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綁政策頻出,購房信心未見明顯好轉

來源:澎湃新聞 2022-06-09 09:35:45

今年以來,房地産市場政策暖風頻吹。不過,從購房者角度來看,面對這些積極信號,普通置業者的信心恢復仍需“強心針”,那些曾經的“炒房客”也變得低調。

各地加速政策調整

梳理各地推出的調控鬆綁政策發現,除合理調整限購範圍、提升公積金貸款額度等常規舉措外,不少城市也創新性地聚焦多孩家庭購房等方面,以促進剛需和改善需求釋放,激活樓市。與此同時,房貸利率的下降也降低了置業者的壓力。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以來已超過百城放鬆調控政策,政策頻次超300次,5月政策優化次數超百次,明顯高於4月。

多家研究機構的數據都顯示,5月全國樓市整體成交上升。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包括廣深在內的大灣區內地城市一直是房企必爭之地,也是全國樓市發展的風向標之一。以最受深圳客關注的東莞、惠州和中山樓市為例,近幾個月這些城市都陸續鬆綁了樓市調控政策,新房成交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回升。以惠州為例,樂有家研究中心數據顯示,5月惠州一手住宅網簽5009套,環比上漲27%。全市一手住宅網簽均價1.19萬元/平方米,環比上漲5%。5月中山利好政策持續出臺,加速市場需求釋放,當月一手住宅網簽3662套,環比上漲38%。

“最近,我們又開始向深圳購房者推銷中山、惠州等臨深房産。”深圳一家大型房産仲介機構的資深經理黃經理説,“最近疫情緩和,我們可以專車接送客戶去中山馬鞍島、惠陽等地看房。”記者致電東莞鳳崗當地新項目的行銷中心,有行銷經理告訴記者,東莞樓市在經歷一年多的成交低迷之後,隨著政策鬆綁,不少項目行銷力度加大,推出免息墊首付、低首付、首付免息分期等激勵措施,以激活市場。

購房者維持觀望態度

深圳樓市調控一直未見鬆綁,但整體銷售還是出現小幅回暖,特別是最近深圳高端改善項目海德園再現“日光”,似乎也給市場一種回暖的預期。不過,記者發現,除了極個別“網紅盤”外,其實深圳大部分新房項目的開盤去化率並不高。記者隨機採訪了多位準備購房的深圳市民,發現購房者面對調控鬆綁預期和房貸利率下調普遍保持謹慎態度,認為現在買房還是會從自身經濟承受能力出發,還會考慮自身工作前景和經濟環境。而且,深圳新房供應充足,購房者可選標的越來越多。

在一些投資客的交流微信群,記者也發現群內討論的熱度已經大不如以往,低調了許多。一些投資客表示,除了一些擁有極高價差的新房項目,如今也不會隨便去投資買房。“優質教育資源附近的房子、西部片區等過去深圳樓市最火的概念,現在已經降溫。高端改善項目之所以還受歡迎,是因為這類房源針對的客戶是富豪人群,這部分人群受疫情影響較小,更多關注資産保值增值的空間,而普通購房者的信心仍不足。”深圳一名資深樓市投資客告訴記者。

“深圳最近5個月的二手房成交量總和,也就是2020年樓市火爆時1個月的成交量,2000多套的成交量不夠養活我們。”黃經理如是説。記者在深圳市羅湖區和福田區實探也發現,最近的確有一些業主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小幅提價,但仍然有許多業主主動降價至接近參考價的水準,市場整體平穩,謹慎觀望態度仍在。

廣東省規劃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二季度疫情有望緩解,疊加樓市新政,屆時就會看到效果,現在不能太著急。另外,從2016年以來的5年多時間,一些城市的樓市需求端過度透支,房價上漲,而居民的收入並未跟上來,大家對加杠桿有畏懼,再説現在也不允許違規加杠桿,需求端刺激的效果並不大。現在,更應該在供給端做些工作,比如降低房屋全鏈條供應的成本。”也有分析人士表示,如今的市場表現,或與房企以及行業陷入流動性困境,導致行業對政策放鬆失去反應能力有關。因此,政策端還需要從恢復房企市場信用和提升購房者購房能力與積極性方面著手。

(責任編輯:楊帆)
網站無障礙
鬆綁政策頻出,購房信心未見明顯好轉
來源:澎湃新聞2022-06-09 09:35:45
今年以來,房地産市場政策暖風頻吹。不過,從購房者角度來看,面對這些積極信號,普通置業者的信心恢復仍需“強心針”,那些曾經的“炒房客”也變得低調。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