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要聞

生豬産能過剩了?豬企“瘋狂”擴張后該如何收場

發佈時間:2020-09-14 09:37:30 | 來源:中國商網 | 作者:馬嘉

生豬養殖行業還沒來得及為上半年大幅增長的業績歡呼,就陷入到“生豬産能過剩,價格即將崩盤”的擔憂中。根據12家上市豬企發佈的半年報,今年上半年12家豬企生豬出欄總量達到近2000萬頭;而與此同時,豬企擴張産能的腳步還在繼續。豬企的“瘋狂”擴張是否會導致生豬産能過剩,未來養豬還能賺錢嗎?

豬企擴張引發産能過剩擔憂

近來,一則預言讓養豬圈有些不太平。唐人神董事長陶一山日前表示,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各大養豬企業已發佈的在建或將建的養豬項目規模將達20億頭,而中國豬肉消費需求量僅6.5億頭,未來生豬行業會出現産能過剩,或將面臨一場災難。

業內人士對産能過剩的擔憂並不是沒有依據。中國商報記者統計發現,截至目前,已發佈半年報的12家上市豬企上半年生豬出欄總量共計1977.93萬頭。

此外,今年上半年,上市豬企紛紛加碼生豬養殖,擴大産能。根據財報,唐人神計劃今年實現母豬存欄16萬頭、生豬出欄130萬-150萬頭,此外將持續在湖南、河北、河南等省份佈局養殖産能。牧原股份預計今年生豬全年出欄1750萬-2000萬頭,一位工作人員告訴中國商報記者,今年上半年公司開了約330多個養殖場。新希望相關工作人員此前也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該公司實現與儲備了超過7000萬頭生豬的産能。

“肉價崩盤論”引質疑

更令養豬圈感到擔憂的是隨之而來的“肉價崩盤論”。陶一山表示,到2022年國內豬肉價格跌到4-5元/斤都是完全可能的。

産能擴張如何影響生豬價格?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研究員朱增勇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任何農産品都存在價格週期,而價格的低點就是産能階段性過剩導致的。隨著未來生豬産能恢復,階段性供給過剩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但當前生豬産能水準還處於底部回升階段,且産能恢復需要一定時間,生豬價格仍然處於價格週期的高點。在豬肉需求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後期供給增加會對高位價格有抑製作用。”

此次“肉價崩盤言論”也引發了業內人士的質疑。新希望新任總裁張明貴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表示,以從業者的角度來説,這則預言的邏輯是經不起推敲的。生豬價格一旦跌破了養殖成本線,擴産的企業和養殖戶大多都會選擇觀望或者是出清。

朱增勇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我國的生豬産業是由市場機制調節的。如果後期産能恢復到一定水準,中小養殖戶、包括企業自己也會根據産能情況去調整。即使是行業的龍頭,也經受不起長時間的虧損,會基於對市場形勢的預判及時調整生産計劃,而不會持續性、盲目地擴張産能。”

養豬還能賺錢嗎

“當前養殖收益還處於歷史高位水準,産能恢復的速度較為穩定。”朱增勇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預計到2021年底生豬産能能夠恢復到2017年非洲豬瘟疫情暴發前的水準。”

日前,農業農村部發佈《加快生豬生産恢復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指出確保今年年底前生豬産能基本恢復到接近常年的水準,2021年恢復正常。

生豬養殖行業距離産能過剩或還有段距離。朱增勇表示:“常態下確實6.94億頭豬就夠了。企業在理性情況下會根據市場狀況進行調整,不會無限制地擴産。”

對企業來説,合理化擴産或將成為其在市場中穩定、持續發展的關鍵。“對企業而言,首先要關注農業農村部發佈的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量,在産能恢復接近常態化水準時,適當調整擴張節奏;其次是進入屠宰、加工、食品等增值領域,通過全産業鏈的方式分化市場波動帶來的價格風險。此外,未來生豬産業將進入科技創新驅動,企業間競爭在於生豬成本競爭和豬肉品牌競爭。對企業來説,只有提升自己的養殖技術、降低生産成本,才能夠在市場價格下行週期的時候存活下來。”朱增勇如是説。

責任編輯:陳思

點滴營養,綻放每個生命蒙牛乳業推動營養知識普及、提升國民健康水準。【詳情】

第29屆中國廚師節展大師廚藝,品津門美食,挖掘特色飲食文化。【詳情】

科學飲水 健康生活關注中國網食品頻道飲用水專題。【詳情】

農資經營講誠信 農安信用保安...2019年品質興農萬里行再出發!【詳情】

友情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新華網食品 | 中國經濟網食品 | 人民網食品 | 央視網美食 | 光明網食品 |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 紅餐網 |

關於我們ABOUT US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聯繫方式CONTACT WAY

新聞熱線:010-88564110

投訴建議:010-88564110
電子郵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權説明COPYRIGHT NOTICE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