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鬆綁樓市政策被撤回 中國堅定不走“地産刺激老路”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20-04-24 14:04:52

中新社北京4月24日電 (記者 龐無忌)地方房地産鬆綁政策近期頻現出臺後被撤回的情形。湖北省荊州市日前稱,決定停止執行18日印發的樓市新政,其內容包括降低首套和二套房首付比例、限時免契稅等。業內人士指出,這是近期第七個出臺樓市鬆綁新政後被撤回的城市,清晰傳遞出中央“不走老路”“不刺激房地産”的政策信號。

湖北省荊州市18日出臺一系列房地産支援政策。其中規定,居民家庭購買首套房時首付比例不低於20%;購買二套房且首套房貸款未結清的居民家庭,首付比例不低於30%。此前,荊州市執行的房貸政策為,購買首套房的首付比例普遍不低於30%,二套房首付比例普遍不低於50%。

政策出臺僅4天,荊州市即在官網表示,因部分條款內容與省政府文件不符,決定停止執行這一房地産新政。江蘇淮安日前也被曝出在官方承認限購放鬆一天后收回。近期還有青島、海寧、廣州、濟南、寶雞、駐馬店等城市房地産鬆綁政策經歷“一日遊”或“幾日遊”。例如:青島出臺的放寬限購限貸的百日消費購房政策僅維持三天就被收回。廣州市“取消公寓限購”則出現政策“一日遊”。

事實上,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過去兩個月,中國多地樓市交易量大幅下滑,地方土地出讓收入也明顯下降,各地紛紛出臺房地産紓困政策。僅2月份,就有超過60個城市發佈了力度不同的房地産支援政策。

為何有的地方政策出臺後被叫停?從上述撤回新政的地方來看,這些城市有的試圖降低首付比例,有的變相鬆綁限購,有的試圖全面放開公寓限購,大都對需求側影響明顯。而被放行的政策則大多集中在通過人才政策降低落戶門檻、為房地産企業紓困等方面。

業內人士指出,關鍵在於政策出臺是不是會對當地房地産市場造成很大的波動,以及對全國樓市是否會形成示範效應。一旦政策力度過大,引發其他地方紛紛效倣,則極易重新建立起房價上漲預期。這明顯與中央“房住不炒”的調控基調相悖。

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産總值出現罕見負增長,同比下降6.8%。但在經濟“一季報”公佈當天(1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仍然強調“房住不炒”的定位。業內普遍認為,這意味著即便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央仍然展現出不刺激房地産、“不走老路”的決心。

近期在房地産金融方面的監管力度升級也印證這一態度。日前,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對深圳房産抵押經營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産市場的情況進行全面排查。

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兼新聞發言人肖遠企22日也在一場新聞發佈會上強調,銀行一定要監控資金流向,確保資金運用在申請貸款時的標的上,對於違規把貸款流入到房地産市場的行為要堅決予以糾正。

23日,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召開上海房地産信貸工作座談會也提出,嚴禁以房産作為風險抵押,通過個人消費貸款和經營性貸款等形式變相突破信貸政策要求,違規向購房者提供資金。

深圳、上海均為3月份以來房地産市場交易回暖較快的地方。

“非對稱降息”同樣反映出官方對房價反彈和房地産金融風險的警惕。4月20日,最新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公佈,其中1年期LPR由4.05%下調至3.85%,下調20個基點;房貸為主的5年期以上LPR由4.75%下調至4.65%,僅下調10個基點。

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疫情之下,過去過嚴的房地産政策應該有所調整,特別是在符合“房住不炒”的原則下,針對剛需和改善性需求可有一些支援政策,但包括降首付等鬆綁政策,則有刺激需求之嫌,容易引發市場波動。

地方政府因城施策本是房地産調控的應有之義。不過,張大偉認為,若頻繁試探,出臺政策之後隨意收回,對市場信號會産生一定干擾。(完)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多地鬆綁樓市政策被撤回 中國堅定不走“地産刺激老路”
來源:中國新聞網2020-04-24 14:04:52
地方房地産鬆綁政策近期頻現出臺後被撤回的情形。湖北省荊州市日前稱,決定停止執行18日印發的樓市新政,其內容包括降低首套和二套房首付比例、限時免契稅等。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