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特供”借酒還魂應一查到底
發佈時間:2020-08-24 09:57:59 | 來源:北京青年報 | 作者:
一瓶2015年的專供名酒售價115000元,而且多家網路平臺上有賣家經營“專特供”名酒。據新華社報道,早在2013年,國家多部門就對“利用網際網路銷售濫用‘特供’‘專供’等標識商品”進行了集中清理整頓,並明確發文“嚴禁中央和國家機關使用‘特供’‘專供’等標識”。這些“專特供”名酒“八成是假貨”“九成為送禮”“十分不靠譜”。
2011年到2013年,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有關方面持續開展清理整頓部分商品濫用“特供”“專供”標識專項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效。此後幾年,“專特供”産品基本消失。如今“專特供”名酒死灰複燃,通過網路交易等更為隱蔽的方式進行銷售。顯然,只有及時採取有效治理措施,才能防止“專特供”煙、茶等産品跟風再現。
這類“專特供”名酒再次出現,主要原因還是特權思想在作祟,有人以為拿這種産品送禮更能體現誠意,有人以為消費這種産品就能體現身份和面子。實際上這類名酒八成是假貨的曝光,對送禮者和收禮者都潑了一盆冷水,使其感受不到誠意和面子,相反會感覺上當受騙,“專特供”名酒有望因輿論監督遇冷。
但是,不能只靠輿論對“專特供”名酒説不,而是應該對這類産品的生産、銷售、購買、消費等環節進行深入調查、嚴厲懲治。比如“八成是假貨”就意味著生産者、銷售者涉嫌違反《産品品質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再比如,“九成為送禮”意味著部分送禮者有行賄嫌疑,部分收禮者涉嫌受賄,可能觸犯黨紀國法。
對所有涉嫌違法者都應該依法查處,查處“專特供”名酒的入手點是網路銷售平臺。從新華社這次調查看,既有電商拍賣平臺通過假拍賣逃避責任銷售産品,又有二手交易平臺通過暗語變相銷售。相關平臺都沒有起到審核作用,應當依法追究其責任。更重要的是,誰在銷售、誰在購買“專特供”名酒,通過網路平臺都能查出來。
只有順著媒體線索一查到底,才有希望徹底剷除“專特供”名酒。雖然一些電商拍賣平臺利用《拍賣法》規定搞假拍賣以逃避責任,但涉嫌虛假宣傳違反了《廣告法》;銷售或者提供法律、行政法規禁止交易的商品,違反了《電子商務法》等法律規定。別看拍賣平臺可以逃避責任,但在其他環節涉嫌違規,依然可以依法查處使其不敢充當“專特供”幫兇。
除了從供給端依法查處外,還應該從需求端查處。誰在購買“專特供”名酒,又送給了誰,也應儘量一查到底。雖説近些年從上到下都在旗幟鮮明地反對特權思想,但從“專特供”死灰複燃和某些腐敗案來看,剷除特權思想還要下大決心,其中關鍵要對公權力進行有效監督制約。
“專特供”名酒再現網路也折射出當前酒類市場的經營較為混亂。“專特供”之所以偏偏附體酒類産品,主要原因是酒類市場從生産到銷售環節,都存在不規範之處。所以,如果整治酒類市場之亂,“專特供”也會失去附體無法還魂。期待媒體報道之後,相關治理措施能夠及時跟進。
責任編輯:陳思點滴營養,綻放每個生命蒙牛乳業推動營養知識普及、提升國民健康水準。【詳情】
第29屆中國廚師節展大師廚藝,品津門美食,挖掘特色飲食文化。【詳情】
農資經營講誠信 農安信用保安...2019年品質興農萬里行再出發!【詳情】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新華網食品 | 中國經濟網食品 | 人民網食品 | 央視網美食 | 光明網食品 |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 紅餐網 |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新聞熱線:010-88564110
投訴建議:010-88564110
電子郵箱:
foodchina01@126.com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