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熱點城市二手房月成交量實現“5連降”,已回歸理性市場

來源:澎湃新聞 2021-10-08 09:03:24

10月3日,克而瑞地産研究中心(CRIC)發佈的報告顯示,進入2021年三季度以來,二手房市場持續走低。自從4月份各大城市發佈“二手房指導價”、“限貸升級”等調控政策之後,市場進入下行通道。截至三季度末,核心城市二手房成交規模回歸到2019年水準。

據CRIC數據統計顯示,2021年一季度1-8月二手房累計成交面積1136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3%,雖市場表現好于往年同期,但同比增速較上半年顯著回調。基於2020年下半年以來二手房市場熱度持續高漲,在“因城施策”的調控下各熱點城市相繼出臺調控新政,一線城市廣深“帶頭”出臺二手房指導價,東莞、成都等緊隨其後,至今已有12城先後出臺二手房指導價控市,市場熱度自4月起逐步降溫,月成交量實現“5連降”。

以深圳為例,深圳二手房市場仍顯低迷。

根據深圳市房地産資訊網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2021年8月,深圳二手住宅成交套數為2043套,環比下跌20.10%,同比下跌81.96%;成交面積19.54萬平方米,環比下跌18.65%,同比下跌79.96%。9月份深圳二手商品房成交為20.84萬平方米(2185套),同比下跌75.27%;其中二手商品住宅成交為16.93萬平方米(1765套),同比跌幅78.33%。

三季度末,二手住宅成交規模持續下行,9月全國10個重點城市二手房成交體量為359萬平方米,環比回落18%,同比跌44%。從日成交數據具體來看,10個核心城市環比普遍回落,僅南京同比增長32%,北京、大連、杭州、青島、廈門環比回落30%左右;同比來看降幅持續擴大,其中深圳市場長期低位運作,同比回落77%;三季度杭州、青島市場顯著回落,9月同比均有六成以上下降。

核心熱點城市二手房月成交量實現“5連降”,已回歸理性市場_中國網地産

截屏圖

此外,2021年三季度,全國新房成交從二季度“由穩轉跌”的趨勢進一步下行,到8月份,百城商品住宅成交規模連續4個月縮減,單月較2020年和2019年同期降幅擴大至22%和12%,連續6個月縮減。

數據顯示,7-8月,全國100個重點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積8386萬平方米,較2020年和2019年同期分別下降18%和9%,月均成交面積相較二季度下降18%。其中,三四線下行加劇,24%的跌幅超百城平均。二線城市中,輪動與分化現象在三季度愈發凸顯,此前沿海高熱城市受政策調控作用明顯降溫,小部分區域中心城市則初見翹尾行情。

9月份,28個重點城市預估供應面積約2531萬平方米,受市場下行影響規模較2020年同期降39%;28個重點城市預計成交面積約2000萬平方米,“金九”銷售表現冷淡收場,同環比齊跌,環比降5%,較2020年和2019年同期分別降23%和15%。另外,各能級城市新房供應規模均低於往年同期,其中一線城市規模相對平穩,二三線城市三季度內則回落顯著。

克而瑞報告認為,基於年內以“避免房價大漲大跌”為主要目的新政在三季度已初見成效,加之新房市場熱度持續回落,在“房住不炒”主基調不變下,預判四季度全國整體房價水準或保持穩中有降。

新房方面,克而瑞預計全年新房銷售規模將微降,四季度樓市情緒與市場預期將進一步悲觀,各能級全年新房銷售規模增速預計較前三季度將進一步降低。其中,一線城市受制于供應不足和調控政策收緊,預計全年新房銷售規模增速將降至20%;二線城市中強市與弱市分化加劇,兩相作用下預計全年新房銷售規模增速將降至10%;三四線城市將更廣範圍量價雙降,“以價換量”效用邊際遞減,市場觀望情緒加劇,同時信貸政策收緊與利率提高使當前成交較熱的部分強三線城市同樣面臨較大下行壓力,預計三四線城市全年新房銷售規模將同比下降10%。

二手房市場方面,當前全國核心熱點城市二手住宅市場經歷數月持續回落已回歸理性市場,成交同、環比均有不同程度回落,考慮到近期市場信貸政策仍不容樂觀,預計各熱點城市四季度成交規模或保持環比回落、同比持穩的走勢,整體成交價格將進一步下探,比新房市場更加慘澹。

(責任編輯:王佳瀅)
網站無障礙
核心熱點城市二手房月成交量實現“5連降”,已回歸理性市場
來源:澎湃新聞2021-10-08 09:03:24
10月3日,克而瑞地産研究中心(CRIC)發佈的報告顯示,進入2021年三季度以來,二手房市場持續走低。自從4月份各大城市發佈“二手房指導價”、“限貸升級”等調控政策之後,市場進入下行通道。截至三季度末,核心城市二手房成交規模回歸到2019年水準。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