺裝置等大量現代劇場手法;越劇《張騫使西·三別三行》通過張騫的西域之行,展現中華民族開放包容和勇於探索的民族精神……

“在小劇場戲曲的排練廳,我就像一個小學生。”越劇名家徐標新此次將在《張騫使西·三別三行》中擔綱主角“張騫”,雖然已經是身經百戰的成熟演員,但小劇場高度聚焦演員、不特意區分行當的表演依舊給他提出新課題。作為戲曲實驗地的小劇場,向來不缺具有創新和思考精神的名家參與其中。今年的申報名單中就有多達十余位中國戲劇梅花獎、文華獎和白玉蘭獎獲獎演員。

青年人實現從案頭到舞臺的跋涉

“《封狼居胥》裏師生同臺,我們吸取前輩對藝術的鑽研精神,呼出年輕人的青春氣息。”展演中,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副院長、京劇名家金喜全將帶著學生們呈現小劇場京劇《封狼居胥》,為戲曲的“明日之星”積累更多舞臺經驗。金喜全期待,學院派的藝術風格可以在此處盡情展現。“我不僅享受著創作的快樂,還享受著一份教育的責任。”

什麼樣的作品讓施夏明、李曉旭甘當“檢場”?75歲的崑曲表演藝術家石小梅和“揚劇王子”李政成主演的昆劇《六道圖》便擁有這樣的魔力。當《六道圖》編劇羅周看到石小梅扮演的25歲的“吳道子”,她驚嘆50年的時光恍如從石小梅身上抽走,跨劇種的魅力、爐火純青的表演魅力,皆在小劇場顯得愈發純粹。作為幕後主創,羅周對於小劇場的情感同樣深厚。“小劇場給予青年人很大的施展空間和平臺,讓他們實現從案頭到舞臺的跋涉。與此同時,優秀的表演藝術家也介入其中,在這個過程中實現了傳幫帶。”

身為小劇場戲曲的躬行者,羅周越來越多地接收到了來自觀眾的正反饋。“對於小劇場戲曲的關注,其實就是對戲曲創新創造和戲曲人自我突破的關注。在這個平臺上,戲曲工作者與時代、與人民、與自己的對話,都完美地實現了。”

本屆展演由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上海市黃浦區委宣傳部、文匯報社、上海戲曲藝術中心共同主辦,上海市戲劇家協會、中國戲劇家協會《劇本》雜誌社協辦。展演期間還將舉辦專題研討會,專家學者與院團主創共同探討中國小劇場戲曲的可持續發展。

聯繫專線    商務合作    郵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