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動形成區域發展新格局

來源:新華日報 2019-05-14 09:03:06

5月12日,由江蘇師範大學、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江蘇省地理學會聯合主辦的“長三角一體化與淮海經濟區高品質發展智庫沙龍”在徐州舉行。在一帶一路、長三角一體化、沿海發展戰略中,淮海經濟區具有很好的區位優勢、機遇和一定的發展潛力。如何把握住機遇,推動區域發展新格局,實現高品質、高品質發展?專家學者就此展開深度討論。

關鍵詞:區域協同 大都市圈

寧越敏(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區域協同發展有三個重要觀點:第一,城市不能孤立地存在,區域內部的各個城市需要整合為相互依賴的城市體系。因此,協同發展有利於城市體系整體績效的提升。第二,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是客觀現象,由此形成核心-邊緣結構,並影響區域經濟聯繫的空間格局。一般而言,核心城市具備對外輻射的能力,對邊緣地區的依賴較低。相比之下,邊緣地區更為依賴核心城市,以獲取自己發展不具備的要素資源,這種不對等的關係産生區域合作的障礙。核心-邊緣結構具有不同尺度。區域合作能否成功的可能性主要取決於核心城市對區域合作的態度。第三,區域協同要尊重市場經濟的規律。一方面要發揮政府的有效管理作用,建立區域協同發展的機制;另一方面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長三角一體化是區域協調發展的代表,進一步實現協同發展,還需區域合作上升到國際層面,城市間的國際合作出現廣闊的前景;建立區域合作的新機制,強化中央政府的引導作用;民生改善項目、環境治理成為區域合作的新重點;出現政府與産業、教育、衛生界的跨區域合作,以此,將長三角地區建設成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高地,社會和諧、生態宜居的世界級城市群。

劉西忠(省社科聯研究室主任、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城市群是新型城鎮化的主體形態,是支撐全國經濟增長、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重要平臺。徐州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建議在四個層面發力:一是苦練內功,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建設中心城市,不能簡單地、單純地以地域面積擴大謀求總量的首位度,而是要更加注重以新發展理念實踐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首位度,集中做好自己的事,努力在有限空間釋放無限可能。二是突破徐州發展的柔性邊界,共建徐州都市圈。在長三角一體化這一國家大戰略下,徐州要發揮北部龍頭城市的作用,爭取在一體化的框架下,聯合連雲港和宿遷,還有安徽的淮北、宿州,共同建設徐州都市圈。三是抓住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大力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機遇,聯合周邊包括山東在內的經濟強市,共建跨省域、延伸到長三角地區之外的現代化徐州大都市圈。四是打造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從中長期看,按照淮河生態經濟帶規劃的要求,共建淮海經濟區。順應長三角地區建設跨省域都市圈的趨勢,聯合連雲港、宿遷和山東南部、安徽東北部城市,共同打造跨省的大都市圈,進一步放大徐州的核心功能和中心優勢。增強徐州周邊城市的認同感,由“你們徐州”的對立到“我們徐州”的共識。

關鍵詞:要素流動 優勢互補

臧建東(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需要發揮各省市的比較優勢。就江蘇而言,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實體經濟,區域創新能力和通江達海的交通體系。但也面臨不少挑戰,如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沒有理順,區域發展不平衡,協調聯動性不強,産業同質化現象嚴重等。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目標要始終放在發展上,一體化只是一種手段。一體化發展不是一樣化發展,要根據各地優勢明確自身的目標。進一步打破行政壁壘,讓資源要素流動更加便捷,建立規劃、市場、標準的一體化,推動公共服務和醫療資源的共用。

王志凱(浙江大學民營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學經濟學院財政學系主任):淮海經濟區當前迫切要做的是,加強區域城市群內部城市間的聯動,形成分工協作和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這是淮海經濟區抓住長三角更高一體化機遇,主動對接長三角,實現自身高品質發展的選擇。在具體的戰略戰術上,一是可以結合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在鄉村振興和現代化中高水準對接長三角。鄉村振興首要的是産業興旺,鄉村綠色發展和三次産業融合發展是産業興旺的本質內容;鄉村振興第二位的是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改善,是鄉村宜居的前提。一句話,鄉村振興就是城市和鄉村的互動互補,就是城鄉融合發展,最終使得鄉村又成為城市人嚮往的生活熱土。二是補上民營經濟發展的短板。城市化的提升,其目的是帶來生産要素集聚,産生集聚規模經濟效應。經濟要素是否向一個城市或區域集聚,這與一個城市或區域的營商環境密切相關。民營經濟的發達與否,直接反映了一個城市的營商環境好壞。淮海經濟區高品質發展,需要徐州中心城市首位度的提升,也需要結合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更需要補上民營經濟短板。

關鍵詞:核心樞紐 中心城市

金鳳君(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經濟地理與區域發展研究室主任):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中國與世界的關係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我國同國際社會的互聯互動也變得空前緊密,我國對世界的依靠、對國際事務的參與不斷加深,世界對我國的依靠、對我國的影響也在不斷加深。淮海經濟區有條件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國際國內兩類規則發展地方經濟,形成發展新動力,推動新産業、新業態發展。尤其是徐州,作為中心城市,依據區位條件和已經形成的基礎,有條件增強其區域中心地位。具體而言,要打造徐州核心樞紐城市,以強化“核心城市、核心競爭力、核心産業、核心企業”為重點,促進徐州實現精明增長;深入挖掘區域歷史文化優勢,將歷史文化與現代文化相結合,創新區域文化品牌,將區域文化與城鎮建設相結合,打造區域景觀品質,深入挖掘獨特文化,打造獨有吸引力;謀劃以物流業、旅遊業、文化産業為代表的新産業;加強區域合作,營造整體優勢。

胡小武(南京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副教授):高品質發展是一種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提升,是城市創新發展、提升全面品質的過程。只有徐州市的率先高品質發展,才有淮海經濟區的高品質發展。首先,儘快確立徐州特大城市發展定位,加快推動“人口增量”,給人口進城、人才留徐制定更加寬鬆的政策,以人口增量和人才紅利為突破口,推動産業、居住、空間的同步增長。其次,徐州要充分利用十字樞紐型城市的“交通區位”優勢,加大引進大工業項目,特別是現代製造業包括裝備製造業、智慧製造業、大型機械製造業,培育三四個千億級的製造業産業,並帶動就業和服務業的發展。第三,徐州需要深度挖掘徐州歷史文化名城的人文優勢,通過打造更具文旅目的的戰略規劃,推動漢文化之都、漢文化産業示範基地的建設,借此帶動全域旅遊發展,同時提升就業、服務業的發展。第四,徐州需要在政府規劃層級上,對接長三角一體化戰略。要利用長三角核心地區的製造業外溢、科技成果轉化的溢出效應,承接一批重大裝備製造、智慧製造、新材料製造等生産基地的産業轉移項目。第五,徐州需要加速進行自我提升的制度設計。要有打造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徐州都市圈中心城市的戰略雄心,堅定提升徐州在蘇北地區、淮海經濟區中的區域中心城市首位度,只有如此才能將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規劃紅利融入自身的高品質發展進程。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如何推動形成區域發展新格局
來源:新華日報2019-05-14 09:03:06
5月12日,由江蘇師範大學、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江蘇省地理學會聯合主辦的“長三角一體化與淮海經濟區高品質發展智庫沙龍”在徐州舉行。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